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2017-01-18 02:13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甘孜甘孜州全州

杨 惠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杨 惠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发展旅游是民族地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全域旅游是民族地区未来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文章以甘孜州为例,分析了其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旅游发展;现状;对策;甘孜州

发展旅游是民族地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全域旅游是民族地区未来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将甘孜州全部县市纳入创建范围。[1]甘孜州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1 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优势

1.1 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形地貌复杂,世界屋脊的特定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得天独厚、种类繁多的自然旅游资源。州境内有独具特色的山地景观、湖泊景观、冰川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和气候景观等自然景观资源。甘孜州位于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有世界上距离大都市最近的极高山群,有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的稻城亚丁,有与温泉、森林共生的低海拔海螺沟冰川,有充满魅力的“古碉·藏寨·美人谷”的中国最美乡村丹巴,有“世界海拔最高城”理塘等自然旅游资源。

1.2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甘孜州是康巴藏区的主体,是底蕴丰厚的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格萨尔王故里,嘉绒文化的中心,《康定情歌》的故乡,茶马古道的中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底蕴不可多得。甘孜州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种类的齐全,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为中国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

1.2.1 民族民间节庆活动

州内有康定“四月八”转山会、塔公赛马会、墨尔多山庙会、巴塘的央勒节、九龙的祭海节、道孚安巴节、炉霍望果节、甘孜迎秋节、色达金马艺术节、格萨尔说唱艺术节、理塘“八一”国际赛马节、回族的古尔邦节、彝族的彝族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还有康定国际情歌节,丹巴嘉绒风情节、德格·格萨尔文化艺术节等当代节庆等活动。具有地域性的民间节庆活动,规模宏大,民族特色浓烈,有久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1.2.2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州内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山歌文化、寺庙文化等底蕴深厚,具有区域代表性;弦子、锅庄、山歌、情歌、藏戏等民族歌舞文化绚丽;从博大精深的南派藏医药文化到格萨尔文化;从炉霍的石棺文化到白玉的山岩戈巴文化;从唐卡文化到宗教文化……全州多姿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体现康巴文化特色,且无论从总量、分布还是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来看都独具优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1.2.3 藏传佛教文化

藏传佛教是甘孜州重要宗教,“据《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记载,全州有470余座寺庙”[2],州内著名寺庙有理塘县的长青春科尔寺,乡城县的桑披寺,甘孜县的甘孜寺,道孚县的惠远寺,康定县的塔公寺,德格县的八邦寺、更庆寺等。寺庙不仅是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文化、教育、艺术场所,是藏文化发展中心。

2 “十二五”期间甘孜州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就

2.1 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稳步攀升

“十二五”期间,甘孜州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及《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的历史机遇,确立了“优先发展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州围绕自然人文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发展,旅游业总体规模迅速壮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15年培育重点精品旅游线路5条,旅游航线增至11条,创建了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全州全年接待游客1 076.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28%。其中,国内旅游人次1 068.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8%;接待入境游客7.51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2.36%。实现旅游收入107.50亿元,比上年增长34.11%。其中,国内旅游接待收入1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35.38%;创汇781.53万美元,比上年减少56.25%。2011年至2015年期间,全州五年累计接待游客3 47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6.92亿元,创汇6 320.63万美元,旅游产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旅游业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旅游业成为全州经济的主体部分和重要的增长力量,具体见表1。

表1 “十二五”期间甘孜州旅游收入及人数统计表

据统计,2015年甘孜州旅游业创历史最好水平,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社会综合效益大幅攀升,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加速发展,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旅游业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50.46%。

2.2 旅游交通条件空前改善

“十二五”期间,甘孜州实施“两轮”交通集中攻坚和三年行动计划,不断丰富旅游进出口通道,稻城亚丁机场建成顺利通航、与康定机场共新增航线11条,2015年实现进出港游客30万人次。2015年全州完成交通投资42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交通投资总和的6.2倍。州境内新增国家规划国道7条,五年新建改造国省干道3 094km、农村公路2.6万km,实现全州18个县(市)均有国道线覆盖。雅康高速公路、雀儿山隧道、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州内国省公路干线、景区连接线得到提升改造,初步形成了“三纵四横两联络”的公路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了旅游的可进入性。

