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2017-01-23 13:40曹艳蕊
重庆行政 2016年6期
关键词:重庆市化工天然气

曹艳蕊

传统化工产业是重庆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十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已形成一个行业门类较齐全、产品种类较多、技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学工业体系,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化工基地。但受全国化工行业基础型产品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低、市场需求乏力等影响,目前园区内企业生产经营都较为困难,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亏损面达37.6%,较去年同期扩大2个百分点。亟需改变过去单纯的资源依赖、规模粗放、产品单一的发展方式,转变化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竞争力低下的劣势,实现以科技创新的手段提升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区域性产业链、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

一、重庆市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总量较大,支柱作用明显

经过长期发展,重庆市已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其生产的醋酸乙烯、异氰酸酯MDI和氢氰酸衍生物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十二五”以来的布局调整,重庆市化工产业基本实现了园区化布局,形成了以长寿、涪陵和万州为主,丰都、永川等特色化工集中区为辅的空间格局,促进了全市化工行业安全发展。截至2016年9月,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342户,从业人员8.1万人。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38.2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工业总产值791.5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销售产值775.9亿元、同比增长5.8%;行业投资209亿元、同比上升35.1%;出口交货值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6.8%;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97.9%。全国排名(预测)第19位、西部排名第4位。

(二)天然气化工特色突出,国内影响逐渐形成

多年以来,天然气化工产业是重庆市化学工业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拥有国内外大部分已经工业化的天然气化工工艺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乙炔、氢氰酸、甲醇、合成氨等为龙头的特色产业链,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天然气制乙炔、合成氨、甲醇羰基化制醋酸等装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甲醇、甲烷氯化物、氢氰酸、蛋氨酸、亚胺基二乙腈、二硫化碳、三聚氰胺、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醋酸乙烯生产规模国内最大,占全国总能力13.6%;蛋氨酸填补了国内空白,亚胺基二乙腈国内生产领先,氢氰酸产能位列全国第三。重庆市天然气化工产值规模已占到国内天然气化工总产值的20%左右。

二、重庆市化工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以基础化学品为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长期以来,基础化学品、肥料以及(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在我市化学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三者合计产值占全市化学工业总量的比重超过60%;而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的比重较低,化工产业的精细化率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无法形成与轻纺、建材、冶金、电子化学品、汽车等产业有效的联动机制。由于产品加工深度不高,未形成合理有效的价值链,因此一旦受到进口产品冲击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成本无法向下游传导,容易使整个产业发展受阻。与全国及化工产业较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化学工业基础化学品占比较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且缺乏具有带动性的大型龙头石化项目。

(二)原料结构单一,价格相对敏感

从原料构成来看,目前重庆市以天然气和化学矿为原料的企业占比较大。前者约占全行业经济总量的近60%,后者占比约16%,而且天然气化工中合成氨、甲醇等附加值低的产品比重又很高,天然气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在60%左右。因此,重庆市化工发展不仅高度依赖天然气,而且又对天然气价格高度敏感。从产品市场角度看,重庆市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为合成氨、甲醇、烧碱、纯碱、化肥及轮胎等,属于大宗基础产品,并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绝大多数生产企业采取了低成本市场竞争策略,产品售价一路走低。同时,不断上涨的天然气价格使得天然气化工的竞争力明显弱于煤化工,因此对我市化学工业的影响更大于全国其它地方。原料及要素价格高而产品价格低,两头挤压,使得企业市场竞争力低,生存盈利困难,行业总体增长缺乏动力,工业总产值增幅比同期收窄4个百分点。

(三)研发投入不足,核心竞争力较弱

重庆市天然气和化学矿资源丰富,助推了传统化工产业“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增长。但相关企业过度依赖资源优势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对专用化学品、高端涂料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十二五”后期化工产业利润率开始逐年下滑。初步统计,重庆市化工R&D投入仅1.7%左右。当前除了川维、紫光、兴发金冠等少数企业在天然气领域占据前沿研究地位外,多数企业满足于低廉的气源供应和良好的销售市场,缺乏危机意识和市场前瞻,对精细化工下游产品研究不够。近几年来,传统化工企业自身的工艺技术、产品结构等核心竞争力几乎没有改善,导致全市基础化工占比过高,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性改善。

传统化工行业部分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低位运行,企业效益持续下降,增长总体缺乏动力,其内在原因主要是企业研发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够。一是过度依赖资源产地优势。川渝地区是我国天然气主产区,工业用气价格除新疆、甘肃、陕西等地以外基本为最低水平。这固然使重庆市相关企业具有独特的先天成本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危机意识。二是过度依靠产业政策扶植。2014年全国化工行业进入严冬以来,国家和市级层面为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植措施,有效缓解了化工产业面临的巨大冲击和压力,但不可避免的也保护了部分缺乏竞争力的落后产能。三是现行考核机制不利于国有企业创新。当前国有企业通用的业绩考核主要以资产保值增值、资本收益最大化为考核原则和依据,对企业赖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发投入,因缺乏可量化指标以及短期难见成效等原因,并不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有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短期利润,忽视研发需求,阻碍企业整体创新积极性的发挥。

三、重庆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四点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与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是化工产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一)科学合理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

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提升专项发展规划的权威性,进一步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依据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合理引导各区县理性招商,杜绝同质化和低端化,坚持紧跟市场,做到灵活调整;二是要以结构转型为主线,加快原料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按照“上游原料多样化、下游产品高端化、资源利用集约化、产业布局园区化”的发展思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或引进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空白项目,不断完善现有化工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等方向发展。

(二)转变服务方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逐步转变政府以往保姆式服务模式,注重政策引导、信息化服务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服务。一是针对传统化工产业产能发展现状以及下游产业链发展方向,拟定全市化工产业鼓励、限制、禁止类项目名单,并出台相应产业政策;二是全面梳理化工产业涉及的关键技术信息,绘制化工产业知识产权地图,对我市缺项的技术、产品或关联设备的研发投入和成果给予重点鼓励和奖励;三是进一步明确过渡性产业扶植政策时间限制,严格享受范围和条件,优先支持行业内技术领先、能耗较低企业发展;四是清理整合全市产业扶持政策和特困企业补助政策,形成合力集中支持技术先进或产业链空白领域研发和投入;五是合理制定资源开发企业对市内用气企业的价格优惠政策,逐步增加教育、交通、研发、产业等配套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减少政府干预,还原企业市场属性

逐步减少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过度干预,还原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属性。一是鼓励企业自主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高环境风险的落后产能,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产业产品;二是引导企业积极面对市场竞争,以技术创新或招商引资等方式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三是允许企业将资源依赖型产能向要素优势区域集聚,本地仅保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产品。

(四)整合各种资源,提升国有化工企业创新能力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强化对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考核等各项扶持政策,有效整合现有研发和信息资源,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一是允许国有企业依据企业发展情况和市场方向发布或拟定研发方向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二是鼓励国有企业对研发人员执行低工资、高奖励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作 者: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油气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重庆市化工天然气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