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动态与信息

2017-01-18 00:27
中国矿山工程 2017年6期

工程动态与信息

•新发现•

南岭成矿带东段地区找矿获重大突破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一系列项目在南岭东段地区找到南山坑大型钨锡矿床和良源大型铌钽矿床,圈定了资源潜力较大的陂头稀土矿找矿远景区,实现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的重大突破。①发现广东始兴南山坑大型钨锡矿床。通过地表地质工作和深部钻探工程及样品分析,在广东始兴找到了以矽卡岩型钨锡矿为主,兼有石英脉型钨锡钼矿和花岗岩型钨钼多金属矿的南山坑钨锡矿床,初步估算南山坑矿区钨—锡—铜资源量(333+3341)为13万t,其中WO3资源量5.9万t、Sn资源量7.1万t、Cu资源量337t。②发现广东始兴良源大型铌钽矿床。通过地表地质工作、深部钻探工程及样品分析,在广东始兴找到以白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型铌钽矿为主,兼有石英脉型钨锡矿和破碎带型铅锌矿的良源铌钽矿床。该矿床成矿复杂,矿化元素众多,Ta、Nb、W、Sn、Rb、Mo、Bi、Be、Li、Pb、Zn、Ag、稀土均有矿化,钻孔中自上而下成矿元素、岩石类型、矿化蚀变均具有明显分带,主要矿化类型有云英岩型铌—钽—钨—锡多金属矿、花岗岩型铌—钽—铷矿、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和破碎带型铅锌多金属矿,初步估算资源量(333+3341)分别为:(Nb2O5+Ta2O5)4 855t,其中Ta2O5资源量1 429t、Nb2O5资源量3 425t); WO3资源量8 205t。此外,估算Rb2O(333+3341)资源量6万t。③燕山期高分异花岗岩分异演化与钨锡、稀有、稀土矿床成矿作用研究。通过对区内燕山期高分异花岗岩分异演化特征及其与钨锡、稀有、稀土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找矿标志等关键地质问题的研究,发现并总结了钨矿特征,提出以中上泥盆统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燕山期高分异花岗岩中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高分异式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为目标的找矿思想,总结了南岭成矿带东段地区高分异花岗岩分异演化形成与钨锡、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密切相关的白云母型、二云母型和石榴子石型三类含矿建造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构建了南岭成矿带东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高分异式稀有、稀土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和南岭成矿带东段地区钨锡、稀有、稀土金属矿综合成矿模型。④在矿产地质调查和化探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圈定了陂头稀土矿找矿远景区。⑤圈定了多处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矿点。在矿产地质调查、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多处有待深入工作并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矿点,圈定了19处与钨锡、稀有、稀土多金属矿有关的找矿远景区,优选了16个找矿靶区,为南岭成矿带东段地区钨锡、稀有、稀土矿找矿明确了方向。⑥进一步完善了钨多金属矿找矿勘查工作程序。在钨矿找矿过程中,初步总结了适合南岭成矿带东段地区钨多金属矿找矿的工作程序,为钨多金属矿找矿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

湖南幕阜山地区铌钽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11大队对幕阜山地区找矿工作和平江县仁里铌钽矿找矿工作取得成果。经初步估算,该地区钽铌资源总量26 294t,其中五氧化二钽资源量11 286t,矿床平均厚度2.93m,五氧化二钽平均品位0.04%。该矿区铌钽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 000亿元,突破了以往对该地区伟晶岩中难以找到超大型钽矿的认识,总结出大型层状构造和燕山期岩浆岩联合控矿的新认识,为找矿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铜山岭多金属矿边部找矿取得成果