2.3 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州实施重大旅游项目261个,投资规模达249.74亿元。亚丁机场顺利通航,打破了稻城亚丁旅游发展瓶颈,亚丁景区初步实现提档升级,竣工投产了贡嘎神汤温泉改扩建工程,318自驾车营地,稻城日松贡布五星级酒店等一批旅游设施项目;泸定桥景区滨河商务街开发项目、海螺沟雪域温泉改造、海螺沟磨西会议旧址等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康定“溜溜城”、格萨尔旅游文化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完成了国省干道、市政道路和重点景区连接线、旅游标识、标牌建设。全州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为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2.4 积极开展营销宣传,成效明显

近年来全州旅游宣传营销无论是形式、内容、规模都有变化和创新,先后开展走出去的系列旅游营销活动,举办了“圣洁甘孜走进广东”“圣洁甘孜走进北京”、北京“甘孜文化周”、“圣洁甘孜走进浙江”等系列旅游营销活动,在珠三角地区响亮地打出了“康定情歌的故乡,最后的香格里拉”甘孜旅游形象品牌。在州内举办多场形式各异的系列旅游市场营销活动,举办的“甘孜环贡嘎山国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既徒步穿越”,“老年国际文化旅游节”“圣洁甘孜·美丽318首届自行车骑行赛”等活动,在国内旅游界产生较大影响。通过举办康巴艺术节、康定国际情歌节、丹巴嘉绒风情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宣传促销,利用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和旅行商(社)进州考察体验、民居接待户自发宣传等途径,扩大旅游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积极开展旅游营销宣传,全面展现了甘孜魅力,极大地提升了甘孜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甘孜正在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3 甘孜州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旅游要素保障不足

旅游业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大,甘孜州旅游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旅游要素保障方面有了一定基础,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州大部分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多数游客主要是欣赏自然风光,旅游产业结构不完整,产业化水平不高,旅游产业链条短。”[3]在旅游六要素中,娱乐、购物环节薄弱,甚至有的景区连吃、住的基本要素都保障不足。旅游消费让游客吃得舒心、买得放心、耍得开心的保障不够,不能很好满足游客旅游消费的需要。

3.2 旅游商品、特色商品开发不够

目前虽然开发了牦牛肉干、俄色茶、康定红葡萄酒、桑吉卓玛青稞酒等旅游产品,稻城、色达、新龙、德格等地依托土陶、石刻、药泥面具、雕版印刷等“非遗”项目,研发生产了一批易于携带的小件旅游纪念品,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宣传营销不够,没有形成规模的旅游商品市场。全州目前没有一处集中展示甘孜丰富旅游商品的综合购物场所,缺乏大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购物中心。

3.3 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融合不够

“甘孜州旅游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以开发宣传自然景观资源为主,对独具特色的康巴文化、民俗风情开发不够,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够。”[4]目前,全州仅有3家景区实施“三进”工作,4家景区景点开展了小型歌舞、民情民俗的表演;缺乏让游客停留、体验、消费的民族文化情趣旅游项目,没有反映民族文化的大型旅游演艺节目,“没有形成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风情展演、民族艺术交流、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展示基地,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甘孜旅游的魅力和竞争力。”[5]

4 全域旅游视角下甘孜州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发展旅游新兴业态

在“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下,根据州内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兴特色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依托丰富的山地景观资源,开展登山探险、高山徒步、攀岩、滑雪、体育探险旅游、冰雪冬旅等多种形式的山地旅游项目;依托独特的高原地貌,开展原始森林生态旅游、探险旅游、避暑旅游、户外运动、奇特地质地貌、珍稀野生动物观赏、研学科考等旅游项目;依托民族特色浓烈的“康定国际情歌节”“丹巴嘉绒风情节”“理塘国际赛马节”等节庆活动,开展民族风情体验游;依托高原独具特色的藏式村寨、藏式建筑,多姿多彩的藏族歌舞文化,充分利用农(牧)家特色资源,大力发展藏家乐旅游、藏村休闲游;依托藏医药的独特优势,以藏医药文化为传播为主题,开发集藏医药康复、养生、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藏医藏药康乐旅游、疗养旅游,推动藏医药产业与旅游市场的结合;依托藏传佛教文化及州内大大小小的上百座寺庙,发展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应充分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丰厚的藏文化底蕴,通过发展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

