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证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

2017-01-20 15:44崔海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哮鸣音苏子方药

崔海岩

哮证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

崔海岩

目的 探讨哮证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方式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0例哮证患者的临床中医药物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结果 本组30例哮证患者经辨证治疗后,显效者17例,有效者13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哮证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哮证;中医;辨证

哮证指发作时患者喉中伴哮鸣音,呼吸急促且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的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的肺系病证。患者主要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两类,具体表现为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等证类[1]。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哮证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哮证患者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21±6.75)岁,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哮证的诊断标准。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喉中哮鸣音、咳呛阵作、痰盛、怠倦无力、心慌、口干等,全部患者均行辨证治疗。

1.2 方法

1.2.1 冷哮 采用方药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基本方为五味子、款冬花、细辛、紫菀、射干、大枣、半夏、麻黄、甘草、生姜等。如痰涌喘逆无法平卧时,可加用葶苈子,以泻肺涤痰;如表寒里饮、寒象较重时,可加用小青龙汤,并配伍苏子、橘皮、青皮、杏仁等,以利气化痰;如痰稠胶固难出,且哮喘难以平复时,可加用白芥子、猪牙皂,豁痰利窍平喘。

1.2.2 热哮 采用定喘汤(出自《摄生众妙方》),基本方为款冬花、桑白皮、麻黄、黄芩、白果、苏子、半夏、杏仁、甘草等。如患者喘急气促、咳呛、口燥咽干、痰少质黏时,可加用麦门冬汤,以养阴清热,敛肺化痰[2]。

1.2.3 寒包热哮 采用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出自《伤寒论》),其基本方为杏仁、麻黄、半夏、厚朴、生姜、石膏、大枣、甘草等。如表寒重时,可加用细辛、桂枝,以辛温散寒;如喘哮痰鸣时,可加用葶苈子、射干、苏子等,以祛痰平喘;如痰吐稠黄胶黏时,可加用瓜蒌皮、前胡、黄芩,以清热化痰[3]。

1.2.4 风痰哮 方药采用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其基本方为莱菔子、白芥子、厚朴、杏仁、茯苓、苏子、半夏、麻黄、僵蚕、陈皮等。如痰壅喘急而不能平卧时,可加用猪牙皂、葶苈子,以泻肺涤痰;如感受风邪而发作时,可加用苍耳子、苏叶、蝉衣、防风、地龙等,以祛风化痰。

1.2.5 虚哮 方药采用平喘固本汤(南京中医学院附院验方),其基本方为冬虫夏草、胡桃肉、五味子、半夏、沉香、款冬、黄芪、党参、脐带、橘皮、苏子等。如肾阳虚时,可加用钟乳石、补骨脂、鹿角片、附子等;如肺肾阴虚时,可加用生地、沙参、当归、麦冬等;如痰气瘀阻且口唇青紫时,可加用苏木、桃仁;如气逆于上且气喘时,可加用紫石英、磁石,以镇纳肾气[4]。

1.2.6 喘脱危证 方药采用回阳急救汤(出自《伤寒六书》)合生脉饮(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其基本方为冬虫夏草、五味子、山萸肉、人参、甘草、牡蛎、附子、龙骨、麦冬、蛤蚧等。如喘急面青且烦躁不安时,可采用黑锡丹,3.0~4.5 g/次,温水送服,以镇纳虚阳;如肾阳虚且气息微弱时,可加用干姜、肉桂,以回阳固脱;如气息急促且口干舌红时,可加用玉竹、生地,去人参加西洋参,以养阴救脱。

1.2.7 肺脾气虚 方药采用六君子汤(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其基本方为五味子、法半夏、白术、茯苓、苡仁、党参、甘草、山药、橘皮等。如表虚自汗时,可加用浮小麦、炙黄芪、大枣;如怕冷畏风且易感冒时,可加用附片、白芍、桂枝;如痰多时,可加用杏仁、前胡。

1.2.8 肺肾两虚 方药采用生脉地黄汤(出自《医宗金鉴》)合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其基本方为胡桃肉、五味子、山萸肉、陈皮、人参、甘草、熟地、茯苓、半夏、麦冬等。如气阴两虚时,可加用百合、沙参、黄芪;如肾阳虚时,可加用仙灵脾、制附片、鹿角片、补骨脂、肉桂;如肾阴虚时,可加用冬虫夏草、生地[5]。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哮证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判断患者证类及疗效。显效:患者呼吸困难、急促等临床症状消失,喉中无哮鸣音;有效:患者呼吸困难、急促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喉中伴轻度或无哮鸣音;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收治的30例哮证患者的辨证治疗结果如下:冷哮7例,热哮5例,寒包热哮3例,风痰哮2例,虚哮2例,喘脱危证2例,肺脾气虚4例,肺肾两虚5例;显效者17例,有效者13例,故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哮证属于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时以正虚为主,但久病正虚者发病时多表现为虚实错杂,在分辨虚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冷哮、热哮及是否兼证。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其病理因素为宿痰伏肺,遇感引发,由于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袭、体虚劳倦等因素而诱发,造成痰壅气道、肺失宣降[7]。患者发作时多以邪实为主,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闷窒息、咳嗽,随即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并伴有哮鸣音。如病情反复发作,易造成肺病、脾肾,导致脾肾逐渐虚弱。对哮证患者治疗时,应以“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说,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再根据已发或未发,进行虚实施治,如已发者应以邪实为主,以攻邪治标;如未发者应以正虚为主,以扶正固本,具体如下:寒痰者温化肃肺;热痰者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清温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者祛风涤痰;反复日久而正虚邪实者,应当兼顾且不可单纯拘泥于驱邪;喘脱危候者则应急于扶正救脱[8]。总而言之,哮证患者治疗时的首要准则就是祛除宿疾伏痰,并注意避免接触过敏物,然后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平时应扶正治本,予阳气虚者以温补,予阴虚者以滋养,并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1] 郑丽荣. 哮证的辨证施护[J]. 健康大视野,2013,20(10):283.

[2] 吴迪,张军,李敏,等. 泻肺清肝法治疗哮病热哮证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486-488.

[3] 李莉莎,王宁,周兆山. 从“三个经方治疗寒哮的研究”认识辨证论治思想的重要性[J]. 中医药通报,2012,11(2):22-23.

[4] 董春秋. 用中医哮证理论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J]. 医药,2015,3(12):234.

[5] 孙安礼.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J]. 光明中医,2010,25(3):446-447.

[6] 詹德峰. 中医药治疗缓解期哮证35例临床观察[J]. 健康必读,2010,16(7):56.

[7] 辛淑梅. 哮证的辨证施护[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314.

[8] 王中华. 哮证的中医治疗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237-238.

Treatmen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Patients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UI Haiyan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Shuangyashan Double Mine Hospital, Shuangyashan Heilongjiang 1551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TCM patient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asthmatic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30 cases of asthmatic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b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arkedly effective in 17 cases, effective in 13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ConclusionThe patients with asthmatic syndrome should be satisfied with TCM treatment.

asthm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R24

A

1674-9316(2017)06-0078-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6.046

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中医科,黑龙江 双鸭山155100

猜你喜欢
哮鸣音苏子方药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droplets on the ion flow fiel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我爱你,祖国
我的房间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不同激素雾化吸入对小儿急性喉炎并发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
我被克隆了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