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本内涵,巧构教学设计,激活语文课堂

2017-01-17 20:39刘梦雅
东方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王君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刘梦雅

摘要:如何对文本内涵进行独特深刻的解读,如何构建合理巧妙的教学设计,如何调动学生激活语文课堂,是每一个想上出优质语文课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人大附中语文教师王君执教的《老王》无论是在文本解读方面还是在教学设计方面,都有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学习之处。因此对王君老师执教的《老王》的课例进行分析,定能有所获益。

关键词: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王君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是王尧先生对于文本细读的个性化定义。王君老师对此观点深表赞同,关于文本细读,她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认为“文本的细读,是一种在混沌中出生入死冲杀突击,历经了脱胎换骨的灵魂历练的生命之旅。而课堂教学,在她的观念里,则是文本细读之后的‘再读与‘再创造。”①

文本细读,是属于教师本位的。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内涵挖掘的层次与深浅、文本背景与主旨的把握程度等往往会影响课堂效果的好坏,文本教学价值实现的高低,和学生收获的多少。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只有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被赋予活力与生命力。

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也存在知识的欠缺;他们可能对要学的课文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也有可能觉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默不作声任凭老师讲解;他们或许能正确理解课文内涵,或许一知半解,又或许无法读懂课文。所以如何把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激活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们勇敢尝试,积极探索。

王君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且成果斐然。她执教的公开课《老王》就是一个典型并且出彩的代表。王君老师讲《老王》,尽可能的让身处21世纪物质丰富、生活无忧的学生体会了文革背景下杨绛和老王艰苦的“活命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活了语文课堂。这得益于王君老师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挖掘和教学流程的巧妙设计。

一、多层次多向度挖掘文本内涵

1、王君老师对杨绛的语言风格非常熟悉。

她能沉入词语里,感受到平淡文字底下的、背后的、深藏着的一些东西。她善于琢磨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表现效果,也会巧妙地把不同情境中的相同字词放到一起比较,强化情感。例如她把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他只有一只眼”,“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他只说:我不吃。”这些语句中出现的“只”字放在一起分析,无疑使得老王生命当中除了这些“只”以外,可以说一无所有的形象更加清晰明朗。

2、王君老师对人物的解读具有多面性。

王君老师不止解读老王的人物形象,她还解读作者杨绛的人物形象。她不仅仅简单地从课文叙述的事件、言语对话、行为互动中解读老王和杨绛的关系,而是把老王与杨绛放到当时文化大革命,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下去分析二者之间的交往关系。

王君老师并没有过多地从有关老王外貌描述的静态语言中解读老王,而是通过分析老王与他人交往,与杨绛一家交往时变化的,动态的行为中分析不同环境中老王的形象。

解读杨绛时,王君老师不是从文中叙述的事件,简单分析杨绛,而是把杨绛放在文革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去分析她的语言、行为、心理、情绪变化,这样能对文章情感和主旨的把握得更加准确透彻。

在解读整篇课文时,王君老师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环境的把握和运用是恰当并且有效的。把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置于特定的背景环境下去分析,无疑能使得很多难以出现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语言、心理、行为被更好的理解。

3、王君老师对文章主线的把握十分到位。

王君老师与许多普通老师教授这篇课文不一样的是,她没有把文章的切入点放在文章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就意味着她的解读方式不是证明式、逆推式,不是从”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样一个看似结论性的东西出发,然后再从文章中去找寻找答案。相反,她从”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看似普通平淡的一句出发,紧扣”活命“二字,牵一发而动全身,贯穿全文解读的始终。通过对老王和杨绛在特定背景下“活命”状态的感知,把握,分析,在透彻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之后,再来探讨这个结论,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了。

而且“活命“这一主线,不仅入乎其内,而且出乎其外,引申到对当下生活状态的观察与思考。既形成对比,通过当下生活状态,去感知老王和杨绛那种”活命“状态,又能引起对当下的反思和感悟。

4、王君老师对文章价值的引导具有指向性和高度。

有的老师在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彰显文本的价值倾向和导向意义,往往花过多的精力通过对老王和杨绛语言、心理、行为等的分析,从而得到他们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留着勤劳、善良、质朴这些美好品质这样一个结论。然而,王君老师并没有这样做,她把文章的价值导向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生命的高贵”。这样一个内涵提升和价值引导对于当下来说似乎更有意义。老王和杨绛这些美好的品质,只要通读课文,很简单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如果只能得到上升到这个价值高度,无疑说明对文章的解读和内涵的把握是浅显表面的。