由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承担的“湖南省江华县铜山岭矿区边深部铜铅锌多金属矿详查”项目ZK102钻孔达到地质设计目的顺利终孔,矿区边部找矿空间进一步打开。铜山岭矿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几十年勘探开发,铜山岭矿资源储量濒临枯竭。2013年以来两度投入财政资金在其边深部开展找矿工作。勘查工作开展以来,找矿成果不断突破。普查阶段施工钻孔8个,见矿6个,探获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体14个,新增铜资源量5 000t、铅锌资源量1.5万t,新发现钨钼铋等矿种,为详查夯实了基础。2017年详查工作再创硕果,自6月开展野外工作以来,共完工钻孔4个,进尺1 947.70m,所有钻孔均控制到目标蚀变矿化层,其中3个钻孔见铜铅锌银多金属工业矿体,ZK101控制2层工业矿体,矿体累计厚达3m。ZK102控制3层富厚工业矿体,累计厚度达6m。富矿段Pb+Zn品位高达10%,Cu达1.5%,Ag达180g/t。本轮边深部找矿在岩体接触带控制到多个富厚矽卡岩型矿体,进一步增强了铜山岭矿区边深部找矿的信心,边深部0- 2号矿体远未封边控制现状,表明了铜山岭岩体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具备巨大的找矿潜力与前景。

甘孜发现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铷铍矿床

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承担的“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二级项目2017年取得阶段性找矿突破。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长征穹窿亚中地区新发现矿化花岗伟晶岩脉、细晶岩脉25条,其中达铷铍工业品位花岗伟晶岩脉3条,其可见长度260~400m,氧化铷品位0.05%~0.17%,氧化铍品位0.27%。经初步工程控制及资源量估算,铷、铍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氧化铷>2 500t,氧化铍>2 000t),其外围及深部尚具有巨大找矿潜力。亚中地区位于长征变质岩浆穹窿的核部,侵入岩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穹窿顶部及边部发育较多的花岗伟晶岩脉,区域地质背景有利于铷、铍等稀有金属成矿。长征穹窿较甲基卡穹窿剥蚀较浅,覆盖严重,目前仅对长征沟左岸深切割和可通行区部分已出露伟晶岩脉进行了初步工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还有较多伟晶岩脉未出露,找矿前景巨大。

江西省地调院一项目通过野外验收

由江西省地调院承担的“新疆巴里坤县汉水泉南红石滩一带铜矿调查评价”项目通过新疆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中心组织的野外验收。项目自2016年8月开展以来,基本查明了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了矿体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和空间分布,共估算333+334铜资源量9 005t。同时,项目还大致查明矿石质量,对矿石选冶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工业利用方向,总结了成矿规律,为指导外围找矿、扩大找矿规模奠定了良好基础。

皖东地区探获一中型金矿矿产地

由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承担的“安徽省五河县荣渡—小溪集金及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首次探明一中型金矿矿产地,矿床平均品位7.63g/t,主矿体平均品位10.28g/t,其规模达中型。该矿的发现,为该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及借鉴。五河县荣渡—小溪集金及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为安徽省2010 年度(新开)地质勘查基金项目, 工作区面积400km2。由于工区是覆盖区,在近7年的工作中,全区圈定找矿靶区14个,确定4个重点勘查区。在该区的河口矿区取得了找矿工作的突破,探明一中型金矿矿产地。

焦家金矿带圈定金矿找矿远景区6个

由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查院承担的《焦家金矿带1∶5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项目野外工作全部结束,通过工作圈定金矿找矿远景区6个。《焦家金矿带1∶5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项目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部深地项目“胶东金矿区三维地质结构与成矿预测”子课题项目,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中标并实施。在为期4个月的野外工作中,共完成1∶5万高精度磁法面积测量580km2、试验性联合剖面测量41.75km、1∶5万高精度磁法垂向梯度剖面测量25.02km、磁物性标本采集及测定300块等实物工作量。通过在控制面积500km2的焦家金矿带开展高精度磁法加密测量和在典型金矿床勘探线开展高精度磁法垂向梯度剖面测量,该院取得了创新成果。并进行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成矿预测,圈定出金矿找矿远景区6个,其中Ⅰ级找矿远景区3个,Ⅱ级找矿远景区1个,Ⅲ级找矿远景区2个。

江西德安潭里下萤石矿普查进展顺利

由江西省地矿局916大队地勘院承担的德安潭里下萤石矿普查项目取得新进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望实现彭山外围深部找矿新突破。德安潭里下萤石矿普查项目以探寻岩体以浅300~600m区间的厚层大理岩中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目标,前期完成的ZK001、ZK031千米孔与2017年度正在施工的ZK002、ZK032所控制铜矿体连续性较好,控制铜矿体面积约0.5km2,同时进一步证实了浅部萤石矿体的连续性。

