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远洋渔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1-22 21:21刘博雨
海洋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远洋渔业荣成市渔业

刘博雨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北京 102206)

引 言

远洋渔业是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海洋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远洋渔业自1985年起步以来,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当年的几条船、数十张网发展到如今近3 000条船、遍布大洋各个渔区,渔船更加现代化,捕鱼手段更加科学,实现了由小变大甚至变强的转变[1]。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渔用成品油补助政策调整,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家不断鼓励压缩近海捕捞渔船产能,支持向大洋深处拓展渔业生产空间,走出去竞争全球海洋资源,最近党的十九大还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远洋渔业由此进入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仅2017年上半年,我国远洋渔业总产量就达到82万吨,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19%[2]。在这样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远洋渔业发展模式,适应国际海洋渔业管理变革,顺应国内外市场对优质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荣成市是一个由传统渔业发展起来的海洋经济城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多年来形成了以养殖、捕捞、食品加工、造船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海产品产量连续三十多年位居全国县级首位,海洋食品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 30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冷冻调理食品、海带食品、海产罐头食品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生态环保约束趋紧,近海资源持续衰退,荣成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确立了“压缩近海低端捕捞,拓展远洋捕捞和回运加工”的思路,着力打造远洋渔业经济升级版。

1 荣成市远洋渔业发展的现状

荣成市远洋渔业起步于1991年,200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20多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在发展规模、装备质量、行业队伍、管理水平、科技研发、产业链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辐射带动海洋生物、海洋食品、船舶修造、海洋运输、港口物流等诸多产业发展,有力地支持了荣成市海洋食品名城建设,成为发展蓝色经济、拓展渔业生产空间、拉长冷链物流供给、促进渔业企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产业。

1.1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7年底,荣成市具备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认证企业19家,占全国的13.3%,全省的70;拥有专业远洋渔船317艘,实施印尼、斐济等6个海外基地项目,正在建设北方唯一、全国第二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配套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交易市场、海关监管等设施,远洋渔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居全国前列。2017年远洋捕捞产量达31.9多万吨,占全国的10%,全省的70%;实现产值39.1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1%,全省的70%;回运自捕水产品23.9万吨,回运比例达75%,约占全国的14%,全省的70%。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荣成市积极推动远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实现了作业方式从单一拖网向拖、钓、围等多种方式转变,作业船舶从小型渔船向大型现代化船舶转变,经营内容从单一捕捞生产向捕捞、运输、加工、贸易综合经营转变,远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开发远洋渔业资源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开辟了西南大西洋鱿鱼钓、东南太平洋鱿鱼钓、北太平洋鱿鱼钓、中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西南大西洋拖网、过洋性单拖网、印度洋中上层围网等作业项目,作业区域遍布全球主要渔场。

1.3 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远洋渔业具有专业性和涉外性强、从业风险大的特点,对行业进行有效监管,不仅能规避风险,更能提高生产效益。为加强远洋渔业规范化管理,促进远洋渔业企业“抱团”发展,荣成市成立了远洋渔业协会,充分发挥协调、管理、服务功能,出台渔业船员从业暂行规定、加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督促用人单位与船员签订用工协议,实行船员教育培训和执证上岗等制度,加强对远洋渔业企业生产的监督和服务。

2 荣成市远洋渔业面临的制约问题

荣成市远洋渔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捕捞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链条快速延伸,但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2.1 国际渔业管理日益严格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战略焦点。随着“海洋圈地”时代到来,国际海洋秩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公约组织对大洋公海渔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管理制度日趋严格,对远洋渔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资源和配额的限制日益加剧。目前,全球已经成立了12个渔业组织,包括南极在内的所有海域几乎全被纳入国际渔业组织管理范围。沿海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也不断提高渔业合作门槛,发展空间不断压缩[3]。

2.2 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荣成市远洋渔业的产品运输、后勤配套补给等环节服务过度依赖外方,海上加油、转载等大都靠国外代理,受代理船只航线及配舱制约,作业船舶渔获产品要么严重积压,要么只能零散捎带运输,且不能自行指定或选择卸货港口,大大增加了渔货产品运输成本,影响了产品回运,金枪鱼等高值产品较少回运。海外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滞后,制约了生产能力的提高。

2.3 科技与人才支撑能力较弱

目前,荣成市远洋渔业企业主要沿用台湾、韩国的捕捞技术及捕捞模式,在远洋渔业科技研发方面投入较少,对渔船、船用设备、网具和捕捞技术研究重视不够,科技对远洋渔业支撑能力明显不足。随着荣成市本地从事远洋渔业人员减少,外来劳动力急剧增加,比例已达60%以上,船员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和海上技能较弱,整体素质偏低,给劳务、安全、涉外等管理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3 远洋渔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远洋渔业不仅是争取海洋渔业权益、参与国际资源分配的需要,也是优化渔业结构、加速现代渔业进程的必然选择[4]。近年来,国务院及农业部相继出台鼓励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的意见,最近还出台了《“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应把远洋渔业作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抢抓远洋渔业发展千载难逢的良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打造装备先进的远洋船队为重点,以建立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为支撑,不断提高远洋渔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打造一流远洋渔货集散基地和科研服务中心[5]。

3.1 联动协调形成远洋渔业发展灵活机制

切实加强远洋渔业舆论宣传和引导服务工作,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信心,形成支持发展的合力。根据全国远洋渔业新一轮发展要求,超前谋划远洋渔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远洋渔业领导、协调机制,成立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发改、科技、财政、海洋渔业、商务、公安边防、海关、检验检疫、金融等部门组成的远洋渔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远洋渔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从长远发展考虑,发挥远洋渔业企业投入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调动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发展远洋渔业,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远洋辅助船建造、贷款贴息等扶持力度,减免远洋辅助船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边防等管理服务性收费[6]。建立完善远洋渔业风险补偿制度,重点培育壮大远洋渔业龙头企业,避免盲目跟风,防止一哄而上,限制过热发展。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远洋渔业的信贷投放,重点支持远洋运输船、辅助船建设,调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成立远洋渔业协会,进一步加大、拓宽、提升、整合扶持政策,建立适合本地远洋渔业发展的长效扶持机制,加强政府对远洋渔业的协调管理能力[7]。

