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纺行业: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2017-01-20 09:46程醉
中国纤检 2016年12期
关键词:麻纺织麻纤维苎麻

程醉

麻纺虽然在整个纺织行业中只能算是比较小的一个行业,但是麻纺面料却具有其他天然纤维所不能比拟的突出性能。近几年来,我国麻纺行业由于受到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出口滞销、同质化竞争、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那么,我国麻纺行业如何才能从所谓“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破局突围呢?

原料:无麻可纺的原因

我国麻纺行业中主要是以加工生产亚麻、苎麻、黄麻这三种天然麻纤维为主。数据显示,我国麻纺纤维的加工量占全球的12%,亚麻和苎麻纺织生产和贸易均居世界首位,特别是苎麻产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90%以上。然而,近十年来,我国苎麻原料种植出现了急剧下降的情况。其种植面积已经从高峰时期的近200万亩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万亩。据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苎麻专业委员会的消息显示,2015年全国苎麻种植保有面积是8万亩,但实际收获面积仅仅6万亩,产量仅为9600吨。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苎麻种植面积的大规模“缩水”?要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势必要走进基层,到田间地头去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

川东北丘陵地区历来都是我国苎麻的主要产地之一。按照过去历年来的习惯,这里的农户每年收获苎麻三次,分别称之为“头麻”“二麻”和“三麻”。收获时间则基本是每年农历的五月、七月和九月进行收割。笔者写这篇文章的10月中旬,基本已经到了收获“三麻”的尾声。

某产麻大县的大阳村,全村半数以上家庭都种植有苎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产麻村。笔者前几年到此地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了解到,该村种植苎麻的面积在6000亩左右。然而,今年连续翻过好几个山头也未能够遇到一名在坡地上收割苎麻的农户。直到快进村的时候才遇到四五位中老年妇女,手上拿着割麻的“专业行头”一块钝铁皮和一小节竹筒慢慢悠悠地往坡上走去。

在村民邓大妈家的院坝里,几个妇女正围坐在一起,一边剥苎麻一边摆龙门阵。据邓大妈介绍说,今年实际上苎麻收购价格并不低。跟当地麻纤维公司签订有协议的农户每斤苎麻能卖到五块五,即便是小贩上门来收购的价格也不低于五元钱一斤。但是,今年当地的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可能只能达到2014年之前的三四成的样子。

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在川东北地区如同大阳村这样传统产麻村苎麻产量下降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劳动力的问题。随着近几年返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川东北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丘陵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多从事养殖业,从事种植业的很少,特别是愿意从事传统天然纤维种植的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农民工返乡搞养殖业国家有一定的补助,特别是牛、羊等大家畜补贴还较高。再者就是从事苎麻种植、加工特别辛苦,且收益又不明显高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因此,目前直接从事苎麻种植、加工的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是导致苎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二,苎麻减产的问题。导致苎麻产量锐减的原因,除了劳动力成本上涨、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的种麻利润下降之外,苎麻减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川东北某县为例看,该县麻龄在10年以上的苎麻估计要占总数30%以上,由于麻农历年来种植苎麻多以单一的无机化肥为主,极少施用有机肥,从而造成了土壤越种越板结,产量也越来越低。另外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缺少,麻农对苎麻管理粗放,收割期拉长,加之苎麻品种抗性逐年下降,同时老麻地病虫害逐年上升,致使老麻田减产,品质下降,效益极低。

其三,毁麻改种的问题。近年来在传统麻区“毁麻改种”等现象十分严重,除了部分劳动力因为举家外出务工等因素导致的撂荒麻田之类的情况之外,一些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干预也是一个导致麻田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例如,某地由于希望发展林果经济,便号召甚至鼓励农户将传统的坡度麻田改种核桃、琵琶等树木。还有一些地方,寄希望于利用边坡地种植中草药提高经济效益,而导致“毁麻改种”情况出现。但实践最后证明,群众对于种植、加工苎麻是得心应手,且苎麻也适宜在当地生长。换种的中草药要么因为农户没有技术,要么其根本就不适合川东北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而最终不得不草草收场。