二、合理性巧妙性构建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要对教学客体即所教的内容,有透彻的把握。而且需要对所教的对象即学生,有清楚的了解。

首先,《老王》这篇文章,是写文革这种比较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和一个同样生活艰苦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故事。有许多行为,比如“为什么老王临死之前要去给杨绛送鸡蛋?”,“既然每次杨绛请老王帮忙都付给了老王报酬,为什么她还感到愧怍?”这些问题对于当下物质富足,生活舒适的中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其次,杨绛先生的语言风格平淡,情感细腻,学生很容易读通文字表面意思,却难以读懂文章背后深意。

所以就需要老师通过合理而巧妙的教学设计带领着学生,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让同学们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甚至有所创。王君老师不仅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很好。她设计的教学流程既合理又巧妙。

1、巧寻文章突破口

王君老师巧妙地将“活命”二字作为文章的突破口,并且贯穿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老师教这篇课文时尽管课程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但大多都把切入点放在了对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上。分析来,分析去,学生还是缺乏情感的体验与感悟,所以最后可能对于“幸”与“不幸”仍然是雾里看花,不能完全理解。

王君老师则试图让学生进入人物去感悟这种“活命”状态,更加具体而贴近地感受老王的孤苦、无奈、善良。让学生站在老王的角度和杨绛、和其他人交流,从而走到故事里面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情绪,从而让学生对老王和杨绛有更加深刻的切实感悟。这种体验是通过生硬的文章语言特点、行文结构分析,所无法得到的。

2、合理造境、入情、会意

王君老师执教《老王》,可圈可点的部分颇多,但最具特色、最精彩的除了文本的巧妙深度解读外,就是合理巧妙设置情境,利用诵读,帮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

王君老师设计了多个多样化的诵读情境,让学生从领会揣摩语言出发,进入文本。

①、让学生扮演老王,讲述自己的身世,帮助学生领悟被社会遗弃,孤苦无依的悲惨境况。

②、学生们扮演看客的角色,揣摩他们的语气和情绪,对老王进行指指点点,冷漠挖苦,帮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社会的凉薄和人情的淡漠。

③、老师扮演杨绛,学生扮演老王,进行对话,理解老王只有破败坍塌的住所没有家,没有家人的孤苦无依。

3、咬文嚼字,揣摩关键词句

余映潮老师对王君老师的课也给予了这样的评价“阐述关键词,巧妙处理教材的方式,王老师的《老王》恰好对这种处理方式做了最好的诠释”。②

王君老师在教这篇文章的时候,让学生比较了“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有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和“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有什么亲人了”。引导学生分析“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一句中老王为什么说“那儿,却不说是他家”? 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老王那种彻底的,完全的孤苦无依。她带领学生揣摩了“他蹬,我坐”这看似多余的语言,帮助学生得出:老王和杨绛之间看似亲密,实则存在差距的结论。

4、发掘空白,生成疑问

文章讲到最后,落脚点便在于文章的重难点,即:杨绛应不应该不安?应不应该感到愧怍?王君老师没有直接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同学们,而是把疑问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争辩。在同学们的讨论,争辩过程中,王君老师辅助补充许多相关背景知识,更好的帮助学生捋清思路,找到答案。

同学们对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自己思考,讨论,争辩得来的结论往往认识更加深刻,这样一来也就搞清楚了很多老师一讲这篇课文就急于想让同学们理解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深层含义了。通过这样一个思辨的过程,学生不仅弄透彻了这篇文章,他们学到的方法对于以后学习其他文章无疑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王君.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老王》为什么这样教[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1.

[2]吉敏玲.一线串珠 纵横连贯——听王君老师执教《老王》有感[J].语文教育通讯,2012,698(9).

注释:

①王君.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老王》为什么这样教[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1:27.

②吉敏玲.一线串珠 纵横连贯——听王君老师执教《老王》有感[J].语文教育通讯,2012,698(9):16.

猜你喜欢
王君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芦芽又短
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