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2017-01-21 05:16李瑞华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病株侵染镰刀

李瑞华

(甘肃省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渭源 748200)

渭源县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李瑞华

(甘肃省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渭源 748200)

文章介绍了玉米茎腐病的为害症状、病原、发病特点。提出了以抗病品种、栽培措施为主,喷施化学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茎腐病 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和玉米自交系、杂交系与区域间的引种频繁,玉米茎腐病呈大面积传播为害的趋势,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据调查,渭源县2010~2016年玉米茎腐病发生面积均超0.32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0%以上,田间发病率15.4%~28.2%,每667 m2损失产量15%~30%。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把握好玉米茎腐病防治时期和关键技术,确保玉米优质高产,对全县玉米茎腐病的症状识别、发病特点、防治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为科学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病提供参考依据。

1 症状

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玉米根系、茎秆、果穗等组织病变,导致苗枯、根腐、茎腐、穗腐等病害的统称。该病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茎腐病其为害程度差异较大,症状表现不同。腐霉菌引起的茎腐病,多为青枯型,病株髓部为湿腐,湿度大时有白色霉层。镰孢菌引起的茎腐病,多为黄枯型,初期症状似缺素症、病株髓部为干腐,多呈褐色、红色、或紫色。

病菌主要侵染玉米根部及茎基部,自根系侵入,引起初生根、次生根坏死、腐烂,根囊皮松脱;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褐色病斑,随后缢缩变软,后期茎内部空松,木质部变褐,组织腐烂,维管束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茎秆腐烂并向上扩展到全株,病株极易倒折。叶片感病主要表现为青枯、黄枯和青黄枯,以青枯和黄枯为主,叶片自下而上失水萎蔫,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边缘变黄变褐,无光泽;果穗苞叶失水枯黄,果穗松散下垂,穗柄柔软,俗称“耷拉穗”,穗轴心干缩,籽粒秕瘦,千粒重显著下降,脱粒困难。

2 病原

玉米茎腐病主要由镰刀菌和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镰刀菌主要种类有和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腐霉菌主要种类有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肿囊腐霉(P.inflatum Matth)、禾生腐霉(P.gramineacola Subram),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1]。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20~26℃,腐霉菌最适生长温度23~25℃,腐霉菌比镰刀菌更适宜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因此,干旱地区玉米茎腐病以镰刀菌侵染为主,阴湿地区以腐霉菌侵染为主[2]。

3 发病特点

玉米茎腐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在植株病残体、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的侵染源。种子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一般种子表皮带菌率达34%~72%,种子内带菌仅为6%,病原菌在田间可借气流、降雨、灌溉水、昆虫、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在条件适宜时,随即发生多次再侵染。连作地由于土壤中积累病菌多,发病重;轮作地或生茬地菌量积累少,发病轻。一般早播和种植早熟品种发病重,适时晚播和种植中、晚熟品种发病轻;土壤瘠薄、排水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较重,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发病轻;土壤供钾充足,有利于纤维素合成,茎秆硅化程度高时发病轻,偏施氮肥、种植密度较大、植株生长过旺时发病重;若在玉米灌浆中期到蜡熟期,遇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雨后暴晴,气温急剧回升时,植株发病重,田间大量出现青枯症状。

4 防治方法

玉米茎腐病病情发展与品种、播期、前茬和生育期密切相关。防治此病应采用以选用抗病品种、农业栽培措施为主,喷施化学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治玉米茎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一种措施。如选用先玉335、酒单3号、金穗3号、丹玉16号 掖单13号等品种。

4.2 种植包衣种子

优质的种子包衣剂中含有杀菌剂、杀虫剂和微量元素,能够抵抗病原菌的初次侵染,促进幼苗茁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4.3 农业防治

4.3.1 合理轮作

实行玉米与马铃薯、豆类、高粱、蔬菜等作物3年以上轮作,可防止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4.3.2 清洁田园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进行处理,秋耕时深翻土壤,减少和控制侵染源。

4.3.3 合理密植,适时晚播

按照土壤肥力状况和降雨条件确定种植密度,年降雨量300~350 mm的地区,以3 000~3 500/ 667 m2株为宜;年降雨量350~450 mm的地区,以3 500~4 000株为宜;年降雨量450 mm以上的地区,以4 000~4 500株为宜。肥力较高的地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肥力差的地块应减小种植密度,通过改善田间小气候,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抗病能力。在海拔较低的路园镇、莲峰镇、清源镇、北寨镇等川沿区适当推迟到至5月上旬播种,可有效延缓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发病率降低7.2%~16.3%,增产8.5%~21.6%。

4.3.4 加强栽培管理

在玉米拔节期至孕穗期增施钾肥,促进茎杆粗壮丰实,增强抗病能力,一般缺钾地块施硫酸钾4~6 kg/667 m2,严重缺钾地块施硫酸钾7~l0 kg/;适时做好中耕、培土、除草等工作,增强植株根系吸收能力,并避免造成各种机械损伤;低洼地或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以降低田间湿度,增强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焚烧深埋,防止传染其他健康植株。

4.4 及时治虫防病

在发生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地块,可在覆膜时,每667 m2用10%吡虫啉湿拌剂200 mL+水1~3 kg、5%辛硫磷颗粒剂3 kg+水0.5~1 kg、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 ml+水1~3 kg拌细土25~30 kg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防除地下害虫对玉米根系及茎基部的为害,减少病菌侵入的伤口。

4.5 药剂防治

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前1周喷药预防。每667 m2用20%叶枯宁WP100 g、58%甲霜.锰锌WP50~75 g、50%苯菌灵WP100 g、20%三唑酮EC50 ml等兑水50 kg喷雾,7~10 d喷施1次,连喷2~3次。

[1] 董金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白金铠,尹志,胡吉成 .东北玉米茎腐病病原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 8,25(2):103~107

猜你喜欢
病株侵染镰刀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ToCV单独侵染和TYLCV&ToCV复合侵染番茄植株上烟粉虱寄主适应性及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和防御反应变化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酷虫学校再遇镰刀帮(一)
一把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