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篾香文化, 让神香 “香透”学生

2017-01-20 22:05林荣生
考试周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具体策略校本课程

林荣生

摘 要: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提炼学校教育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我们利用本地篾香文化,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我校及社区实际,开发了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本课程列入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篾香文化 学生需要 具备条件 具体策略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四大香都之一所在地的达埔中学,在实施校本课程研发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具体的策略等方面对本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一、达埔浓厚香文化氛围,为校本创新型香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可行和丰富的资源。

泉州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又是各种宗教的集散地,有着“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世界宗教博物馆”等美誉。在经济贸易与人文宗教信仰共荣的历史氛围下,香自然成为泉州百姓的至爱物,旅游观光、修身养性、宗教文化、进香谒祖、金榜题名等都离不开香。香,缥缈于书斋琴房,悠然于庙宇神坛,香文化已经成为泉州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香的喜爱如花之向阳、蝶之恋花。

谈起泉州香业,不得不说起永春达埔。永春位于泉州东南隅,古称桃源。永春达埔,是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中国香都”,是国家级制香产业基地。

300多年前,达埔汉口蒲氏香祖蒲寿庚携着香料,穿越大漠黄沙,踏着惊涛骇浪,将阿拉伯的神香捧到了山野村居之地。在蒲氏后人传承与发展下,永春达埔已成为阿拉伯神香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所生产的香制品畅全国并输出到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现在,达埔制香企业近300家,从事香品制作及相关产业人员近30000人,达埔镇还专门兴办“制香产业园”,引导企业把香产品向创新创意、高端精品、养生保健和文化礼品方向发展。2015年,以达埔为龙头的香制品产业总产值超过30亿。

达埔处处暗香盈动,上至神坛庙宇,下至凡尘卧榻,无不一缕飘香。香在达埔,与百姓生活、文化历史、人文特质息息相关。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神炉,拈香一炷,借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敬意与追思。春节、鬼节、拜佛、求神、庙会、开坛祭祖,金榜题名、奔丧等,都有烧香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达埔人对香的感情产生一定的变化。香不仅是人神沟通的纽带,渐渐超越“手拈三支香,枝枝有神明”的神圣,更是在氲氤灵动间,引导人体身心步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修身养性的气定神闲,更有甚者,很多青年或游子,神思与香性共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香成了他们思亲、思情、思乡的凭借。

在多年教学中,我们发现已有的校本教材已老旧过时,不太适应本地的校本教学,脱离乡土学生的实际,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老师在教学中感到难以放开手脚。如何制作、开发、引导校本课程,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难题。

近年来,我镇大力扶持本地传统产业——篾香,这给了我们一大契机。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我校充分利用达埔这一地方资源发展校本课程,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并以此为题开发校本教材。达埔香文化资源不仅给教师开发香文化、传播香文化提供想象的空间,而且给学生了解、探究、继承香文化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将校本课程紧紧地与达埔篾香文化结合在一起,利用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地考察与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双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篾香文化,深入地了解篾香文化的精髓,继承并弘扬传统理念,并为发扬香文化贡献自己所能。

二、达埔篾香产业的理念,是校本创新型香课程教材最鲜明的主题。

永春篾香,又名神香、卫生香,选用一种上等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名贵香料,是唐宋移居达埔的阿拉伯蒲氏家族后裔发展起来的。

传统篾香工艺,要经过多道繁杂而琐屑精细的程序。看似简单的一枝篾香,需经过选材、沾水打底、展香、抡香、切、晾香、染香、晒香、跺香一系列流程,每一道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粗心,必须精准地把握好浸与晒的时间与火候,才能达到色泽、香味、外观与中途不熄火的要求。更有趣的是,在踩香这一流程中,工人先将篾香扎成一束,立在足上,双手轻抉,很快朝一侧转开,篾香便如一朵成型的玫瑰。

可以说,篾香制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一枝小小的篾香背后,却展现出达埔百姓的艰辛、创新、拼搏、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精神。

校本课程资源要遵守地域性的原则,以当地的乡土特点为依托。永春达埔作为中国四大香都之一,篾香文化褪去神秘光环,走进平常百姓家,与本校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达埔乃至永春、泉州乡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及时以达埔的地域特色为基础,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为此,根据县志材料、新闻材料、调查走访资料及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编排出我校第一本校本教材《达埔篾香文化》。本教材共分为四大章、十个小节。

第一章:探究历史、领略香学(第一节香的发展史;第二节汉口神香传说;第三节传统香简介。)。

第二章:走近香都,了解香质(第一节暗香盈镇话达埔;第二节香萦汉口,味传五洲;第三节香人香事品香骨。)。

第三章:香约未来,开拓香道(第一节了解新香类,探究香道;第二节香业前景)。

第四章:继承香脉,培养香德(第一节宗教的香脉精髓第二节国学的香德人性)。

《达埔篾香文化》是我们镇,乃至我们县第一本有关于篾香文化的校本教材,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其在我校的使用、总结、改进,我们相信能够很快将之推广到全县的中小学,使之成为本县关于篾香文化的校本教材读本。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并行,乡土道德教育与科学文化学习共融,是校本创新型香课程开发的根本途径。

教材仅仅是文字的再现而已,作为教育工作者、乡土文化传承的引路人,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将达埔香文化、香质精神与人文理念传输到每个学生的生活行为与世界观、人生观中。

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中,我们必须一改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勇于承担起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向灯的作用。以《达埔篾香文化》为载体,设计、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资源的积极学习,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研究、新的探索和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既是课程的实践者,又是地方特色文化的构建者,从而推动校本课程学习的深入发展。

《达埔篾香文化》是一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教材。教材里面很多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收集、整理出来的,内容有大量历史事实、资料图片,有香文化的发展史,有当地对篾香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还有篾香的制作工艺介绍、香业未来发展走向等,这些内容很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参加活动。同时,教材中还在栏目上悉心打造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最终达到校本课程设立的愿望,如调查与交流、活动与探究、温馨提示、知识窗、故事园、新视点、技术要领、知识链接等一系列栏目。这些栏目,有的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了解,拓展思维;有的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有的引导学生将所见、所闻、所知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达埔当地制香企业,了解当地香业的发展情况,欣赏香道表演、参观篾香制作、体验篾香制作、走访电子商务园了解篾香的销售,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年多来,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从教师到学生都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为以后进一步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努力就有收获。通过学习与研究,老师们的教育理论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不管是教学基本功,还是教学方法,以及专业素养都得到了提高,都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还能够动手实践,使自身的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校本课程不是为了开课而简单开设的,它是能切实陶冶情操、积累文化、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生活的长期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参与香文化校本课程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继承文化精髓的上进心,更能影响学生心理,香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具地方特色,更能贴近学生实际,同时有利于培养新一代的香业继承人,推动达埔特色香产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校本课程,让地方特色文化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永春县志.1990.

[2]关于界定永春篾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108号.

[3]最爱那一缕清香感受永春达埔篾香工艺魅力.东南早报,2012.7.13.

猜你喜欢
具体策略校本课程
电力设计行业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谈低年级逻辑思维训练的具体策略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