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水景观构建的初步研究

2017-01-20 04:37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7年8期
关键词:鲤鱼河道河流

(1. 宁波中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300;2.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美丽乡村水景观构建的初步研究

俞卫军1高永胜2

(1. 宁波中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300;2.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乡村水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目前乡村水景观主要存在水污染问题、河道景观单调、河道淤积、水文化功能受损等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考虑农村河道实际,提出梳理乡村水系、整合乡村水景观资源、传承乡村特色水文化、打造重要景观节点、加强河道管理等措施;并以典型村庄为例,分析了该村水景观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景观构建的具体措施,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水景观;美丽乡村;鄣吴村

水景观是以水为主体,是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定地域内的水景观客体与有关它的观念形态(传说、掌故、文学等)和有形实体(建筑、交通工具、服饰等)的完美统一[1],除了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客体性质以外,还具有文化意义上的美学和精神贡献特征。乡村水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是美丽乡村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目标的要求,也是深入贯彻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的要求,是具体落实《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水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复合体,其构建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仅要满足观赏性,丰富景观的使用功能,更要满足生态功能的要求,传承当地文化功能。本文所指水景观是基于水自然景观而构建的景观,其作用是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在某一定程度上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 水景观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水质既是水景观的组成部分,也是水景观构建的前提、基础和保障。2007年,浙江省对全省农村河道进行了水环境质量调研,水质达标率仅为30.2%[2]。近几年,浙江省虽然结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加强了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但是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未经处理或仅经简单处理的村庄生活污水就排入地表水体的情况依然普遍,农村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河流水景观构建效果受到一定制约。

1.2 河道景观过于单调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受梅雨和台风的影响,暴雨频繁、集中,修建水利工程,保障河道安全行洪一直是河道整治的重点,这些工程一方面改变了河流自然景观,使河流功能受损;另一方面由于设计时较少考虑景观要素,河流景观过于单调。再者,小流域洪水暴涨暴落,河道干涸、断流时有发生,特别是岛屿河流,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如舟山市的大部分河流都为间歇性河流,河道景观单调,这在某一程度上也限制了水景观的构建。

1.3 河道淤积严重

浙江省各县(市、区)已经逐年加大了河道整治疏浚的力度,但总体上看,目前农村河道的淤积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农村平原河网的河床基本都有淤泥。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为20亿m3,平原河网平均淤高0.6m,削弱了河道的基本功能,也影响了河流景观。近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为美化河道景观,缓解河道水量枯水季节的不足,许多农村河道构筑了小型水土建筑物,由于水利工程修建(如溢流坝)没有考虑泥沙淤积问题,导致溢流坝上游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了河流功能和河流景观。

1.4 水文化功能受损

不同的河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美学倾向、艺术创造、感性认知和理性智慧,塑造了当地人们特定的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和文明水平,赋予了河流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河流的故事可触摸一段历史,也可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但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水文化保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大批水景观被破坏,水文化功能受损。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要特征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水乡古镇大多荡然无存,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廖廖无几。

2 水景观构建措施

乡村水景观构建,狭义上是指利用农村河流、池塘、湿地、湖泊等水系及其周围环境,营造出符合视觉审美需求的景观效果;广义上指通过农村水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水生态系统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根据浙江省乡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提出以下水景观构建措施。

2.1 梳理乡村水系

农村小河流、沟塘较多,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村庄整体规划以及必要的管理措施,村庄在建设中打破原有的水系,许多河道、沟塘被填没,一些河道成了断头浜,一些水塘变成了死水坑,导致河流功能退化或丧失,河流景观严重受损。在进行水景观构建前,首先要梳理河流水系,联通河流、沟塘,使水流动起来,增强河流防洪、排涝、自净等能力,美化河流景观。

2.2 整合乡村水景观

水景观分为自然水景观和人工水景观两类,在构建水景观前首先要梳理这两类景观,并进行整合,在人类干扰较少或人口较稀疏的河段以自然水景观为主;在人类干扰较大的河段,水景观构建以人工水景观为主,但人工水景观的构建应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以自然水景观为前提,且不影响河流基本使用功能和河流生态功能,构建时宜选用乡土物种构建植物群落,美化河流景观,净化水质。同时,利用农村河流水流较慢、防洪任务不是很突出的特点,可以在水中放养一些观赏性鱼类,栽种一些观赏性植物,丰富河道景观,突显河流灵性。

