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重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层基础工作

2017-01-23 17:21王剑
重庆行政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基层干部村干部

王剑

2015年8月,国家审计署结合广西区情和地域特点,对贫困人口聚集、脱贫任务艰巨的广西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组选取了贫困人口基数大且近年来脱贫任务完成较好的国家级贫困县──马山县进行抽查,发现该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不力。事件一经报道,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影响极其恶劣,教训十分深刻。马山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庆市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役敲响了警钟。

一、广西马山扶贫造假的危害及其教训

(一)在扶持对象的识别上失准,造成“被贫困”

审计发现,在该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

(二)在资金使用的管理上失准,造成“被扶贫”

经核查,3119人中有116人享受了扶贫政策,共计资金35.06万元。116人中有52人违规享受扶贫资金9.45万元;35人贷款发展种养业,享受扶贫小额贷款贴息2.48万元;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7万元;15人享受农村低保5.9万元。

(三)在脱贫成效的认定上失准,造成“被脱贫”

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该县2014年度将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2736元的608户、2272人认定为脱贫,占脱贫户数的9.1%、脱贫人数的8.9%。

(四)在基层组织的落实上失准,造成“扶假贫”、“假扶贫”

贫困村“两委会”和有关乡镇政府工作不认真、不仔细、不负责,扶贫对象登记造册、建卡立档工作走过场,把明显超过贫困线标准的人员纳入扶贫对象,又把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员统计为脱贫对象。这种扶贫造假、掺水的行为充分暴露了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扶贫工作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

二、重庆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层基础工作面临的挑战

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重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短板”,市委市政府下决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市165.9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精心制定了“1+1+13”的政策体系,提出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施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要求,全面吹响了限时打赢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嘹亮号角。当前,全市扶贫攻坚行动尚存在薄弱环节,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时予以克服,才能真正实现扶贫攻坚目标。

(一)基层干部精准掌握、统筹运用扶贫政策还有差距

一是时间紧、任务重,短时期内各项精准扶贫政策集中出台,一些基层干部传达学习、消化领会、贯彻落实这些政策还不够及时准确;二是基层工作头绪多,有的基层干部在统筹兼顾扶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关系上还不够好;三是整合上级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的能力不强,发挥财政扶贫和社会扶贫资金的投入效率还没有实现最大化。

(二)基层干部精准扶贫的能力水平还有差距

一是重庆市贫困人口量大面广,点多分散,贫困程度较深,每个贫困家庭的人员结构、人生遭遇、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劳动能力以及致贫原因等各不相同,脱贫措施也千差万别。因此,要把各项普惠性的扶贫政策与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精准滴灌”,帮助贫困家庭制定精准有效的脱贫措施,切实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是对基层干部能力水平的直接考验与检验。二是基层干部对扶贫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能力还普遍不高。扶贫工作是一项具有一定专业性、技术性的群众工作,不仅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提高和深化对扶贫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三是重视整合各方资金项目支持多,重视亲情乡情带动实现脱贫致富少。任何一个特定的贫困村落都有着其自身长期发展演进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在这样一个相对自我封闭的“熟人”社会里,基于血缘、姻亲等构建的宗族大家庭而产生的亲情以及基于地缘、相同成长环境、成长经历而产生的乡情应该成为乡亲们相互扶持的独特资源,通过挖掘这些亲情和乡情,引导那些先富起来的村民帮扶那些尚处于贫困状态的村民脱贫致富做的还很不够。

(三)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普遍还有差距

一是贫困村普遍存在党支部建设比较薄弱、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好的问题。二是贫困村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普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转移务工,特别是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贫困村往往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吸引本土人才回村任职比较困难。三是贫困村干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四)基层干部精准扶贫的工作作风还有差距

一是践行“三严三实”不够,重视扶贫攻坚当期成效多,重视持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少。有些急于求成,重视贫困群众眼前的暂时脱贫,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项目长期关注不够,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预估不够,在贫困群众还未能实现稳定脱贫的情况下,极易诱发返贫现象的发生。二是社会舆论监督压力较大,在全媒体时代扶贫开发工作接受全社会随时随地的监督,更需要把工作做得更实。三是少数基层干部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在国家审计署向社会公布了1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至2012年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中,就普遍存在扶贫资金管理违反财经制度,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情况。另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情况看,村“两委”负责人案件超过了整个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半数,有的市县更高达70%~80%。

三、夯实重庆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层基础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认真细致,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

一是实行网格化入户走访,做到贫困户全覆盖,摸清情况;二是加强镇村干部扶贫政策培训,及时准确掌握市和区县最新扶贫政策;三是严格扶贫标准,严禁擅自改变标准,确保一碗水端平,公平扶贫;四是参照低保模式,采取群众评议、审核、公示制度,让群众参与和监督;五是建立全市扶贫大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致贫原因、脱贫措施、长效机制等扶贫对象动态信息。

(二)全面监督,在精准管理上下功夫

一是贫困村要及时公开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让群众参与监督,使扶贫资金阳光透明;二是乡镇政府加强村财镇管,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加强资金审批和监督;三是区县政府要加强扶贫资金专项审计。

(三)用心用情,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

一是镇村干部帮扶。保持驻村干部结对帮扶的长期性,要克服厌战情绪和“短平快”、见好就收的思想,深入贫困群众家中,用真情、出实招、见实效,帮助贫困群众精准脱贫。二是亲情乡情带动。引导本村外出成功创业人士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榜样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提供培训、提高技能、安排就业、帮助创业、支持资金等方式,持续帮助本村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和能力。三是群众互助。组织好身边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相互帮扶。运用群众路线方法,发挥“熟人社会”优势,教育引导身边的群众相互帮助实现扶贫脱贫。四是增强自主脱贫意识和能力。“扶贫必先扶智”。突出思想扶贫、思想脱贫,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发挥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口帮扶贫困区县和贫困村的机制,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增强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四)逗硬奖惩,在精准考核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考核乡镇政府统筹扶贫政策的实效性。乡镇领导、扶贫干部以及驻村干部都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上级扶贫政策,善于整合各种扶贫政策、使用各类扶贫方式,为每个贫困家庭量身定制精准扶贫措施。二是加大对村干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考核力度。要加大考核权重,细化考核指标,严格精准标准,突出脱贫实效,对于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强的给予表彰,优先安排担任本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形成明确的考核导向。三是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准,在群工系统里增加扶贫功能,让群众可以实时反映和查阅扶贫进度、效果以及问题。

(五)创新思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高度重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千方百计动员和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等农村优秀人才回村任职,配强配优村级基层组织带头人。二是提高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引导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能力与责任,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引导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对村干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考核力度。要不断提高在职村干部经济政治待遇,适时研究村干部退职后待遇问题,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其后顾之忧。畅通村干部晋升通道,加强从贫困村“四职”干部中遴选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干部报考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适当给予加分照顾,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作 者:中共重庆市合川区三庙镇党委书记,博士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基层干部村干部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党的基层组织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