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用于预防脑卒中患者双下肢DVT的临床研究

2017-01-20 15:44黄素丹林文琴陈雅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下肢肢体缺血性

黄素丹 林文琴 陈雅珍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用于预防脑卒中患者双下肢DVT的临床研究

黄素丹 林文琴 陈雅珍

目的 探讨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下肢DVT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5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55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肢体以及双侧肢体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下肢DVT的发生率。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血栓;下肢;综合护理

卒中是老年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DVT)。既往研究表明[1],如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未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可能在30%~40%,合并严重偏瘫的患者的发病率可高达60%~75%,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非常重要,我院对卒中患者住院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5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5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其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2]中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检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根据重症监护室护理程序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和生活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1)预防性筛查:患者入院后评估静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以及出血风险,并且在患者入院24 h内,测量和记录下肢周径,1天2次,与入院时的检测值进行比较。正常情况下肢体周径一般小于1.5 cm。同时严格观察患者肢体皮肤温度、色泽,水肿情况,患者入院后48 h内完成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形成,抽血化验血常规和凝血常规。(2)体位保健:肢体摆放于功能体位,抬高肢体,使其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形成。(3)保护血管:临床护理人员需进行操作规范化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注意保护血管。避免患者双下肢穿刺输液,禁止在一侧身体穿刺静脉输液,避免在下肢深静脉置入导管,以防止其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血液流速,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1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05。

3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流动缓慢,血管内膜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风险很高,主要是因为这类患者同时有许多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3-5]:(1)长期躺床,肢体偏瘫,使下肢处于低剪切速率和低流速条件,导致血液淤积,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被激活,促使其形成深静脉血栓;(2)血液黏度高,因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了脱水机以及促高凝剂,导致高血黏度,容易形成血栓。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DVT的发生率下降,这是由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了综合护理措施,其中在患者入院时即给予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因素评估,24 h内入院,测量和记录下肢周径[6],入院后48 h内完成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发现有无早期症状,积极控制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通过采用预防性筛选评估,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患者严密观察其身体状况的变化[7-9],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利于预防或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DVT,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减少肺栓塞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威胁。

[1] 周剑宇,刘水姣,陈世宏,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4):3727-3729.

[2] 魏立亚,宁彬,庞云.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造影改变[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6(9):2426-2428.

[3] 万钧,朱敏,杨晓炜.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22-4023.

[4] 王燕,王爱丽,李保兰. 空气压力波联合护理干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激光杂志,2013,38(5):81-82.

[5] 李善玲,刘清华,黄萍.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6.

[6] 张春慧,陈静,张振香,等. 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235-236.

[7] 徐航,张玲. 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29-1330.

[8] 季玲. 时间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5-6.

[9] 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李洪燕,杨韵歆.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9):219-220.

Clinical Research of Integr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Using to Prevent Double Lower Extremity DV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HUANG Sudan LIN Wenqin CHEN Yazhe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Ningde Municipal Hospital, Ningde Fujian 352100, China

ObjectiveResearc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using to prevent double lower extremity DV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MethodsSelected 55 cases of severe stroke patients, set as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rmal nursing, selected 55 cases of severe stroke patients, set as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DVT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DVT incidenc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had obvious difference, P < 0.05 DVT of unilateral limb and contralateral limb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VT in stroke patients.

cerebral apoplexy; vein thrombosis; lower limb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R473

A

1674-9316(2017)06-010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6.064

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宁德 352100

猜你喜欢
双下肢肢体缺血性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