桐城发现多个晶质石墨矿(化)体

安徽省311队地调院承担的省公益性地质项目《安徽省桐城地区晶质石墨矿资源调查评价》通过了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组织的专家野外验收。此次承担的安徽省桐城地区晶质石墨矿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项目组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调查评价区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丰富了评价区晶质石墨矿的找矿信息,发现了多个晶质石墨矿(化)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天津境内首次发现红玛瑙石矿

由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天津市矿产资源调查成果综合集成与服务产品开发”即《天津矿产地质志》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在天津境内发现红玛瑙石矿。本次工作在充分搜集已有资料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走访,在调查中首次在天津境内发现红玛瑙石矿。矿区位于蓟州东部西龙虎峪镇大转山一带,与河北省玉田县交界处,矿带西至燕各庄、东至鲁家峪,延长约2km。含矿围岩为雾迷山组含硅质白云岩,矿体呈透镜状、不规则团块状分布。目前,矿区地表矿体已被当地居民采掘殆尽,对于深部成矿规律需要进一步勘查论证。

•新技术 新设备•

黑龙江省绿色勘查技术实现新突破

由黑龙江省地矿局独立研发的“钢索取心钻机和能代替槽探的绿色新工法”取得突破。这项新技术系统总结了一套能代替槽探的新型地质水平方向钻头工艺方法,适合在林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勘查质量,提高找矿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钢索取心钻机和能代替槽探的绿色新工法”研究成功以来,经过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两年多的科研实践证明,“钢索取心系统”突破了小角度钻进取心的难题,“单地盘全方位多孔施工稳固系统”实现了钻探施工作业的绿色环保高效。2017年,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多个项目实施了水平钻代替槽探的小范围推广工作,已完成水平钻探工作量2 600余米,取得了突出的找矿成果,尤其是在原有槽探揭露无成果的化探异常区发现钼、铅锌矿(化)体多条。

套管取芯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承担的“套管钻进技术在西部地区找矿中的应用示范”项目研究的一种套管取芯钻具和套管钻进技术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650334.9。该发明采用套管代替钻杆传递钻进载荷并作为输送泥浆的通道,采用套管取芯钻具进行不提钻换钻头取芯钻进,实现了随钻下套管护壁。钻具采用张敛式扩孔翼和具备自净能力的机构,在复杂工况条件下实现了稳定不提钻换钻头取芯钻进的功能。当钻至预定复杂地层后,打捞取芯钻具,将套管留在孔内做技术套管保护孔壁。该发明中套管钻进的核心技术是套管取芯钻具和套管。通过试验与应用证实,该套管取芯钻进技术可有效解决复杂地层岩芯钻探难题,同时具有钻孔防斜、保证岩芯采取率、提高钻探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等特点,为地质勘探顺利穿越复杂地层提供了实用、有效的钻进方法,对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广能公司薄煤层综采技术国内首创

广能嘉华机械公司《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成套设备研究》项目在李子垭煤矿应用后,比同等条件下的工作面产量提高30%。该项技术不但解决了国内适应1m薄煤层综采设备、破碎顶板薄煤层开采技术等难题,同时为安全开采该矿1000余万吨下分层极薄煤层资源、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促进矿井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该项目自主创新的“采煤机驱动链安全防护装置”“采煤机管缆张紧装置”“薄煤层采煤机支撑平衡装置”“薄煤层外牵引装置”等7项技术已申请专利,且均为国内首创。

石煤机钻车自动定位方法获专利

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发明的掘进钻车自动定位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该方法可实现钻车在给定炮眼位置参数和机身位置后,根据数学模型快速准确计算钻臂6个自由度的参数值、8个关键点的空间坐标值,从而确定钻臂和滑架位置参数值,使钎杆能够准确对准钻孔位置进行作业。石煤机公司利用此项技术研制的双臂自动定位掘进钻车,实现了钻车定位找孔过程的自动控制,定位迅速、准确,智能化程度高。该设备解决了井下掘进钻车人工操作复杂、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低、钻孔误差大和爆破后巷道成形差等难题,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行业空白。“智能钻车”可广泛用于煤矿、冶金、水电、铁路等巷道、隧道的掘进及其他工程作业,是实现井下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先进技术装备。

