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档案期刊集萃

2017-01-17 19:28高利娟
档案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供给体系服务

高利娟

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的构建研究

周耀林、赵跃在《档案学研究》2016年第4期撰文,通过“一个逻辑起点”“两条明晰主线”“三个基本环节”“六大结构板块”“多维立体结构”的系统分析以及“十个核心内容”的重点解读,构建起一个初步的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作者指出,当前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面临着档案安全风险更加复杂化、档案安全管理重心在转移、档案安全管理的边界在拓展等诸多难题。面对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必须有新的理论、思想指导当前的档案安全管理实践,档案安全体系理论需要系统化。作者提出,档案安全体系理论赖以建立起来的逻辑起点是档案的安全问题;建立档案安全体系,必须立足于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两个层面,这是国家档案局所指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两个维度。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档案,都存在档案形成前、形成中和形成后三个基本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档案安全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这在构建档案安全体系时也是需要考虑的。作者通过对当前档案安全体系实践与研究成果的综合把握,认为可以将档案安全体系理论归结为本体论、风险论、灾害论、技术论、管理论、文件论这六大基本模块,这是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作者还指出,档案安全体系理论的建立不是一个单纯的平面的结构,而是一种立体化的结构体系。作者将档案安全体系理论分为十大核心内容,分别是档案安全体系基础、档案实体安全风险防范、档案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档案实体灾害防治、档案信息灾难防治、档案实体安全技术、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档案实体安全管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档案安全文化。作者最后认为,档案安全体系理论建构有助于促进档案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与落实,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档案馆在线教育服务研究

——以美、英、澳为例

沈浠琳在《浙江档案》2016年第9期撰文,指出国家档案馆承担着开展文化教育的责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课堂及未成年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基地。作者选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在线教育服务进行研究,着重对在线教育服务中的课程资源、在线课堂、教学指导与教学工具、活动和游戏等栏目进行了分析,发现三个国家在线教育服务的共性体现在档案教育在线服务均完全免费、档案教育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具有一定的共性、档案教育服务面向对象均为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三个方面;差异体现在课程资源美国更“广”、英国更“精”,教育服务资源内容分类有所差异,教学侧重点不同三个方面。通过对美、英、澳三个国家国家档案馆在线教育服务的研究分析,作者总结出七条启示:一是我国档案馆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利用网页、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提供档案教育服务;二是明确档案教育服务面向的群体,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提供不同程度的档案资源;三是保证档案教育服务费用全免,不设门槛;四是档案馆可建立专家组开发品质优良的档案教育课程资源,并针对具有教育意义的特定主体,筛选合适的档案资源进行编研并向全社会开放;五是档案馆应提供档案编研工具,鼓励广大教师参与档案编研工作,并对参与档案教育编研工作的教师给予档案资源上的支持与技术上的支持;六是档案馆可增加网络交互,通过举办档案作文大赛、档案相关主题展示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利用档案;七是档案馆需不断增加教育版块中资源的数量,提高资源的质量,吸引更多的用户。

档案信息微传播初探

朱兰兰、任琼辉在《上海档案》2016年第5期撰文,以档案微信传播为例,从组织、定位、运维三个方面对档案信息微传播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档案信息微传播是指传播者将与档案有关的各类信息通过新型社交平台传播给特定受众的过程。其中,微平台是档案信息微传播实施的关键,当前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有微博和微信两种形式。档案信息微传播的组织模式分为个人组织模式和团队组织模式。根据作者对已开通的档案微信公众号的调查结果,档案信息微传播组织上呈现出个人模式居多,团队模式偏少的特点。作者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档案信息微传播在组织上采用团队模式将成为重要趋势。开通档案微信的机构或个人需要针对受众的需求,结合自身条件,明确定位,开展符合其“身份”的传播活动,才能更有利于档案信息的精准定向传播。作者还认为,要达到良好的档案信息微传播效果,关键应在运维上下功夫,除了投入时间、精力外,更为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注重互动与坚守底线。档案信息微传播的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互动是灵感的源泉,而底线则是存在的根本。档案微传播在发展历程中已经显现出特有的亲民性、大众性,如何发挥基于微信的档案微传播研究在档案服务中的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浅议档案行政执法改革