2.3 传承乡村特色水文化

以“江南水乡”著称的浙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水文化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水景观作为水文化的依托和载体,不同时期、不同观念的水文化,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色,水在“江南水乡”已不单纯作为一种物质资源出现,它贯穿苏南的发展,渗透到每一个毛孔,在城市不断失去个性、不断被格式化的今天,乡村的水系及所传承的特色水文化,更显珍贵。尊重当地文化内涵,构建或修复水景观,提高文化底蕴,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亲水环境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2.4 打造重要景观节点

对沿河景观节点打造要结合河流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现状条件等,突显水特色,彰显水文化,构建人与河流和谐。充分利用河流自然落差、河水冬暖夏凉、河流穿越屋前房后等资源条件的优势,规划、构建“水空调”、水轮风车等突现乡村特色的水景观;对已建有的河埠头、亲水平台以及滨河广场等等人们休闲、娱乐和经常活动的场所,可以作为主要沿河景观节点打造的重点;在河道或其周围设置的桥梁、水闸、泵站、堰坝等水工建筑物,应充分结合其周边环境,运用艺术的手段,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景。

2.5 加强河道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水景观应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并以管理为主。在河道景观规划时,在不影响河道安全行洪的条件下,可通过构筑溢流堰坝、过河桥、亲水平台以及构建生物群落等工程措施,美化河道景观。平日要做好宣传,加强河道管理。特别是在枯水季节,禁止将垃圾倒入河道,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严禁私设河埠头以及在河道内圈养鸭、鸡等家禽。根据居民日常行为习惯等,对水景观进行管理,科学引导人们的行为。

3 案例——鄣吴村水景观构建

3.1 概况

鄣吴村为安吉县鄣吴镇镇政府驻地,村域面积11.9km2,总人口约3653人。鄣吴村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里。近年来鄣吴村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2008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村,2009年评为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村。

鄣吴溪是流经村南部的一条河流,其为浑泥港主流沙河的上游,发源于鄣吴镇上堡村金鸡岭;“鲤鱼河”是一条始于村西南头千斤坝、自西南向东北穿越整个村庄、全长约2km的人工河道。“鲤鱼河”历史悠久,是村内特色景观资源,如何依托这一特色景观资源,构建水景观,鄣显水文化,是提升村内旅游价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重要内容。此次水景观构建重点是村内小溪“鲤鱼河”。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a. 生活用水成为主要补充水源。鲤鱼河主要水源为鄣吴溪,在千斤坝处设有引水口,此外,还有雨水及洗衣、淘米、洗碗等家庭部分生活用水作为补充水源。枯水季节,村段鄣吴溪来水主要是区间来水(村段上游建有大河口水库),水量少,因此,家庭生活用水就成了鲤鱼河补充水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家庭生活用水含有N、P等污染因子,水体自净能力差,很容易受到污染。此外,虽然村内污水、垃圾有统一处理,但在调研期间,河内漂浮垃圾仍随处可见,如是旅游旺季,垃圾可能还会增多。

b. 溪流景观缺失或缺乏多样性。鄣吴村内分布有众多的小溪、排水沟和半月塘等,鲤鱼河是村内的“主干河道”,河道景观较单一,鲤鱼河宽浅不一,宽度1~3m不等,如遇枯水季节,鄣吴溪河道水流较小,很难保证鲤鱼河所需水量的补充,鲤鱼河水量减少,较宽河段不可避免有部分河床漏出,影响景观。半月塘为村内一大景观亮点,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半月塘在村庄建设过程中被填埋,剩下的半月塘水基本为死水,许多沟道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变为断头河,严重影响了景观。

c. 没有充分利用人文与自然资源。鲤鱼河从村西头流进,弯弯曲曲穿村而过,周旋于百家千户,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打造村里特色景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此外,半月塘是村内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村庄建设过程中许多半月塘被填没,剩下的半月塘大部分为“死水”,水质极差,特别是在枯水季节,塘内水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用水,使塘内污染加剧,甚至发出难闻的味道,与周边景观极不协调,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村内的最大的半月塘——月亮塘。

3.3 水景观构建措施

a. 梳理水系,构建“长藤结瓜”式“溪-塘”特色水景观模式。半月塘是村内景观特色和亮点,这些半月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但由于缺少管理,目前塘内大部分为“死水”,水质差,与周边景观极不协调,如何能让塘内“死水”变成“活水”,是村内溪道整治和水景观构建的工作重点。

