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三个历程

2017-01-21 00:42陈士勋杨敏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历程探讨马克思主义

陈士勋++杨敏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就必然关注人的本质理论问题。虽然,马克思没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系统化、理论化阐述,也未曾单独对人的本质进行释因性探求,但是,我们坚持理论逻辑与历史经验的起点相一致的原则,从其本意出发,重新认识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三个历程,从理论上澄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内涵和精髓,从而进一步深入推进人的相关问题的研究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历程;探讨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他继承了前人相关人的本质思想的积极成果,从社会历史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在不同社会形态、历史阶段从不同视角、层面对人的本质主要包括类本质、群本质、动力本质、实践本质和联合体本质等的不断感知、认识、理解、综合归纳、准确把握和深入阐述的系统完整理论,它是以人的个体本质为基点,以人的全面本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前者必然表现着后者,后者又制约限制着前者,两者辨证统一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断交互生成、发展完善过程的有机整体。

我们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正确认识、理解过程是逻辑与历史辨证统一的方法在探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孕育形成、发展成熟和深化完善过程中的系统深入的运用过程。历史的发生构成逻辑的基础,逻辑的理论是对历史的概括和浓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研究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开始,即从产品由个别或原始公社相互交换的时刻开始。”我们探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开始从他关于人的本质系统思想“诞生活动”、“生成运动”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历程中去寻求,从比较系统全面地搜集到的马克思有关阐释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典籍著作十六篇①中去探寻和考察,发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孕育形成、发展成熟和深化完善三个历程的观点、命题和论断。

人的本质理论孕育形成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论信徒和基督的结合》、《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等著作中,他从世俗世界观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说明宗教的产生,深刻批判黑格尔宗教哲学二重分裂和费尔巴哈宗教异化的重大缺陷,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社会根源和作用等问题,扬弃了宗教对人异化的本质,超越黑格尔(唯心主义人学理论)、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思想)对人的唯心抽象解读,对“人生理想自由独立思考”,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立志“要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提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和“人的生产活动只有在满足人的全面生活需要”时,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等有关人是一种主体性地、能动地、创造性地把握外部世界靠生产劳动来获得生存发展的特殊存在物的观点。

人的本质理论发展成熟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已开始突破传统的人的本质观的局限性,审视世俗世界是造成人的本质异化的根源,呈现对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逻辑关系的批判,衍生出政治异化的批判、扬弃,强调只有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才能深入探寻人的本质。他提出 “家庭和市民社会都是国家的前提”的观点,强调人的“社会特质”,并结合家庭、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等规定来考察人的本质,“无产阶级只有从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才能解放自己。”从此,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他提出了“实践”、“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一系列展示关于人的本质不同层面的含义,并且通过“交往”来发展人的本质,试图从“真正的人”来考察现实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基本界定人的本质理论。

人的本质理论深化完善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贫困的哲学》、《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全面阐释人的全方面本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在各种经济形态下的人的本质表征,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在人的本质充分展现的社会,还对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劳动、自由时间等范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逐步深化完善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通过具体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解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社会关系角度将整个人类社会划分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自由个性”阶段这三大历史形态,还以社会分工和交往的程度,按照所有制把社会历史分为“五社会形态说”。从此,他对人的本质问题认识的深化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在马克思视域里,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是什么样子“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并指出消除异化和消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可以统一于同一过程,即“共产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使得人的本质理论的探讨日趋成熟。到晚年时期,他仍然对于人的本质发展完善进行探讨,强调要从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出发,深入指出人的本质“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即共产主义(自由王国或“人—自然—社会”协同发展)社会为人的本质发展完善的理想社会状态。人终于成为“社会、自然界、自身”的主人即“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而全面的人。”

注释

①马克思有关阐释人的本质系统思想的主要典籍著作十六篇分别是:《论信徒和基督的结合》、《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主义原理》、《资本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贫困的哲学》、《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作者简介

陈士勋(1969-),男,土家族,贵州省铜仁市人。现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杨敏(1955-),女,汉族,河北省清河市人。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社会建设、社区建设等研究。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 100081

猜你喜欢
历程探讨马克思主义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