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阿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17-01-21 04:50孟庆瑞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毒飞虱吡虫啉

孟庆瑞

(东阿县农业局,山东聊城 252200)

浅析东阿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孟庆瑞

(东阿县农业局,山东聊城 252200)

近年来,我国玉米粗缩病发病面积逐年增大,受灾面积也逐年扩大,已成为我国玉米减产重要因素。文章结合东阿县情况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

玉米 粗缩病 灰飞虱 发生 防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玉米品种的更换及种植制度的变革,使我国玉米粗缩病危害逐年加重。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该病主要靠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毒。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该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至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叶背、叶鞘及苞叶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9~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形,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1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以带毒灰飞虱传播病毒。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冬小麦也是病毒的越冬寄主。春季带毒的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由小麦和地边杂草等处再传到玉米上。此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并且与栽培条件有关。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菜田、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2 东阿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

(1)发生面积大,发生程度重。2010年该病在东阿县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3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5.09%,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玉米产量大幅度降低,重发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几乎绝收。

(2)不同播期发病差异明显。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种的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6月8~20日播种的夏直播玉米田,粗缩病发生较轻。

(3)不同茬口发病差异明显。大蒜茬、麦垄套播、刨杨树后种植的早茬玉米发生较重,夏直播玉米粗缩病发生较轻。

(4)田间湿度不同发病存在一定差异。播种后20 d左右,浇水多、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发病较重;播种时间相同,田间干旱地块发病较轻。

3 防控措施

采取减少灰飞虱虫源和做好传毒昆虫防治等措施,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由于灰飞虱易迁飞辗转危害,因此应大范围内统防统治,并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提高防治效果。

3.1 农业防治

(1)调整播期。春玉米适当早播,避免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可将提前到4月初播种;夏玉米、大蒜茬适当晚播,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6月10日以后播种,避免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种,避免玉米易感病期与灰飞虱迁飞高峰期相遇。

(2)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中的主栽品种缺乏较强的抗病性,但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根据当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3)加强田间管理。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前彻底清除田间和田边杂草,减少毒源。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提高玉米抗病力。

3.2 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每100 kg种子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500~700 g加水1 500~2 000 ml,或每100 kg种子用70%噻虫嗪分散粉剂(锐胜)200 g,加3.5%咯菌·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满适金)100 ml,对水1 000 ml包衣。

(2)生长期防治。5月上中旬加强麦田1代灰飞虱的防治及玉米播种前后对玉米田和周围杂草的防治,可用10%吡虫啉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灰飞虱。玉米2~3叶期,混合防治灰飞虱的杀虫剂和病毒抑制剂,隔6~7 d喷施1次,连喷2~3次,可用25%吡蚜酮悬浮剂750倍液、10%吡虫啉1 500~2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000~2 000倍液,并加入植病灵或菌毒清进行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传毒飞虱吡虫啉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要点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