柳钢矿业分公司引进数码雷管爆破技术

柳钢矿业分公司邀请爆破专家到屯秋铁矿现场指导新式起爆雷管的使用,这是屯秋铁矿首次引进“数码电子雷管”爆破技术,填补了矿区高科技雷管应用方面的技术空白。“数码电子雷管”是采用电子芯片控制起爆的新式起爆雷管,与传统导爆管雷管相比,其延时控制精确度高1 000倍,对优化爆破技术、提高爆破效果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每发数码电子雷管都有10年内惟一的ID编码,全部爆破数据均通过新式起爆器连接三防机上传到公安局爆破监控系统。一旦有雷管在生产、销售、入库、出库、使用等流程上流失,均可快速通过GPS定位找回,同时可立即找出相关责任人,从而提高了雷管管控的可靠性。通过应用“数码电子雷管”起爆技术,爆破设计能更加因地制宜地实施多样化设计策略,有利于提高爆破效果,使爆破更高效更安全,同时节约吨矿生产的爆破成本,为精细爆破技术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支持。

莱芜煤机研制成功新式直线振动筛

一种用于煤层含水量高的新式脱水直线振动筛在山东能源重装集团莱芜煤机公司问世,并成功应用于华能集团公司某煤矿。其ZKXD1248型直线振动筛为板框式结构,应用低应力减振弹簧,具有整体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处理能力大等优点。该振动筛用于井下作业,为方便井下运输,筛框组装时,出入料端梁、激振梁、筛面支撑架与侧板使用螺栓连接,为特殊定制。该振动筛由于利用自身的强迫振动而工作,需要满足苛刻的动态平衡条件,因此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焊接要求等方面都高于普通产品。该振动筛出厂前经空载试车,各项参数符合JB/T4042- 2008《振动筛试验方法》的规定。

同忻矿技术项目取得科技成果

同煤集团同忻矿“矿用主斜井大型带式输送机及高压变频长距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带式输送机在煤炭行业首创采用大功率、多点驱动变频调速技术,在各工况条件下有效控制输送机软启动、软停车的整个动态过程及集中控制方式等技术均位于国内煤炭行业领先地位,采用的高压变频长距离传输关键技术引领了煤炭行业大型重载带式输送机的发展方向。该项目为日后建设类似的高科技现代化矿井提供了可贵的实践经验。

郭二庄矿改进“锚注一体化”技术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郭二庄矿对巷道“锚注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改进,大大降低了巷道变形量,节约了维修成本,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该矿在22110地区实施“锚注一体化”技术后,受煤层松软、围岩极度破碎等地质条件影响,锚索在张拉力下钢管槽不能完整保留,从而导致注浆管压死现象,不能正常施工注浆。该矿经过反复试验,在描索托板距锚索孔外径0.5cm处打设一直径为21mm注浆管孔,使煤帮锚索孔出来的注浆管直接通过注浆管孔达到托板外,在减少注浆管与托板接触面的同时,也缩小了与托板平面的夹角,大大降低压管率。同时,该矿加封口长度,封口长度由不小于300mm增加为不小于500mm,并且待化学封口液膨胀后,距煤帮表面留有100mm缓冲空间,减少了煤帮外表突出,加固了煤体。该矿通过改进注浆压管和封口距浆两项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巷道煤体固化效果,经过半年的矿压观察,巷道两帮位移量最大不超过300mm,顶板下沉、底板鼓起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支护效果明显,有效避免了高应力下软岩巷道“修复—变形破坏—再修复”的恶性循环,保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

郭二庄矿优化薄煤层工作面回撤工艺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郭二庄矿在22204薄煤层工作面回撤期间,创新实施“两头同时出架”作业方式,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保证了施工安全。该矿以前在综采工作面回撤时,均按照出架路线进行顺序回收。针对22204工作面出架巷道位于工作面中间位置的实际情况,采取两头同时回撤的方式进行回收。以前,工作面支架回撤从上往下进行时,后路支护采用液压单体柱支护,单体柱在打设和回撤过程中费时费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此,该矿准备区因地制宜,以支架作为掩护,先回撤第100架,然后将第101、102架进行调向作为掩护,依次回撤第99、98架等,掩护支架随支架回撤同时向前移动。此方法不仅有效阻止工作面往下窜渣,改善了作业条件,保证了现场作业安全,而且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小班回收由原来的2架提高至4架,为北一采煤柱面早日投产赢得了时间。

