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创业还需要点啥

2017-01-23 12:15
健康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郭德纲医生医疗

【编者按】

医生走出体制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几年,医生们也从心思活络经过心潮澎湃到了冷静思考期。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上了几年班都想自己创业,何况加班到看不到假期的医生,创业二字本身就是个颇大的诱惑。先驱者们已经去了很久,后发者们也已从中得到了不少思路和借鉴。

那些医生创业者们走过的弯路

国内医生走出体制建立自己的诊所、医生集团等是最近这几年的事,这批探路者走在少有人烟甚至无人走过的路上,遇到过哪些阻碍?走过什么弯路?吃过什么亏?又获得了怎么样的经验?

创业机会多并不代表你有机会

2015年初,多点执业政策落地,再加上国家政策对“互联网+”的扶持,医生创业迎来了一个好时机。但是名医主刀联合创始人吴勇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创业机会多,但这不代表你有机会,机会在于积累。”

说白了就是那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吴勇所说的准备涉及很多方面,首先就是心理上的准备:从一个医生变成一个创业者的心理转变。就像上海美华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雨桥所说,国内的专业医生基本上都是从非市场环境里面出来的,在旧的生产关系体制里都是被放在金鱼缸里的金鱼,从未体验过外面的生活。跳出金鱼缸之后,如果还用金鱼缸里面的思维来面对多元化的市场,是绝对行不通的。

走出体制的医生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在非市场环境下,医生是拿着技术找市场,一旦走出来就要求医生有市场意识、了解市场,并且具备清晰的商业模式。“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做别人最需要的是最重要的,”郭雨桥说。在创业的过程中,育果医疗创始人马于堃发现公立医院的医生有很多宣传的平台和渠道,但是私立医院的医生却没有这方面的资源,而私立医院的医生、医疗、服务业又很多做得非常好。于是她创立了专门做私立医院就诊平台的育果医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第三方平台,让大家找到非常好的医生。

除了心理、观念和认知上转变,恐怕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积累。吴勇十年前在帮别人做手术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之后自己会创立名医主刀,但是十年间,通过这些手术他和很多医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患者也对他产生了信任。资源就这样积累了下来,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

上帝说要有个诊所,就有了诊所?

开一家诊所或是经营一个医生集团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细枝末节都需要考虑到,它不会像上帝创造光那样凭空出现。美中宜和医疗集团综合门诊中心CEO、被称为“女超人”的于莺在建立自己的诊所的过程中体会到,做一个诊所考验的并不是医生的专业技能,而是整个运营的能力。其中有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环节都有可能难倒医生,比如选址,它涉及到政府的区域规划,要和政府打交道。所以当初中国妇产科网创始人龚晓明医生在微博高调宣布自己要开一家诊所的时候,于莺并不看好,因为她知道龚晓明并不擅长这些:“我当时就说龚晓明完蛋了,这么高调在微博上宣称干什么。”

最后龚晓明没有做成诊所,而是创立了沃医妇产名医集团。他认为,在现阶段经验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取舍,但是诊所依然是他的梦想,是他的最终目标。

育果医疗创始人马于堃也因为意想不到的事情上吃过亏。在创业之初,她的团队对整个互联网的技术不太了解,又恰逢产品迭代,所以选择了外包团队。结果证明这是个多么错误的决定,外包团队对医疗并不了解,合作的磨合期也非常久,使用外包团队让公司耽误了半年的时间,时间对创业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选对合伙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单枪匹马地闯荡总显得有点孤独,很多医生创业之初都会选择自己的合伙人。没有一个医生集团是单凭一己之力可以建立起来的。然而医生在选择合伙人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虽然是做医疗机构,但医生创业的合伙人不光是医生。北京璞至医疗投资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陈春玲选择合伙人的标准有三:首先是个人品质;其次是价值观,既然合伙就是一个长久的共同发展,对于医疗界、未来发展方向的认同很重要;还有就是敬业。

当然,除了一致性,合伙人之间还需要些差异来互补。吴勇自己是在传统医疗行业耕耘多年的医生,有很多的医疗资源和一环对接的模式,但基本都属于线下。而他的合伙人在斯坦福毕业之后去了谷歌,之后又在硅谷创业,后来又去了新加坡,一直在高盛工作,对互联网线上运营非常有心得。“我们这种结合是天生互补,也因此得到了很多投资人的青睐。”

即便市场支持也不要轻易融资

医生出来创业自然避不开资本的问题,但是医生的优势在于专业,对于资本可能很难看清。

2015年,张强医生集团曾轻松地在4小时内融到了五千万元。但是当资金达到几个亿之后,团队却突然不知道该拿这笔钱做什么了。冷静下来之后,张强医生集团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这种情况下造出来的诊所一定不尽如人意。于是他们把钱退了回去,你没看错,就是把钱退了回去,这就是坊间流传的第一次融资失败。“把钱退回去的时候我们想到市场上会有负面的影响,但是扪心自问,是张强医生的品牌重要还是负面影响重要,最后还是选择把钱退回去。”

现在的张强医生集团已经有了自己的模版标准,是可以复制的时候了,这时候才开始融资,“我们这次融资也很轻松,大概就几个小时,钱都到账了,数额比以前更高。”

张强提醒医生创业人员:“医生集团还是不要轻易融资。对于资本和市场,你必须得认识它、了解它,等你了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考虑融资心里会很踏实。资本本身是追逐利益的,你要考虑资本进来它能得到什么?对你会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这个资本可以放大我们的品牌,可以让它的社会价值发生巨变,这个资本才可以帮到我们,我们才能拿这笔钱。”

郭雨桥也不鼓励初次创业的医生太早拥抱资本,“拥抱资本就意味着你在使用杠杆,撬动事业快速成长。但是在不确定事业的走向、还在摸索着如何做好的时候,加杠杆是很可怕的。在确定了可以给别人创造价值时再加杠杆,就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会起到放大效果。”

从讨论来看,医生创业涉及到众多环节,从前期准备到选择合伙人,从清晰商业模式到融资,每一步都不是只有一腔热血就可以的。不过,有了这些先驱的指引和经验,未来创业的医生也许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医生创业,要做好这5点准备

看过了先驱者们走过的弯路和提过的意见,也许后发者应该总结一下,当我要创业的时候,应该准备些什么?