其四,种植亏损的问题。据了解,每亩苎麻田每年可收获300斤左右的苎麻纤维,按照每斤5元计算则麻农每亩每年可获1500元左右的收入。苎麻一年收获三季,每亩苎麻仅打剥就需要25个工。按照当前川东北农村劳动力每一个工的价格计算,实际上种植苎麻农户是亏本的。曾经寄予厚望的机械化苎麻打剥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之后发现存在技术方面缺陷,因此现在基本上苎麻打剥还是全靠手工操作。种植苎麻亏损导致麻农种植积极性丧失,实际上现在绝大部分农户的二三麻基本不收。因此,造成了苎麻的种植规模和纤维产量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户种苎麻无利可图,才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让人忧心忡忡的是,即便是拿种植苎麻或者是亚麻与传统种粮相比,种麻也是投入多、回报少,加之中央对种粮还有补贴,同时黄麻原材料又受制于孟加拉国,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麻类植物种植面积的减少,麻纤维产量的下降将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我国麻纺行业的一种趋势。

市场:重外轻内的代价

“大环境不好、小环境一般、压力明显增大。”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董春兴的这三句话基本上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我国麻纺行业的现状。数据显示截至4月,我国麻纺织产品累计出口4.61亿美元,较2015年同期减少28.75%;麻制品出口7762万美元,同比减少42.41%。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麻纺织产品出口形势是前所未有的严峻。

麻纺行业所谓的“大环境不好”,主要就是指麻纤维及其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情况不好。众所周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麻纤维及其制品一直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依托来进行发展。这就造成了我国麻纺行业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纺织服装行业。国际麻纤维纺织品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国内麻纺行业必然草木皆兵。即便是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麻纺行业便开始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起,直到2015年我国麻纺织品出口比重才降到74%,内销比重则仅占到总量的26%。不可否认,麻纺织品出口的继续下降将成为制约2016年,甚至是以后几年我国麻纺织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小环境一般”是指我国麻纺行业对内销市场尚未进行真正有力的、系统的开发。近年来,虽然国内穿着、使用麻纤维的消费者正在不断增加,但是麻纺行业创新不足和市场拓展力度不够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消费者对于麻纺织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欲。在国内市场上,苎麻和亚麻服装所占的比例最大,然而麻纺织行业的创新不足和市场拓展力度不够是目前内销市场“冰冷水清”的关键之所在。

在成都市中心某商场专柜里,一件亚麻的男士夏季短袖衬衫要卖到600多元一件,而一件苎麻的衬衫更是售价上千。而同样在这里,同一品牌的纯棉衬衫花二三百块钱消费者即可穿走。在这种相对来说比较高端的服装卖场,高档服装产品的销量一般而言都很畅销。但是,麻纤维服装却是个例外。据了解,平均算下来此专柜每卖出50件衬衫,其中仅一件为麻纤维产品。

首先,亚麻和苎麻纤维的衣服以原色,也就是白色最为高档。因此在日常洗护上也要格外小心,以免沾色。如果和别的衣服一起混在洗衣机里搅和一通,就会被染得花花绿绿。纤维纺织服装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期打理麻烦。虽然这是麻纤维自身纤维特性所决定的,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国内麻纺行业并没有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改良、创新。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麻纤维及其纺织品出口国外之后,并没有反馈这个问题,也没有因为起皱这类问题招致投诉。

欧美发达国家洗衣行业发达,外国人也习惯于将高档的服装送到专业的洗衣店进行洗涤和保养。所以说,外国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直接面对麻纤维服装起皱、染色等问题。而国内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估计除了冬季的厚重外衣,一般消费者很少将其他服装产品送到洗衣店洗涤。因此,深入拓展国内麻纤维纺织服装产品消费市场还需要客观考虑到国内消费者的穿着、使用、洗涤、保养等实际情况,对麻纤维及其制品进行研发和创新。同时,麻纺织行业对于麻纤维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定位模糊也成为了影响内销的一个重要因素。

川东北某产麻大县仅有几家苎麻加工企业,且都还存在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紧缺、产业链较短、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半成品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从而导致了这些企业的经营水平不高、实力较弱、产品不好销的问题普遍存在。

某一个偶然的机会,媒体报道了该县返乡农民工依靠苎麻纤维坐垫创业的故事。实际上其一年卖出去不到200个坐垫,而且这种坐垫仅表面有一块麻布的补子。有可能是因为媒体报道产生的轰动效应,也有可能是“病急乱投医”,没过多久就有人提出要做大做强“麻布与汽车”相结合这块“大蛋糕”,甚至于还有打造所谓的坐垫之乡这类的奇思怪想。实际上,麻纺织品的世界多姿多彩。如果把它们看成是一桌丰盛的川菜宴席,所谓的麻布坐垫不过就是宴席结束之前上来的那一碟四川泡菜而已。虽然清爽可口、回味无穷,但终究是上不得台面、赚不到食客大钱的小菜。