刘庄煤矿引进多功能巷道修复机

为进一步落实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举措,刘庄煤矿引进WPZ-45/400型煤矿多功能巷道修复机,将有效提高矿井巷修效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该型多功能巷道修复设备整机重量9 000kg,电机功率45kW,挖掘高度为4 200mm,深度为1 650mm,宽度为5 800mm,行走速度为20m/min。主要使用于煤巷、半煤岩巷、全岩巷,可以实现对巷道顶板、底板及侧帮进行破碎、挖装、铲平等日常维护作业,也可以对大块岩石、煤块进行破碎。工作臂可以延车身轴线旋转180°,实现挖掘水沟、卧底、破岩、清理浮货、平整巷道及小型配件吊装等多种功能。

石煤机公司超前支护掘进机受青睐

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为用户定制的超前支护掘进机顺利通过验收,各项性能符合用户要求,将交付用户。此次通过验收的超前支护掘进机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的,该机在原EBZ160型掘进机基础上加装配置了随机超前支护装置,设计加装了启动和倒车语音报警装置,截齿全部采用进口截齿,为喷雾系统加装了水压泵,有效提升了喷雾抑尘效果。同时,在掘进机上加装随机超前支护装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临时支护的功能和形式,通过有效地给顶板施加支撑力,避免了工人在空顶区作业,增加了锚护作业的安全性,实现了锚网的机械化铺架。该装置在掘进机作业时折叠,需要支护时展开,减少了支护辅助时间,提高了掘进效率,且操作简易方便,与掘进机有机结合,不仅不影响掘进机性能,而且使产品更加安全高效。用户在验收过程中,仔细查验了掘进机关键系统和各部结构,观看了超前支护掘进机操作运行演示,整机运行平稳顺畅,质量可靠。

新龙矿业自主修复设备降成本

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厂采用低合金钢板焊接加耐磨胶组合修复方法,对球磨机端盖出料圆盘磨损进行成功修复,攻克了技术难题,保证了磨矿工艺效果和生产的正常,延长了备件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修复后使用效果良好。新龙矿业选厂在使用闲置球磨机端盖置换老系列球磨机开裂端盖时,发现置换件端盖出料圆盘严重磨损,如果不进行修复直接安装,不仅影响磨矿工艺指标,还会造成球磨机出料端盖磨损加剧,影响生产。选厂设备技术团队,制订出低合金钢板焊接加耐磨胶组合方案对出料圆盘磨损进行修复的技术方案。先用低合金钢板对磨损的出料圆盘进行焊接恢复原始尺寸,再用TS226陶瓷耐磨修补剂进行涂层处理。为了达到最佳修复效果,对出料圆盘进行手工打磨除锈并用清洗剂清洗,严格涂层耐磨胶工艺,同时对修复的每个点位再进行二次修正,确保了修复质量。

同煤同忻矿建成备品备件“物联网”

同煤集团同忻矿对各级材料库、设备管理现状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归类,运用二维码统一编入设计好的APP软件中,建成了山西煤炭企业首家备品备件“物联网”,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每台设备的“前世今生”便一目了然。手机扫描出的二维码内容包含设备名称、技术参数、生产厂商、投运日期、所在位置、编号、维护记录、备品备件情况等板块。通过扫码,员工还可了解到设备质量检测的各项数据、整体图片、分解图片和零件图等。该矿设备备品备件“物联网”的构建,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适时共享。在现场检修过程中,员工可以随时翻阅电子版检修规范,随时调用所属设备机械图纸和电路图纸,不仅为现场管理人员提供了检查工具,使得检修效率提高了3.5倍以上,而且使现场检修更加标准化、智慧化、高效化。

