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山水田园诗歌比较

2017-01-21 00:51王为桥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差异性中西相似性

摘 要本文从中西山水田园诗人写作的心理倾向、借景抒情方式、诗中寄托的情感、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的意识和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景物中写出的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关键词】中西;山水田园诗歌;相似性;差异性

山水田园诗虽然描写的是自然风景,但主题思想却非常广泛,诗歌没有国界,但诗人们都善于借用山水等主题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几乎同时成熟于晋宋之际,至盛唐兼并合流形成山水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有特色的一个部分,西方的自然抒情诗是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产物,是西方诗坛一株惹人注目的奇葩,二者都是诗人们回归自然的产物都以追求自由、寄意山水、在客观景物中寓主观情像为主要特征,但是,由于分别是中西不同文化的产物,受不同哲学思想美学传统的影响,又在诸多方面迥然异趣,山水田园诗人的典型代表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主要以自然抒情诗闻名于世的诗人有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

1 中西山水诗歌的相似性

首先,人们在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中,心灵回归到最初的自然和纯净,忘记世俗的一切,沐浴在这种天然纯净的田园中,诗人用自然的美来驱赶心中的烦闷和庸俗,用山水田园美景去抒发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在面对世俗地位、权利、金钱的激烈争抢和尔虞我诈时,觉得只有心向自然才能感到到片刻的心理安宁。因此,向往自然、返璞归真,这是中西诗人们共有的心理倾向。

其次,中西诗歌都可用来借景抒情,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抒情模式,如:在表现欢乐之情的中诗中,诗人常用艳阳和鸟语花香,在表现哀伤之情的诗歌中,常会用衰草、残月、枯荷等景象。英诗表现欢乐之情的景象常有燕子呢喃(swallows twitter)、蟋蟀歌唱(hedge-crickets sing)、群羊欢跳(lambs frisk)、牧笛悠扬( shepherds pipe)、布谷鸟欢叫(cuckoo)等,而表现哀伤之情的景象则有丧钟(knell)、墓地(churchyard)等。

2 中西山水诗歌的差异性

2.1 在诗中寄托的情感不同

中国诗人主要是以自然与官场相对,自然视为安息灵魂、完善生命的理想之所。因此,在自然中寄托的情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脱离官场回归自然的怡悦之情,二是不入流俗遗世独立的孤傲之志。写怡悦之情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舟遥遥以轻庵,风孩飘而吹衣”表现辞宫归家途中欢快的心情,王维《鸟鸣涧》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些都典型地表现了淡薄名利远离官场之后逍遥于山水田园之间的闲适自得之情。

西方浪漫主义诗人们主要是不满现实社会中人奴役人的不平等的现象,他们在自然景物中寄托的主要是平等、自由、博爱的资产阶级人文理想。他们一方面认为自然本身是爱的宇宙,花草树木都是爱的精灵。华兹华斯写到:“每一自然形体如山岩、果子、鲜花,乃至大路上滚来滚去的石子”都有自己的灵魂(《序曲》);济慈笔下,“夜莺”是“永生的”“轻翅的仙灵”(《夜莺颂》)等等,总之,自然界充满了永恒的宇宙精神,它们对人类的情操心灵不断地产生感染和同化。

2.2 中西诗歌思维模式异同

在思维模式方面,西方诗人在田园山水诗中思考很具有哲理性和对人生价值的执着探索,比如:除“上帝”和“爱情”之外,还有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触悟”,很耐人深思、咀嚼和回味。比如在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中,作者从各种不同的动物叫声中可以想到大地之歌声永不灭亡,万古馨香永无断绝,抒发了“美是永恒”的信念。再者,在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条未走的路》中,作者所写的小路不但没有路标,同时也没有任何明确的方向,最终却能够引导诗人体会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本有的精神和灵魂。

不同的是中国诗人非常哲理的思考一般都会与个人生平遭遇或者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如果诗人理想抱负没有得到很好的施展,会很自然畅想到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这样,诗人宁可抛弃“不为世用”的悲愤,去体会恬淡超脱的虚无之境。所以,在中国山水田园诗中,农民的生活环境和场景的描述处处可见。

2.3 宗教信仰的意识不同

中国山水田园诗表现出的参佛求仙思想非常鲜明。诗人善于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美,这样不仅将景物的鲜明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同时借景抒发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比如:王维和李白大多是因为不得施展生平的政治抱负,又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才会参禅求仙,退隐追求个人精神上的超脱。因此中国的山水田园诗中常透露出宦海浮沉的人生感慨。

西方诗人对宗教有着强烈的皈依感,是深受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影响。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时,会情不自禁地表达对创造万物的上帝的感恩之情。如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吟》“……谁最爱万物,不论大小,谁的祷告也最灵,因为慈心的上帝爱我们,爱他造的万物和人。”

2.4 中西方在描写手法方面差异

西方诗人抒写山水田园诗歌时候常用白描的手法,直截了当。而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常包含有寓意、抒情、含蓄、寄托之情。作为山水田园派和浪漫主义自然诗歌创作的典型代表,王维和华兹华斯的诗歌既表现出审美之心的相同性,星星在闪烁,水仙似乎是动的,沿着弯曲的海岸线向前方伸展,诗人为有这样的旅途而欢欣鼓舞,在诗人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华,心中免有忧郁孤寂的情绪,此时虽是在咏水仙,但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心灵的抒发和感情的外化。

至此,文中从六个方面对中西水山田园诗进行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的比较和对比,目的是提醒人们在追求自由寄意山水这一主题下,注意区分辨别其不同的寓意,不可将二者简单等同。

参考文献

[1]杨惠芳.中西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和发展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

[2]陈颖.中西山水田园诗主题比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

[3]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王为桥(1985-),男,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学位。现为西安培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作者单位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5

猜你喜欢
差异性中西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V4国家经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