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高空上的建设者

2017-01-20 21:31赵培根
大众摄影 2017年2期
关键词:焦段建筑工人建设者

赵培根

当我们面对一个宏大的拍摄对象时,是执拗地用尽一切技能来表现其“大”,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更深入的切入点?本文作者的拍摄心得,也许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编者

这是

一座位于苏州市金鸡湖畔、占地1.7万平方米、总高度450米的在建高楼——苏州国际金融中心。这是苏州市第一座400米超高层建筑,更是中国版图上地级市中第一座世界级的超高层建筑,其优雅的造型即将让世界震惊……正是这无数个“第一”,成为我这个苏州本地人拍摄的最佳理由。

然而,随着拍摄的深入,我却发现,真正值得被定格、被记录的却是那些站在400米高空之上的建设者们。拍摄摩天大楼增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拍建筑人如何与大厦一起成长、生活……偌大一栋楼,几百号建筑工人,该从哪里着手?走马观花显然达不到效果,“地毯式”地拍摄也不现实,既没有那么多精力,更抓不住重点。通过长期地摸索,我终于明白,进入工地后,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摄影师,而是把自己当作建设者中的一分子,从基本的穿衣戴帽开始做起,融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从中寻找拍摄线索和灵感。这样,才能让照片真实可信、才能抓住最生动的画面、才能用最佳的方式展现劳动的美。

建筑工人大都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都很朴实,所以在深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时,首先态度要诚恳,说话不要咬文嚼字,要亲切、客气、有礼貌,“师傅”当先。穿衣服也有讲究,不要过于华丽,与工人格格不入。经常与他们聊天,问问他们是什么工种?哪里人?家里几口人?要在不断的交流中融入他们。还可以适时主动提出免费为他们照相,并且在最快的时间里把打印好的照片送给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把你当成了自己人,这个很关键,为以后的拍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大家像朋友一样了,拍起来就不会拘谨,不会做作。

在工地拍摄往往都是“披星戴月”,因为建筑工程的进度直接决定着产值,建筑工人都是“只争朝夕”、一早一晚。早上五点半左右是工人的上班高峰期,比较容易抓拍到好的画面,晚上六点半是下班高峰期。特别是晚上加班的时候,往往会有好的天气,就有机会拍到好片。拍摄也要讲究季节性和气候性,一般来说,台风前后往往会“出彩”,大雨欲来之前的景象也很壮观。总体来说,夏天更适合拍人物,特别是大汗淋漓的劳动场面更能渲染气氛。

“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要多看,多问,看见不明白的东西马上向管理人员问,向工人师傅问,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的存在感,他们都很乐意告诉你这是干啥,那是怎么回事……了解建筑工序对拍摄有重大意义,你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拍摄到最想拍到的东西。

提起拍摄器材,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但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通过长期的实践,结合超高层的拍摄现场特点,我在拍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镜头:

24-70mm作为主打镜头。这个焦段的镜头在全焦距范围内均可达到极高的成像质量,适合拍人文,而我拍工地时最主要就是拍人文;这个焦段也很好地满足了我在现场抓拍的需求;同时,工地作业环境恶劣,粉尘重,超高层空气湿度大,而这个焦段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潮性能。

70-200mm长焦镜头。因为超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有些危险部位不可能近距离拍摄。另外,很多时候都要在室内或狭小空间拍摄,而70-200mm正好适合拍摄较远的人物或人物特写,室内、室外都合适,用起来比较灵活。

此外,还有常用的16-35mm镜头,用于拍摄大环境特别是城市俯瞰,有冲击力。可以更好地表现动作的生动性、操作过程的惊险以及劳动最原始最客观的美。

猜你喜欢
焦段建筑工人建设者
建设者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建设者
相机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
建筑工人
“劳动者”与“建设者”
你需要怎样的微距镜头?
标准镜头“常规”焦段比你想象的强大
泸州市建筑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