翟镇矿装备公司自制支架变形导杆取出装置

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矿装备公司自制了综采支架变形导杆取出装置,不仅实现了安全操作,而且每年仅此可节约维修成本10万多元。该矿综采支架在井下使用时受顶板压力导致导杆、弹簧筒压变形,致使侧护板不能收回,在回撤时支架超宽无法运输,只能将弯曲的导杆、弹簧筒用气割割断,弯曲的导杆、弹簧筒就舍弃在架体内。该矿装备公司通过技术研究,自制了有效的取出装置。该装置主要以100T空心千斤顶为主要动力,千斤顶内径110mm,行程400mm,采用手动加压方式。同时,该公司自制了配套销轴连接卡块,利用连接卡块将销轴与拉锤相连,作为取出断弹簧筒、导杆的工具,取出时利用空心千斤顶的拉力可将断弹簧筒、导杆直接带出。该装置操作简单,不仅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消除了安全隐患。

瑞能煤业自制可升降隔爆水棚架

瑞能煤业通维队职工自行研制成功一种可自动升降式隔爆水棚架,有效解决了传统隔爆水棚架安装、拆卸费时费力,受压变形影响实际效用、调整起来也相对较困难的诸多难题。该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安设的防止井下可燃气体、煤尘爆炸灾害传播和扩大的隔爆水棚架,按规定要求需随工作面采掘推进而及时移动,实际安设时选用6m长的水管串联起来先形成一个整齐主骨架,然后依次将隔爆水棚一排排固定在主骨架上,最后再挂隔爆水袋注水。由于受地应力作用及井下地质条件影响,安设的隔爆水棚架时常弯曲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棚失稳掉落,失去应有的隔爆功能,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及人员生命安全。为了切实搞好井下隔爆设施管理,减少日常移动调整工作量,延长隔爆水棚架使用寿命,该矿创新研制出一种可调节式隔爆水棚架,这种新型隔爆水棚架可将每排隔爆水棚直接固定在棚梁上,并可根据需求自动实现升降调节,不仅有效解决了因地应力作用及巷道受压变形影响隔爆水棚架实际效用正常发挥及调整相对较困难的诸多难题,而且仅需2人就能完成隔爆水棚架日常拆卸、安装工作。

郭二庄矿改造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郭二庄矿对二水平四采区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进行了改造,用电磁滚筒作驱动,代替原主滚筒和电机减速器组成的驱动装置,实现了皮带机长距离、跨道轨垂直搭接,提高了运输效率。该矿四采区进风下山巷与皮带坡的联络巷需用一部带式输送机与皮带坡的输送机垂直搭接,而且在搭接点的下方还有道轨通过,需要使用一部能够实现长距离并且能够跨道轨搭接的带式输送机。该矿技术人员用16#槽钢制作一台整体机头架,并安装一台22kW的内置电机电磁滚筒代替原来的驱动滚筒装置,同时将电磁滚筒和换向滚筒固定在机头架上,并用直径426滚筒与电磁滚筒形成一个合适的围包角。还将机头卸载架加高1 000mm,加长1 750mm,破解了卸载点较高和重载胶带悬空问题,并在卸载架前端加设两个吊环,用报废刮板将卸载架吊挂在顶板上,解决了机头头重脚轻的问题。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研发电流平衡检测装置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制作了电动机电流平衡检测装置,解决了矿用隔爆式电动机在检修调试过程中电动机绕组线圈发热的问题,每年可节约资金近30万元。该装置主要由报废的电表壳体及废旧的电流表、电流互感器、变压器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调试电动机所用的660、1 140V电源电压通过内置变压器转换为12V电压,为电流表提供工作电压,同时将电缆输出侧三相电流通过互感器采集信号后输入到电流表信号侧,通过电流表数字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作业人员在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现电流不平衡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设备调试过程中的安全性。该装置的使用有效避免了由于三相电压不平衡而损坏电动机的情况,同时消除了工作人员在调试过程中由于电压异常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钱营孜矿电缆柔性联移托台投入使用

皖北煤电钱营孜矿为解决随机电缆拖拽难题,研制加工出电缆柔性联移托台,在3211机巷试用,取得良好效果。该装置由托架、绞盘、导向轮和缆绳等组成。托架安装在综掘机皮带上,下有托轮,随机可以前进和后退;托架上安装有绞盘,对电缆绳松紧,可以进行调节,操作方便,克服了巷道底板起伏给装备带来的影响;缆绳上安装有若干个导向轮。电缆柔性联移托台结构精简,对应力集中区域采取加固措施,确保装置在井下特殊环境中,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运行顺畅、安全可靠等特点。安装时,2名员工在60min内即可完成安装。电缆柔性联移托台能够较好地完成随机电缆的拖拽、收放任务,杜绝了人力拖拽电缆的操作,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同时电缆干净卫生,便于维修保养。

