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自然保护区高山捕虫堇分布及捕虫特性初步调查

2017-01-19 01:09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捕虫长青残骸

董 伟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汉台 723000)

长青自然保护区高山捕虫堇分布及捕虫特性初步调查

董 伟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汉台 723000)

长青自然保护区高山捕虫堇野外调查研究发现,高山捕虫堇在本保护区内华阳中心保护站万方沟2730m处有1处呈零星点状、小片状分布,分布区域狭小;花期为6-7月,果期为8-9月;主要靠叶片正面密布的腺体分泌粘液引诱、粘捕、消化昆虫;植株平均捕食成功率93.2%,被食昆虫种类及比例为蚜虫27.2%、蚊类26.0%、蚂蚁17.3%、蝇类19.9%、蜂类10.5%、蝽0.01%、蜘蛛0.05%、蛾0.01%、花萤0.01%、瓢虫0.01%,被成功捕食的大多为体型较小的昆虫成虫或幼虫;建议加大研究和保护力度。

长青自然保护区;高山捕虫堇;分布;捕虫特性

狸藻科捕虫堇属(Pinguicula)植物全世界约46种,以欧洲南部为中心,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中南美洲高山地区[1-2]。据文献记载,在我国分布有高山捕虫堇(P.alpina)和北捕虫堇(P.vulgaris)两种,它们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云南、西藏、以及陕西的秦岭林区和东北的大兴安岭林区等地[1-3]。秦岭地区仅分布有高山捕虫堇[1],分布在太白山的明星寺、放羊寺、文公庙[4]和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万方沟的左手沟[5],以及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记载,多生长于高山潮湿岩壁、林下石地、砂壤上,分布范围比较狭窄,仅分布于海拔2200~3071m区域内。作者利用野外调查,对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捕虫堇的分布与捕虫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廓清该种植物的分布和生存现状,为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本信息。

1 分布概况

1.1 分布区域

通过2008年、2009年及2010年、2015年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内海拔2 100 m以上的柏杨坪、光头山、兴隆岭、万方沟、昏人坪等重点区域设置10条调查线路分别进行调查,并结合多年的野外工作经验对可能分布区域如兴隆岭、昏人坪、光头山、万方沟等区域进行了重点的踏查,结果仅在华阳中心保护站万方沟的左手沟[H1]区域发现有1处分布(表1)。

表1 高山捕虫堇线路调查结果统计表

1.2 生境与现状

高山捕虫堇发现地点位于万方沟的左手沟,该处海拔2 730 m,坐标东经107.60369°,北纬33.71003°,南坡,乔木层郁闭度0.05。生长在林缘溪流附近的裸露潮湿岩石上、岩壁缝隙中和贫瘠的砂砾土壤中,低矮的高山杜鹃、点地梅灌丛下与稀疏的苔草、杂草间,喜欢透光、阴湿的环境;呈点状、零星片状分布,分布区域十分狭小。高山捕虫堇花期6-7月,果期8-9月。调查发现部分高山捕虫堇的叶片有被取食过的痕迹,在叶片上和植株旁边发现鼠兔的粪便,但是否为鼠兔所取食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2 捕虫特性

2.1 捕虫器官与捕虫方式

野外定点观察发现,高山捕虫堇捕虫方式为粘捕式捕虫,其叶片正面密布腺体,腺体分泌的粘液能释放特殊的气味引诱和粘捕昆虫,昆虫被粘住后,叶片的边缘会向上微微反卷,将捕获的昆虫通过粘液分解、消化和吸收[6]。消化昆虫的过程及速度相当的缓慢,往往需要数个小时甚至数天。

2.2 捕虫能力

于2009年10月、 2010年8月和9月分别对万方沟发现的高山捕虫堇捕虫能力进行定点观察,每次调查45株,共计调查135株,依据每个植株上发现的昆虫尸体、残余肢体,判断和统计取食成功株数,计算捕食成功率,三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植株肠道成功捕食率分别为100%、95.6%和84.4%(表2)。

表2 高山捕虫堇捕食能力统计表

2.3 捕虫种类

通过对2009年10月、2010年8月和9月高山捕虫堇135株的叶片上残余的昆虫尸体、残肢、残翅、残骸等进行鉴定和分析统计(不含无法鉴定的昆虫残骸),发现其捕获的昆虫种类比较丰富(表3),优势的种类有蚜虫(占27.2%)、蚊类(占26.0%)、蚂蚁(占17.3%)、蝇类(占19.9%)、蜂类(占10.5%),还有少量的蝽(0.01%)、蜘蛛(0.05%)、蛾类(0.01%)、花萤(0.01%)和瓢虫(0.01%);另外约三分之一的昆虫残骸无法辨别和鉴定。大部分叶片发现昆虫残骸1~6个不等,其中最多的一片叶片发现昆虫残骸11个,成功捕食的大部分昆虫为体型较小的昆虫成虫或幼体,稍大昆虫残骸仅发现2次,这与它们依靠腺体分泌粘液粘捕的捕食方法有关。

表3 高山捕虫堇捕食昆虫种类统计

3 结论与讨论

高山捕虫堇通过叶片正面密布腺体分泌的粘液进行粘捕式捕虫,主要捕获蚜虫、蚊类、蚂蚁、蝇类、蜂类等体型较小昆虫的成虫或幼虫。高山捕虫堇是截止目前秦岭地区发现的唯一一种捕虫堇属捕虫植物,生长分布地域海拔较高,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分布范围十分狭窄,野生种群数量极少,非常罕见,呈濒危状,亟待研究和重视、保护,建议在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分布区划定物种保护小区,制定更严格的科学合理保护管理方案和措施。

致谢:本调查工作得到了长青自然保护区刘全备同志的支持与帮助,谨表谢意。

[1] 任毅,刘明时,田联会,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2] 任毅,杨兴中,王学杰,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3]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第1卷第4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9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5]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6] 周尧.捕虫堇捕虫能力的鉴定[J].应用昆虫学报,1957(1):8.

Distribution and Insect Ca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inguicula alpina in Changqing Nature Reserve

DONG Wei

(AdministrationofChangqingNationalNatureReserve,Hanzhong,Shaanxi723000)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Pinguicula alpine is distributed at the elevation of 2730m belonging to Huayang Protection Station of nature reserve, scattering in a narrow area. It blossomed between June and July and fruit born between August and September. Its back of leaf is sticky for inducing, catching and digesting insects. The success of insect catching per plant is 93.2%. The insects to be caught are buds 27.2%, mosquitoes 26.0%, ants 17.3%, flies 19.9%, bees10.5%, stinkbug 0.01%, spiders 0.05%, moth 0.01%, leather winged beetle 0.01% and ladybird 0.01%, indicating the preference of small-sized insects.

Changqing Nature Reserve; Pinguicula alpine; distribution; insect-catching

2016-08-10 作者简介:董 伟(1978-),男,陕西洋县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与科研监测工作。

Q948.5

A

1001-2117(2016)06-0043-02

猜你喜欢
捕虫长青残骸
助推器残骸被成功回收
捕虫能手
火箭的哪些残骸会掉回地面
为什么说螳螂是“捕虫神刀手”
The shocking disappearance of flights
长青开启中马圆梦之旅
长青 迈步环保公益
女孩子踏青好时光
长青荣耀三十载
Analysis for Transm ission of Com posite Structure w ith Graphene Using Equivalent Circuit M 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