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创新党建报道的方法路径

2017-01-20 18:56黄永礼
新闻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吸引力创新

黄永礼

【摘 要】党建报道,是各级党报的重头戏,也是一大优势和核心品牌。但由于多种原因,党建报道还存在着不好看、不耐看、八股味浓等问题,影响了党建报道的可读性和引导力。新的形势下,如何改进创新党建报道,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问题入手,分析了当前党建报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阐释做好党建报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及时性跟进、口语化表述、故事化呈现、针对性策划、互动式移植等角度,提出了党建报道改进创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党建报道;创新;吸引力;引导力

党建报道,是以党的建设领域为内容的新闻报道。党建报道对各级党报来说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大优势和核心品牌。广大读者特别是党政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党员,对党建报道十分关注。但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党建报道面孔呆板、内容凝重、话语僵硬,不好看、不耐看、八股味浓等问题,影响了党建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导致这一重要领域的报道没能出新出彩,没有很好地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日益受到重视和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踏上了新的征程,各级各地都更加注重管党治党,党建宣传报道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新的形势下,如何在遵循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打造有思想、有品质、接地气、聚人气的党建报道,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增强其思想性、可读性、指导性,考量着主流媒体的智慧,成为各类媒体特别是党报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党建报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内容不新。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但不少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对党建领域的报道内容不新,分量还相对单薄,没有及时跟进党建领域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等问题仍然较为普遍。

文风不活。说到党建报道,读者往往会与正面、高大、枯燥、歌功颂德等词汇画上等号。虽然党报的党建报道逐渐走出了围绕会议生搬硬套说党建、照抄文件教训人的怪圈,但文风不活、语言枯燥等问题依然存在,“稿件不耐读、读者不爱读”的现象还较普遍,影响了党建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题材不宽。近几年,虽然媒体更加重视党建宣传报道,但在题材和形式方面仍都比较单一,如一些市级党报的党建报道多数还停留在发会议消息、刊发出台的党建政策等浅层报道上,对党建领域的亮点难点、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挖掘不够深,回应不够及时全面,缺少系统策划和深度解读,缺乏深入一线采访、深度挖掘的稿件,由此导致虽提供了数量不少的党建报道,却因一般化,难以吸引读者,读者感到对党建报道“吃不饱”、不解渴。

二、改进创新党建报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党的喉舌,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在新的时期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凸显党建报道特色和优势,不仅对于彰显主流媒体价值,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具有积极作用,更能够通过舆论引导的力量,传递时代强音,促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营造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党建宣传报道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其一,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深入推进,对于党建领域出现的诸多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给予关注并及时报道各地方各行业的新探索、新实践,及时反映党建新变化、新成效,认真释疑解惑,发挥好新闻报道的有力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成为党报必须担当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如近年来,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是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这一新的领域的党建情况,除少量的非公领域人物进入党建报道视野外,很多时候非公和社会领域党建仅仅是作为一年一度的某个总结性报道重点体现一次,这一领域的党建是如何开展和加强的,媒体报道不多、引导不够。

其二,随着读者的阅读口味和习惯发生了变化,老生常谈、面孔生硬的报道往往令人无法卒读。因此,要吸引读者的视线,引发阅读热情,发挥党报的引导作用、指导功能,党建宣传报道就必须不断创新,努力增强可读性、贴近性、亲和力。

其三,面对日趋激烈的传媒业竞争,党报也要在传播形式和手段上不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扬长避短,挖掘好党建富矿,把党建报道打造成为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党建报道改进创新的办法和路径

以舆论引导的力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下党报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就要求党报从形式创新到内容出彩,着力把握实效性,切实提升引导力。

及时性跟进。党建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新鲜话题大多涉及到政治生活中的敏感问题,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与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紧密相连、密切相关,因此,抓准社会关注、干部群众关心的新鲜话题、热点现象做文章,可大大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领域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情况很多,例如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如何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有效发挥党组织作用;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和反腐力度的加大,一些干部中滋生的“为官不为”如何治理;农村流动党员、城镇下岗党员如何服务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此,党报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及时跟进,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写有分量、指导性强的调查报告和通讯,才能较好地发挥党报的指导作用,体现党报的价值。

口语化表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正能量的输出不能是造概念,更不能搞成上政治课。党建方面的内容,相对来讲政策性、专业性较强,如果党建报道只是照搬照抄领导讲话、会议文件,稿件就会令人感到比较枯燥、晦涩难懂。党建报道不能只是把党的政策和党建内容简单化的进行“音量放大”,而是要转化话语体系,把党建领域中的特定话语以及表达方式,转译成为广大读者能够看得懂、看明白的语言,变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因此,在当今社会公共舆论场中,作为“气场”很强的党建宣传,同样要遵循传播的规律,尽力唱出清泉微风般的“好声音”,才能有声有色、出新出彩,才能润物无声、深入人心,增强党建报道的吸引力,帮助人们解疑释惑,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故事化呈现。如何才能写出鲜活、通俗易懂的党建报道?答案是唯有沉下去、融进去、化开来。如何让读者爱读党建报道、让党建报道可读耐读?答案是尽量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现。最真实的采访在脚尖,最动人的故事在心间。在现场、到一线,这是记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无论是采访党建创新案例,或是优秀党员事迹,都要求记者能带着发现和思考下基层、到一线,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为此,记者就要深入“走转改”,真正俯下身、沉下心、钻进去,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进行现场采访,挖掘党建的鲜活做法、党员的动人故事等,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多讲故事,多展现细节,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身边事教育感染人,让采访“接地气”、写作“有底气”,让报道的人物可信、可亲、可敬、可学,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党建报道。

针对性策划。避免一般化的报道,推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党建新闻,就需要加强报道策划,对准焦点,直面热点,不避难点,变被动跟进为主动引导。如近年来,安徽日报在加强调查研究、敏锐跟踪党建热点问题基础上,着力在新闻策划上下功夫,进行快速反应,推出了一篇篇有深度、有力度、可读性强的报道,如《“三严三实”基层行》《全面从严治党江淮行》等系列策划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好反响。同时,开设有吸引力、有针对性的专栏,如党建版就开设有“新视野”、“求是谈”、“组工风”、“先锋谱”、“调查录”等,基本涵盖了党建领域的不同内容,满足读者求新、求知的需要,使党建宣传既贯彻党中央的精神,又解决群众思想上的困惑。

互动式移植。好的阅读体验既有来自语言的亲和力,也有来自于与读者的开放互动。要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新闻报道的新要求,把准时代脉搏,积极运用契合时代特征的语言与读者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如有的媒体通过开设“微分享”、“QQ党建讨论会”等形式,把来自互联网上带有自媒体分享性质的内容,有选择地移植到传统纸质媒体上,为广大读者带来了更多亲切的阅读感受,才能更好地达到吸引人、打动人、教育人、引导人的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吸引力创新
吸引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跟踪导练(四)4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