3.2 科学引导建立远洋运输服务体系

完善的运输服务体系不仅是远洋渔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促进渔获物回运的必然要求。根据大洋性渔业资源现状、市场条件和实际捕捞生产能力,结合现阶段其他国家远洋渔业辅助船经营情况测算:荣成市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作业渔船73艘,主要以鱿鱼钓为主,考虑运输路途、周边海域作业船舶状况及可预见未来几年产量,需配套3 000~5 000吨远洋渔业辅助船9艘;中西太平洋斐济、库克海域作业渔船48艘,主要以金枪鱼为主,需配套3 000~5 000吨远洋渔业辅助船9艘;印度洋海域主要为30条围网渔船,需配套2 000~3 000吨远洋渔业辅助船8艘。从中可以看出,远洋渔业装备一次性投资多、经营风险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加上国际大财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单靠哪个企业很难实现突破式发展,应通过整体一盘棋的理念做大做强。一方面,通过组织企业入股、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吸引外来投资、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改造一批符合国际标准、设施先进的生产辅助船,成立远洋运输补给船队,促进相关加工、补给、运输业发展[8]。另一方面,可成立远洋渔业产业联盟,发挥政府牵线搭桥作用,为企业提供联系沟通、产业政策指导等功能,逐步打破企业各自为战的格局,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提升荣成远洋渔业整体竞争力。

3.3 立足实际加快建设远洋渔业基地

远洋渔业基地是发展远洋渔业的“桥头堡”,有利于解决远洋渔业企业在渔船修造、后勤补给、加工销售、货物运输等方面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业稳定性,应对国际渔业产业化发展的挑战[9]。国内远洋渔业基地方面,应注重跳出就渔港抓基地的局限,采用特色小镇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围绕集散交易、精深加工、特色旅游等领域,完善产业策划和政策规划,引导企业强化开放意识和精品意识,采取购买服务、招商引资等形式,提升基地建设和开发水平,打造成综合性、辐射广、带动强的专业母港。海外远洋渔业基地方面,为提高生产效益、增强远洋渔业服务能力,荣成市依据各海域渔获物特点和渔船作业布局,规划建设了6个集渔港码头、冷藏加工、渔船修理等服务于一体的海外渔业基地,对提高远洋渔业生产效益和服务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他地区可以积极借鉴提升。

3.4 突破难点延伸远洋渔业产业链条

荣成市远洋渔业主要集中在初级的捕捞生产环节,增值水平高的运输补给、加工销售等环节仍被国外和台湾等地代理商控制,同时由于国外海外基地基础配套不健全,国内缺乏与远洋水产品相关的服务设施,一些高值产品很少回运,应通过海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产品回运等措施,支持金枪鱼、鱿鱼等海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走优质捕捞、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延伸远洋渔业产业链条,增强远洋捕捞、加工、销售的竞争能力,推动远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3.5 未雨绸缪提早选育新作业渔场

随着传统渔场的不断开发,以及远洋渔船数量的不断增多,渔业资源的保有量呈现下滑趋势,出现金枪鱼、鱿鱼等渔业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低质化,资源生产功能严重退化,远洋渔业捕捞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未雨绸缪,由政府职能部门或远洋渔业协会等组织牵头,加大新渔场、新远洋渔业合作项目考察论证力度,重点开发建设瓦努阿图、所罗门等新作业渔场,积极参与他国蓝色经济发展,开展远洋渔业交流合作,为远洋渔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0]。

3.6 产学结合推进远洋渔业科技进步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提升远洋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有关远洋渔业重大课题研究和重要技术研发及攻关;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规模造船、渔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高海上捕捞能力及水产品加工能力;加大远洋渔业科技投入,提高远洋渔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对远洋渔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同时,以远洋渔业协会为依托,引进高素质专业远洋人才;以海洋职业学院等高校院所为平台,开展远洋渔业船员专业培训,形成统一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操作、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船员队伍;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提升远洋渔业企业家队伍素质;鼓励大中专生和外派劳务船员到远洋渔业企业就业和创业,优化远洋渔业队伍结构。

[1]张衡,唐峰华,程家骅,等.我国远洋渔业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15(5):16-22.

[2]岳冬冬,王鲁民,黄洪亮,等.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4):156-164.

[3]史磊,高强.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困境及支持政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4(2):69-73.

[4]刘世禄,冯小花,陈辉.关于加快发展我国远洋渔业的战略思考[J].渔业现代化,2014(4):66-67.

[5]姚丽娜,刘洋.我国远洋渔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兼对浙江省的解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7):94-102.

[6]张铮铮,李胜忠.我国远洋渔业装备发展战略与对策[J].船舶工业,2015(6):6-10.

[7]李涵.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齐鲁学刊,2015(6):121-125.

[8]刘身利.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和渔船装备问题探讨 [J].渔业现代化,2010(6):66-69.

[9]王吉腾,姜欣,颜显辉,等.新形势下远洋渔业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营销,2016(11):185-186.

[10]乐家华,陈新军,王伟江.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世界农业,2016(7):226-229.

猜你喜欢
远洋渔业荣成市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荣成市餐饮行业形成文明节约的新风尚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远洋渔业发展35周年专题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船级社颁发首张《远洋渔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证明》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美皮康外敷治疗浅Ⅱ度烧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