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干预阳虚体质临床观察

2017-01-19 18:15胡贵荣刘代明熊鸣峰曾勇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胡贵荣++刘代明++熊鸣峰++曾勇辉++刘树晔++晁卫红++汪海燕

【摘要】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阳虚质哮喘病,寒痰犯肺型,阳虚质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弱型,阳虚质阻塞性肺病,肺肾两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华中医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进行自测,符合阳虚体质门诊患者5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例采用自制三伏贴中药膏剂穴位敷贴,对照组290例采用曼吉磁贴IV型(天灸贴)。两组均以三年为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干预治疗阳虚体质有较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三伏贴;阳虚体质;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8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65-03

Abstract:

Keywords:

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多由于久病耗伤阳气,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倦内伤所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症候[1] 。笔者选取中医辨证为阳虚质的支气管炎、哮喘病、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590例患者,300例采用自制三伏贴中药膏剂穴位敷贴,并与290例采用曼吉磁贴IV型(天灸贴) 穴位敷贴,观察两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1年治未病中心门诊的患者与90例,并且全部采用中华中医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2]经过自测表确认符合阳虚体质。5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例,男17 0例,女130例;3~17岁93例,18~59岁75例,60~80 岁132例。病程2~30年;对照组290例,男160 例,女130例; 3~17岁88例,18~59岁76例,60~80 岁126例,病程2~3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中医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2],及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 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阳虚质标准: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13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进行诊断。

14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阳虚质,选择哮喘病,过敏性鼻炎,阻塞性肺病患者。

15排除标准阳虚热哮及中医辨证为风热袭肺患者;孕妇及三岁以下儿童;结核病及支气管炎扩张患者;疾病发作期患者。

16治疗方法

161治疗组

1611阳虚质寒痰犯肺型药物组成:白芥子10g,细辛6g,甘遂3g,肉桂10 g,干姜10g,牙皂6g。贴敷部位:基础穴位: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

1612阳虚质肺气虚弱型药物组成:白芥子10g,细辛6g,甘遂3g,延胡索15g,肉桂6g,辛夷花6g,防风6g。贴敷部位:基础穴位: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膈俞(双侧)膏盲(双侧)。

1613阳虚质肺肾两虚型药物组成:白芥子10g,延胡索15g,甘遂3,细辛6g,麻黄6g,肉桂6g,小茴香10g,巴戟天10g。贴敷部位:基础穴位: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膻中(双侧),大椎,定端(双侧),膏盲(双侧)肾俞(双侧)。

1614药物制备贴敷药物均采用地道洁净药材,将药材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成人用新鲜生姜汁调匀制成膏,小儿用生姜汁与蜂蜜各百分之五十调匀制成膏,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

162对照组采用曼吉磁贴,型号:IV型(天灸贴)21mm×06mm。(生产厂家: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使用方法:将磁贴从防粘纸上剥下,选择治疗组相同的穴位。注意事项:贴用前确定贴敷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剥贴时不得触摸粘胶表面,直接将其粘贴于皮肤并轻压片刻。

163贴敷时间治疗组夏季三伏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连续三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继续贴敷以巩固疗效。贴敷时间:治疗组,成人为2~4h,儿童为05~2h,贴敷时间长短要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如果皮肤发烫明显难以承受要及时取下。对照组贴敷时间为12h。见表1。

两组贴敷期间同时服用玉屏风颗粒5g×15袋×1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用法:每天3次,每次1袋,连服1个月。

164贴敷后的皮肤反应及处理方法皮肤会出现局部潮红,并伴有发热感,或瘙痒感,刺痛感,部分病人会出现小水泡,甚至较大水泡,贴敷的部位如果出现小水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注意局部皮肤清洁,不要用手抓水泡处,不要用肥皂水及凉水清洗,因为药膏中有白芥子,白芥子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产生挥发油,刺激皮肤,而出现更多水泡。大水泡应用消毒针挑破排出液体,同时外涂适当药物如红霉素软膏、烫伤软膏,及我院制剂如金黄膏、三花膏等。

17疗效标准临床症状观察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痊愈: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轻度者;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有效:症状有所好转,肺部哮鸣音减轻;无效: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

18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300例,临床痊愈50例,显效160例,有效7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290例,临床痊愈20例,显效50例,有效140例,无效80例,总有效率7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3典型病例

病例一魏某,男,68岁。2010年7月19日初诊。主诉:支气管哮喘十年余,冬春季反复发作,平素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发作时喘甚,痰多色白,舌淡红,苔白偏腻,脉濡缓。选穴: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贴敷3h。连续三年,毎年贴敷三次。第四年2013年7月19日复诊,患者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症状消失,已有一年未发哮喘,要求再加强一次。

病例二黄某,女,10岁。初诊2011年7月14日。主诉:过敏性鼻炎6年余,患者鼻塞、鼻痒、流清涕反复发作,平素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膈俞(双侧)、膏盲(双侧)。贴敷2h。连续三年,毎年贴敷三次。四年后随访患者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症状消失,已有一年未发过敏性鼻炎。

4小结

三伏贴疗法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理论为基础,通过中医辨证取穴,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外贴方法[5]。其中医作用机理是针对寒邪及体质虚寒,通过温热药物经穴位由表及里透入机体,起到振奋阳气、驱除寒邪的作用,还可调节机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这种中医外治法,与现代医学经皮给药理论不谋而合。它不但具有经皮给药的优点,而且由于穴位刺激能通过经络感传影响多层次的生理功能,使药物的外治效果优于内服效果[6]。

笔者通过对300例阳虚质患者经过中药“三伏贴”贴敷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表明“三伏贴”干预治疗阳虚体质有较明显效果,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晓晖.中医基础理论[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8.

[2]王琦,田原.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21-226.

[3]中华中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5-66.

[5]陈建章.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36.

[6]樊斗霜,牛彦红,张国英.冬病夏治防治慢性咳喘病机理及研究现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56-57.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