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2017-01-17 20:52朱静
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摘 要:随着个体建筑设计与城市整体设计规划的矛盾不断显现,探讨个体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从属关系成为我们不可逃避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对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差异分析和对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要素中地位及相互关系分析,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市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与具体的建筑设计是有区别的,城市设计以城市的实体布置对居民的心理影响为设计重点,通过对实体空间及景观标志的设计,营造一种实体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方便、愉快,又能使城市在三维空间中化解建筑、交通、开放体系、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各种矛盾,并建立具有视觉感官艺术性、文化底蕴和功能性的城市新氛围。

1 城市设计的方针及要素

城市设计是以着重表现城市优美特色为基本设计方针。改善城市建设环境中未如人意的部分,并保存和巩固城市的特色,是整体城市设计的概念。

1.1 宏观层面。(1)城市设计应考虑天然环境的主要特点及组成部分,使文化或社会经济资产在地理和视觉景象素质上达到与天然景观的协调统一;(2)城市设计应考虑城市环境及城市特色,创造高素质环境以巩固地方特色,促进城市景致与地方特色及历史文物环境的协调统一。

1.2 中观层面。(1)城市设计应考虑天然景观在地理和视觉景象素质上对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2)城市设计应考虑人造环境、地点与现有观景廊的关系及人造环境、地点对光线透射和空气流通的影响,同时要考虑与街道模式、地标、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地区文物、四周环境的协调统一。

1.3 微观层面。(1)城市设计应考虑在功能上与天然环境的配合,与当地天然景观的配合;(2)城市设计应适当配合街道环境和功能,方便行人,提升素质,建立空间感,同时要考虑城市本身未来的发展需要。

凯文·林奇将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路径: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路径”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非常重要,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

边缘:城市的边缘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城市边界不仅在某些时候形成“心理界标”,而且有时还会使人形成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

区域:城市作为一种结构性存在,必然要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休闲区、政府办公区,正因为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性的存在一项就是人们对城市感知的重要源泉。当人们走进某一区域时,会感受到强烈的“场域效应”,形成不同的城市意象。

节点:节点往往成为城市占主导地位的特征,可以把节点视为不同结构的连接处,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典型的如:道路的连接点和某些特征的集中点。比较其他城市意象要素而言,城市节点是一个相对较广泛的概念,节点可能是一个广场,也可能是一个城市中心区或一座城市。

标志物:它作为一种地标,在人们对城市意象的形成经常用作确定身份和结构的线索,当一个城市的某一人工物体被公认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时,这个标志就已成为一个空间结构系统,它与其他要素在有规律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中构成一个集合体。

五要素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有机体,经纬清晰、区块功能明确、边缘之间和谐统一、节点合理、标志鲜明,从而使城市设计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中、微观层面上都达到与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及历史文化的高度协调。

2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差异

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较建筑设计为大,它处理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其实现的时程多半设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间。相对建筑设计,仅需处理单一土地范围内的建筑工作,建筑物完工至多仅需三或五年,城市设计在空间时间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尺度差异。

城市设计所面对的变量也较建筑设计为多。一般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涉及都市交通体系、邻里认同、开放体系与行人空间组织、气候、社会等,变量众多,使得城市设计的内容较为复杂,另外加上实现城市设计方案所必需的漫长时程,其结果是,城市设计方案与实现成果之间充满着高度不确定性。

鉴于城市设计涉及因素的复杂性,城市设计的手段较为间接。因此,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差异极大。

3 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要素中的地位与关系

3.1 达到使用功能及视觉的美观。城市设计不直接设计建筑物,但从景观走廊的角度看,建筑物的形态组合、结构方式等都将决定城市外部空间的优劣,从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息息相关。

3.2 传承历史文化,使历史建筑与新建筑和谐共存。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者,更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底蕴。新建筑是历史的传承者,新建筑的体量除满足居民日照、通风、绿化等体感和观感外,与周边历史建筑的协调也是必须考虑的。

3.3 视觉艺术的心理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在凯文·林奇的 《城市的印象》中提到“无论城市的景观多么平淡无奇,注视城市仍使我们感到特殊的愉快......”因此,城市是人的、历史的,进而是社会的,社会和谐与否与其相关。

3.4 承上启下,与未来发展有机结合。在古代,原始人类是以群居为模式,住于山洞、草棚并逐步形成部落。如果在城市设计中不考虑承上启下的关系就会造成建筑文化的断代或将影响建筑的创新发展,从而不利于城市历史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没有继承就没有更好的发展。

4 结论

一个功能完善、居住优雅、具备文化传承及长久发展能力的城市不能只是一些钢筋水泥、砖瓦木材堆砌物,也不应是无科学论证的“领导指示”、“政绩规划”短命产物。一个城市应该是功能定位与空间环境的完美结合,是历史文化传承的固态体现,是凝固的音乐。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用建筑为乐符、用规划为曲调来谱写城市的和谐乐章。因此,对一个城市来说,城市设计是在区域规划下城市整体的系统设计,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设计系统范围内的个体、局部设计,是城市设计元素集合中的重要元素,建筑设计应服从于城市设计并为城市设计画龙点睛、添光增色。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张在元.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朱静(1965- ),女,汉族,辽宁省锦州市人,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筑师。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建筑设计的困惑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