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浅析

2017-01-17 19:26周理平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思想

周理平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理念,形成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梳理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核心、保障、思路、实践指南等方面。其思想对于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努力与实践,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成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和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上升到新高度,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他多次对生态文明作出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在各类场合有关生态文明的重要讲话、论述、批示多达100余次,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理念,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全球生态安全形势严峻,要求中国积极参与治理

全球生态安全不容乐观,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各种生态问题不断涌现,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其中,气候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通过签署《巴黎协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治理气候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上,自然不可或缺,应当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却未能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由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忽视,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形势严峻,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给人民群众也带来了严重的损害。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也频频出现,像癌症村、血铅村、雾霾等。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蓝天碧水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突出短板。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追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追求呢?这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由此可以看出,人与自然是否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自身的命运。为了更好说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例子,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生存发展破坏自然,导致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他还提到了我国黄土高原生态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蔓延、楼兰改道的惨痛教训。这就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破坏自然、践踏自然,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两山论”和绿色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个要求是坚持“两山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就是“两山论”。“两山论”形象地阐明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社会发展,坚决不要黑色发展、高碳发展、高染发展,因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西方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就是极好的证明。那么,这是不是就是说我们不要经济社会发展呢?显然不是,这是对“两山论”的误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要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善于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来就是金山银山,如可以将一地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第二个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这就指明了发展与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进行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坚持“两山论”和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共赢。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生态文明就是民生民意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民生民意,环境问题就是民生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期盼也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而当前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直接降低了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那么,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让良好生态环境来增进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制度和法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一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要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落实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三是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空间规则体系,建立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系统观,进行系统治理。为更充分阐释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他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为此,他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这样一种生命共同体意识,就是告诉我们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及其内在规律,处理好当前与长远、个体与群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系统修复、整体保护、综合治理。

(六)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指南:全面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指南,指引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民生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生态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经过实践证明,他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有效的、科学的、正确的,这就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提升到了新的境界、新的高度。同时,他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问题融合在一起,作出生态文明就是民生的科学论断,这就进一步丰富、深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民生理论。

2.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蕴含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如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是什么,依靠什么方针,动力、支撑来自哪里等等。这就为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遵循,帮助我们在头脑中绘制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蓝图。

3.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时代

邓小平说过,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长久发展,还是要依靠制度。十八大以前,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也很重视,但并未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党中央后,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并强力推进,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制度,让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4.转变了党的发展理念与方式、执政理念与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促使了党的发展理念与方式深刻转变,促使了党的执政理念与方式深刻转变。首先,在发展理念与方式上,要从根本上摒弃唯GDP论、经济至上论,而是代之以生态环境首要论,坚决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然后,在执政理念与方式上,同样要有生态思维、绿色思维,在制定规划、政策、方针等时,要把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纳入考虑当中去,生态底线、生态红线不能破。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践价值

1.创设了推进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的新话语

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实效,要形成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具备生态环保意识的生动局面,必须推进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思想先导与行动至上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准确的思想先导就不会有科学有力的行动至上。生态文明思想只有先被广大民众认可、接受,才会产生充满巨大推动力的生态行动实践。所以,推进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创设了一系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生态文明思想新话语,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等等。这些新话语让人看得懂、记得住,自然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

2.构建了实行生态治理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于如何实行生态治理有着系统的阐述,包含生态治理的主体,生态治理的对象,生态治理的目标,生态治理的工具,形成了一套实行生态治理的科学体系。这就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6.

[2] 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本文审稿 吴开胜)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思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标题党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