立式双缸气动注浆泵在郭二庄矿投用

2ZBQ立式双缸气动注浆泵在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郭二庄矿二坑29203工作面地面注浆工程、井下验证孔注浆固管中顺利投用。该气动注浆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移动灵活方便、工作可靠、安全性能高的特点,既可注单液浆也可注双液浆,可有效保护岩层结构;使用压缩空气作动力,可以在大淋水、高瓦斯场合以及易燃,易爆、强磁、辐射、多尘埃、温度变化大的条件下安全使用;利用工作介质(浆液,压缩空气)传递压力信号,组成闭环自动调控性能,结构简单可靠;可无级调量,亦可定压自动变量,MA认证输送稳定无脉动,并具有浆比为1∶1的双液注浆功能。该泵投入使用后,使水泥加固化剂固管由原来的3d凝固时间缩短为8h,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职工安全作业系数。

•矿业动态•

全国完成矿业权信息公示率达90%以上

全国完成勘查项目公示25 946个,公示率93.73%;完成矿山公示62 519个,公示率91.34%。矿业权人信息公示作为国土资源部“放管服”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2017年在全国全面启动以来,已基本建立了制度机制,信用管理初见成效,矿业权人主动接受并积极参与信息公示。截至目前,全国勘查项目和矿山公示率双双超过了90%,有多个省份矿业权信息公示率超过95%。同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工作机制,全国有2 187个勘查项目、6 073个矿山进行了实地抽查。根据核查结果,全国第一批被列入异常名录的矿业权人将向社会公开。矿业权人信息公示工作是我国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方式的重大改变,2018年、2019年是信息公示改革真正落实、发挥实效的关键时期,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领导,统筹谋划,建立健全内部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做优做强信息管理,做好信息公示工作。

华东区域地调智能空间平台搭建成功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团队与南京地调中心江南陆块及周缘地质矿产调查工程的业务团队共同搭建的华东区域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顺利完工。通过多次对接,技术人员重点选择该工程下的“嵊州舟山示范填图”项目1∶5万区域地质调查作为试点,将研究和示范应用的范围聚焦到火山机构、重要地质剖面的表达、空间分析以及三维场景建模与云发布服务、典型剖面各层的野外填图单位岩性识别等方面。经过努力,技术人员搭建了基于华东地区地质调查业务需求的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空间工作环境,并形成了以“大数据+大计算”为特点的地质调查全流程服务链应用流程。该平台的搭建为下一步华东区域地质调查智能空间的深入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山东、江苏等多省环保税额方案公布于2018年1月1日实施

我国第19个税种——环保税截至目前,已有贵州、福建、江苏、江西、广东、浙江、海南、山东8个省市已经公布了具体税额方案,其中,山东、江苏等省份征收标准远超国家最低标准数倍。环保税征税对象分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4类。涉及到具体行业有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酿造、纺织、制革、发酵、电镀、印染、造纸、食品加工、化工、制药等14个重点污染行业。山东省发布了《关于山东省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具体适用税额和同一排放口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应税污染物项目数的决定(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每污染当量征收环保税6元,远远高于国家1.2元最低标准。《意见稿》中明确了大气和水污染的具体税额:①应税大气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具体适用税额为6.0元/污染当量,其他应税大气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为1.2元/污染当量;②应税水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应税水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为1.4元/污染当量;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场所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向环境排放应税水污染物的,其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悬浮物、总磷、氨氮、大肠菌群数(超标)的具体适用税额为3.0元/污染当量;排放其他应税水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为1.4元/污染当量。江苏省大气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为每污染当量4.8元(是国家最低标准的4倍),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为每污染当量5.6元(国标4倍)。而江苏南京,大气污染物为每污染当量8.4元,是国家最低标准的7倍;水污染物为每污染当量8.4元,是国家最低标准的6倍。其他各省原排污费适用不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