林春万在《档案时空》2016年第8期撰文,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梳理当前档案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就新时期档案行政执法的改革方向作了探讨。作者指出,当前档案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受传统思想文化负面影响、行政执法机制不够健全、基础保障较为薄弱、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就新时期档案行政执法的改革方向,作者认为,首先要创新行政执法理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由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重管理意识向重服务转变;其次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完善相关职能,建立联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再次,要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实行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方式、经常性与针对性相统一方式和宣传与执法相融合方式;最后,要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包括规范内部监督、接受外部监督、建立事后监督。

有关档案科技工作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陈卓君在《浙江档案》2016年第8期撰文,指出“十二五”时期,“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成为许多档案部门坚持的工作理念,档案科技工作发展迅速,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逐渐成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核心动力。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克难攻坚,争取更大进步。作者认为,档案科技工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档案科技立项发展不平衡,项目申报单位“固化”;科技立项质量不高,存在“为立项而立项”、“重立项、轻研究,项目质量无法保障”等现象;档案科技专业人才匮乏,一些高难度的研发和攻关项目,档案部门往往无力承担,须借助其他领域专业人才推进;由于项目主要研究成员工作调动、岗位变迁等客观原因,相当一部分项目未能开展有效研究,科技项目结题率不高;软性项目多,实际应用弱,硬性项目缺乏创新性、可复制与推广性,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服务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五点改进建议:一要争取领导重视,营造工作条件;二要结合发展态势,提高科研能力;三要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协调发展;四要提升科研品质,加快成果转化;五要强化人才培养,充实科研队伍。

推进供给侧改革 做好“加减乘除法”

——关于档案工作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张步东在《档案与建设》2016年第8期撰文,认为各级档案部门面对中央关于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系列要求,要主动在供给侧发力,做好档案工作中的“加减乘除法”,增强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者指出,档案事业供给侧改革的“加法”是指持续增加对新的档案形成者的指导、对新产生档案的收集、对新档案保护技术的应用,增加新的档案利用内容、新的档案利用方式渠道、新的档案利用者。面对各种档案需求,从供给侧发力的路径有三:改造传统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创新供给内容,释放新需求;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档案事业供给侧改革的“减法”主要是减少未建立档案工作的单位数、未纳入档案部门管理的档案数、应进馆而未进馆的档案数,减少未整理、编目、鉴定、数字化、开放的档案数,减少档案安全的隐患等。档案事业供给侧改革的“乘法”就是通过积极利用新的档案存储载体、传播媒体、信息技术而降低档案管理成本,放大档案利用效益,通过调动档案工作者创造性、积极性而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质量。档案事业供给侧改革的“除法”就是在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提高本单位为档案事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档案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作者最后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供给侧改革,档案部门应着力思考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变化主动在供给侧发力,主动为社会和公民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如何主动作为为各种各样的档案需求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开放工作的问题

与对策研究

张连星在《北京档案》2016年第9期撰文,提出政务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开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档案开放工作的法律依据及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对档案开放范围及时限等内容作出相关规定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解释随意性大的问题;确定档案是否可以向社会开放依据的主要标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中的部分条款表述笼统;保存大量政府信息和档案资源的机关档案室未被赋予开展档案开放工作的职责,档案开放工作的主体有待进一步拓展;档案开放审查与档案利用工作客体单位存在偏差,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是按卷或件为基本单位开展,而档案利用工作则多按件或文件内的部分信息为基本单位进行,导致部分档案信息被“无辜”置于控制使用范围之外。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修订完善档案开放工作的法律依据与标准,实行档案开放审查标准备案制;二是明确档案开放工作的主体地位,实施档案开放分阶段审查;三是做好开放审查与提供利用的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供给体系服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