4.2 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景区的水电、通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内部及周边交通条件;进一步完善景区道路、交通中转、自驾车营地、加油站、停车场、乡村旅游点停车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连通景区道路和主要景区旅游公交线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站、游人中心、旅游厕所,应急救援、标示标牌、警示标牌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318、317国道沿线建设旅游咨询点、游客接待中心、民居接待中心、乡村酒店,增强旅游的接待能力。同时要加快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把景区所在地各县医院和中心医院建设成旅游应急救援站。通过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创造条件。

4.3 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

旅游发展中积极推进“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利用丰厚的藏文化底蕴,积极开展以康定情歌节等为代表的情歌文化系列游;以欢度藏历新年等为主的新春节庆文化系列游;以丹巴嘉绒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风情游;以农牧文化为主的藏村旅游;以理塘长青春科尔寺、德格印经院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等康巴文化题材之旅。同时推进文化进景区、“非遗”进景区和演艺节目进景区,努力增加景区的文化附加值和竞争力。利用“非遗”博物馆,突出展示全州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藏族服饰、藏族纺织、唐卡、藏族绘画、土陶制作等“非遗”项目。将文化之魂赋予旅游,从“风光游”到“文化游”,积极推进康巴文化与旅游融合。

4.4 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

在旅游业发展的六大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给发展带来影响,旅游商品开发目前还是甘孜州旅游发展的短板。在旅游商品上,可开发以生态绿色为主体的优质农产品:利用泸定的樱桃、水果,巴塘的核桃、苹果,九龙的花椒,理塘的牦牛肉等生态绿色的农林产品,开发“酒、肉、果、蔬、茶、菌、药、水、粮、油”十大类产品,打造“圣洁甘孜”区域公共品牌,并不断丰富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在旅游纪念品上,围绕非遗文化、情歌文化、格萨尔文化等主题,将藏于民间的工艺、绝技融入旅游发展中,开发具有明显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不可复制替代的特色旅游品,如土陶、石刻、药泥面具等;引导州内大量杰出的藏式手工业者,制作美轮美奂的藏传教物品、美丽绝伦的唐卡、古典高贵的藏刀等各类特色旅游纪念品,并加强对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为旅游增添了新元素、新“卖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应合理布局旅游特色街区,可在州府康定建民族工艺街,组织传统艺人入驻和创作,形成一条独有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之路。

通过深入实施全域旅游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根本前提,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打造成甘孜州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旅游经济强州,实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甘孜州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创建“生态经济第一州”的目标,将甘孜州建设成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

[1]益西达瓦.甘孜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上)[N].中国旅游报,2016-05-18(03).

[2]曹含梅.甘孜藏区人文旅游资源概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12): 51-52.

[3]孙文.县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4]王兴贵.甘孜州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12):48-51.

[5]杨惠.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6):52-53.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based Tourism—— Taking Ganzi Prefecture for Example

YANG Hui

(Sichuan Minzu College, Kangding 626001, Sichuan, China)

In the minority regions,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and help people out of poverty. Region-based tourism is an ideal pattern for fu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 Taking Ganzi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in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s specific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s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ility of its tourism growth.

region-based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 situation; strategy; Ganzi Prefecture.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甘孜藏区生态经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SA0157。

杨惠(1968—),女,四川泸定人,四川民族学院监审处副教授、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民族经济研究。

F590.2

A

2095-7211(2017)01-0060-04

猜你喜欢
甘孜甘孜州全州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川藏高原甘孜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广西全州小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
关于甘孜州泸定县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