麻纤维纺织服装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不仅仅是企业对其市场定位尚未确定,广大消费者更是对其懵懵懂懂、云里雾里。笔者走访过程中发现,上了年纪的人说苎麻布是用来做蚊帐的,中年人又多认为其可能是做麻布口袋用,仅仅只有一些时尚的年轻女士知道苎麻、亚麻为高档服装面料,商场里价格不菲。

毋庸置疑的是,培养和拓展麻纺织品的内需市场,还需要加大行业正面宣传力度,明确麻纤维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定位,同时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

质量:健康发展的保障

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麻纺行业的质量问题,一方面是麻纤维及其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包括麻纺机械设备的质量,因为我国麻纺产业的出路就在于“收割要机械化,脱胶要自动化,纺纱要创新化”。我国麻纤维原材料主要因为售价低而人工成本高,导致了麻植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大幅度下滑。因此,对麻纤维的前期收割、加工的机械化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长久以来机械化剥麻机的质量和使用问题却成为其推广的最大障碍。

早在2014年四川省农业和财政部门就把刮麻机(苎麻打剥机)纳入了四川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机具种类范围。对于广大麻农来说,补贴资金原则上通过“惠农一卡通”账户兑付给购机者本人。补贴政策对于群众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但是这个苎麻打剥机却是问题重重。据了解,安装使用苎麻打剥机讲究颇多,其中最奇葩的一条是“注意机器安放方向,应使喂麻人站在上风头”。思维中仅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猛兽捕猎时,需要站在上风头以防被猎物闻到气味逃跑,没想到我们的剥麻机械也有这种讲究。

另外,使用之前还需要将“待剥的苎麻鲜茎适当去叶,按长短、粗细分级,适当浸水或淋水”。据群众反映,使用这种机器剥苎麻不但程序相当麻烦,而且如果没有经常用锉刀修磨打板和压板,则剥麻的质量根本不能保证。同时,这种剥麻机故障率也较高,一旦坏了还需要厂家的专业人员上门维修,对使用者而言既费时,又费力。

我国机械化水平较低,基本以小型剥麻器或剥麻机获取纤维,已经严重制约行业发展。加快对于高效剥麻机的研究、突破和应用是全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目前我国市场上麻纤维面料的衣服的种类很多,包括苎麻、亚麻、大麻、罗布麻、黄麻和洋麻十来种品种。与棉不同的是,麻纤维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因此面料摸起来很硬挺,不过就算是流汗麻纤维面料也不会贴身,透气性强,非常适合夏天穿着。

不过,由于用不同品种的麻制作成的服装往往连专业人士仅凭肉眼也无法判断,因此,在服装零售市场上麻纤维产品出现鱼目混珠、假冒伪劣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比如说,一件衣服的吊牌上标明纤维成分为65%的涤纶和35%的麻。这种仅标注“麻”的衣服,是许多企业常用的“打马虎眼”的招数,这些厂家往往用成本较低的大麻冒充价格较高的苎麻、亚麻。据纺织学院的专家介绍说,如果碰见吊牌上标注着“麻”的衣服,而未标明具体的麻的品种,最好不要买;价格在三位数以下的亚麻、苎麻衣服也很难有真货。

麻纺织技艺以及麻纺织品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美诗篇,有民间习俗留下的传统风俗,上至祭祀先祖、进贡皇帝,下至平民生活,无一不留下麻纤维及其制品的身影。虽然时代在变化,人类文明在进步。麻纤维及其制品市场也同样是根据需求而不断变化,但只要我们坚持纺纱技术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环保创新、终端差异化产品创新,生产出来的麻纺织产品也自然会符合时代的节拍和需求。

眼前暂时的困局不过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一个小插曲,只要大的发展方向找对了,路子走对了,我国麻纺行业就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

猜你喜欢
麻纺织麻纤维苎麻
美国熊猫生物科技公司将建工业大麻纤维加工厂
高品质汉麻纤维及纺织品效益显著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定苎麻的饲用价值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麻纺:解决“瓶颈”开拓内需是关键
发力终端 麻尚到来
汉麻纤维定量分析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汉麻纤维定量分析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