构建“长藤结瓜”式“溪-塘”特色水景观模式,让塘内的水流动起来,并将其打造成为村内特色的景观亮点,应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梳理、联通以鲤鱼河为骨干河道的“溪-塘”水系;二是对半月塘的水进行排干、清淤,以防产生内源污染。

b. 多措并举,打造月亮塘景观亮点。半月塘是村内的特色景观之一,月亮塘是村内最大的半月塘,该塘水质极差,底泥污染、淤积严重,据调研原塘水深约3m,目前由于淤积的原因,只有1.5m左右,蓄水体积缩减一半左右,原有的一条地下排水洞,也因淤积堵塞,形成名副其实的“死水塘”。其整治措施主要包括:打通月亮塘原有的排水洞,排干池塘内的水,彻底清除底泥(约1.5m深),防治内源污染产生,同时,在水中栽种水生植物,增加观赏性和提高水体净化能力。为使塘中的水活起来,可从离其约450m远的北斗塘(蓄水约2万m3)引水,采用闸门控制引水量,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据当地人介绍,如将塘挖至原水塘深度(约3m),还会有地下潜水补充塘内水。

c. 基于“溪-塘”模式,构建村内溪流多样性景观。如何改变村内小溪单一的河道景观,挖掘村内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特别是美化枯水季节河道景观,是河道整治工作的又一重点。在“长藤结瓜”式“溪-塘”模式基础上,在半月塘内栽种美人蕉、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在溪道上较宽河段设置一些浅滩,栽种一些观赏性植物,既美化景观,又净化水质。“溪-塘”模式创造了多样性水流模式,为水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水流条件和栖息场所,可在溪塘放养一些鱼类,让河道充满活力,增加观赏性、和谐性。

d. 依托鲤鱼河穿家过户优势,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特色景观。利用鲤鱼河穿家过户这一资源优势,在客厅、院里等适宜地方开挖一些小型水塘,沟通于户外鲤鱼河,形成屋内或院内“水空调”,在塘内还可放养一些观赏鱼类,栽种一些观赏性植物,形成特色乡村景观资源,这样既可增加村内旅游资源的特色,同时夏天可利用溪水致冷效果,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特色景观能源。

e. 依托现状溪流景观资源,打造景观节点。利用现有河埠头、半月塘、湿地、水势落差等溪塘现有资源优势,将承载着鄣吴村历史人文精神的溪水打造成可亲近、可游玩的特色水景观。通过调研、现场查勘,可依据村庄新农村建设规划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鲤鱼河实际,新建千斤坝引水口处蓄水水面(保障鲤鱼河引水并美化景观)、老镇政府旁可供游乐水面(按规划老镇政府拟改建为宾馆)、人工湿地,改造河埠头,利用水势落差营造竹影溪声,打造半月塘特色等景观节点。

4 结 语

全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快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目标,落实“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举措。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已有多年,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美丽乡村。乡村河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构建既要遵循河道安全行洪、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等河道整治的原则,还要结合乡村河道特点,充分挖掘乡村河道景观资源,构建基于长滕结瓜式“溪-塘”模式的特色乡村水景观,在修建溢流坝、陡坡等水景观建筑物时,要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充分考虑河流动力性和景观等需求,以免产生泥沙淤积、河道冲刷等新问题。

[1] 蒲晓东, 张彦德. 水景观及其文化价值[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2): 10-12.

[2] 卢卫, 应聪慧. 浙江省农村河道水环境评价及水利保护对策[J]. 人民长江,2009, 40(15): 16-17.

PreliminaryStudyontheConstructionofBeautifulCountrysideWaterLandscape

YU Weijun1,GAO Yongsheng2

(1.NingboZhongwangEngineeringConsultingCo.,Ltd.,Ningbo315300,China; 2.ZhejiangTongjiVocationalCollegeofScienceandTechnology,Hangzhou311231,China)

Rural water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which is an integral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urrently, rural river landscape mainly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water pollution, drab river landscape, river channel sedimentation, impaired water culture function, etc. Rural river practice is considered to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sorting rural water system, integrating rural water landscape resources, inheriting rural characteristic water culture, creating important landscape node, strengthening river management, etc. Typical villages are regarded as examples for analyzing main problems in the rural wate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ncrete measures of wate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which are applied in practice with excellent effect.

water landscape; beautiful countryside; Zhangwu Village

10.16617/j.cnki.11-5543/TK.2017.08.015

TV982.29

:A

:1673-8241(2017)08-0058-04

猜你喜欢
鲤鱼河道河流
读《鲤鱼跳龙门》有感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鲤鱼旗装饰坠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鲤鱼跳龙门
流放自己的河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