近几年来,作为目前国人就医主要场所的各大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相应而来的,公立医院医生工作压力在原本就不小的基础上日益增加,从而使许多医生特别是中青年医生感到疲累。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央还是各地政府,都陆续出台了许多扶持民营医疗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从而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医生集团和名医工作室。自主创业,也就成了许多医生的梦想,特别是70后和80后的中青年医生。

但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医生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迷惘,要么信心不足,要么一头雾水。那么,对于这个群体,是否真的了解到,医生自主创业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呢?

一、经济基础

只要创业,必须资金先行,这个是众所周知的。大部分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是工薪阶层的子弟,家庭条件不算富裕。而且毕业后进入了医院工作,收入也并不丰厚,特别是一众准备创业的青年医生,实际上在准备创业时,许多是还没有聘上高级职称的。

如果创业,需要一笔为数不小的资金。因为医疗行业回报率不高,收回成本时间也比较长,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不太现实,风险也相对较高。目前外面的资本市场有为数不少的资金等待着机会进入民营医疗这块热土,他们也很乐意给予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医生资金帮助,但是前提条件是拥有诊所相应的股份,这样的话,第一,容易分薄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第二,诊所日常运作容易受到非专业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导致过分商业化或者偏离医疗原则。对于希望专心做好医疗质量的医生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所以,通过投资方进行医疗创业不太可取。

另外,创业早期基本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同时还会失去原本的稳定收入(假如离职以后专心创业),如果个人资金有限,就需要家庭乃至父母甚至亲戚的支持。只有得到必需的资金保障,才建议自主创业。

拿一名创立个人牙科诊所的青年医生举例,该医生计算过,整个诊所所有早期投入大概220万,一般设备和装修大概五到八年就需要更新,按五年折旧的话每个月3万,按八年折旧的话每个月2万,我们取一个中间值,算每个月折旧25000元。同时,考虑到各地房价物价的不同,取一个大概值(先不考虑寸土寸金的北上广),诊所租金加物管是42000元,目前员工固定工资支出大概45000元。常规每月水电以及网络电话和办公消耗大概8000元。也就是整个诊所一个月稳定支出是120000元。牙科的利润(剔除材料加工费和医生提成)大概60%。需要每个月诊所有20万的营业额才算不亏损。如果要计算开业后暂时不需要再投入的情况,就可以暂时不计算折旧,这样子的话每个月需要16万元收入。

无论哪种计算方式,每个月的收入压力都十分巨大!而且在你创业的初期,还得做好诊所无人问津的准备。

二、家庭因素

有志于离开体制创业的一般是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生,年龄都超过了30岁,大部分都成家立室,需要照顾另一半以及小孩,甚至于双方父母。创业艰难,需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作为保障,同时,对家庭的关注度会降低。这就涉及到家人在生活中、精神上会不会对你提供到必要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是眼前的情况,由于社会的固有思维,体制内赚钱再少看起来地位都比“个人私营”高,所以大多数的父母并不愿意子女放弃看起来还比较体面的体制内工作。

三、社会能力

与普通行业相比,医疗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普通的工商税务部门,还会涉及到主管部门卫生局、监管部门卫生监督所,以及医疗废物处理、放射性设备监管等等。医生在医院时,只需要做好业务工作、处理好医患关系和同事关系即可,无需过多地跟医院以外的部门打交道。同时,医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医生的日常交际范围窄、活动少。也就是缺乏社交能力。

初次创业,基本以中小型医疗机构如诊所或者门诊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人员配置相对精简,许多事情必须亲力亲为。熟悉各单位的办事流程、需要准备的资料文件,对于长期只关注于病人验单的医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举个例子,新设医疗机构的场地必须是有房产证的,同时还必须获得业主允许开设医疗机构的书面同意书,这些问题在筹备阶段就要开始留意。另外,每个地区对于医疗机构的设立的政策和门槛是不尽相同的。筹备前务必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四、转换心态

在公立医院,有看不完的病人,不需要自己开拓客源;虽然少部分病人无理取闹,但是更多的病人还是会对医生客客气气,医生偶尔还能埋汰病人一下;身边的朋友和熟人找你看病,是真的找你帮忙。

但是,一旦你出去创业了:

第一,病人不再是病人,而是客人;

第二,要懂得开拓客源,不能等人送上门了;

第三,你一句不合适的话,有可能让客人不再会来;

第四,身边人找你看病,不再是找你帮忙,而是帮衬你。

角色的转换,必须适应过来。找私家诊所看病的,大部分不是急病和重病,他们不一定需要高职称的主任,也不一定需要高学历的医生,他们更多的需要多一些人文方面的关怀。这个,恰恰是许多公立医院的医生的短处。现实中,的的确确看到过一些成名已久的医术高超的医生自主开业,但是却经营得摇摇欲坠。

五、团队意识

医生在医院里上班,基本只需要完成本职工作即可,不是本职工作可以不做,不是本人擅长的病例可以不接。但是出来创业,一般都是针对某系统疾病的病人。

例如口腔科,原来在医院可能只做牙体牙髓或者口腔修复,或者口腔正畸。但是一旦出来开口腔诊所,客户只要是口腔问题都有可能进门,这个时候你再挑选病例就不行了。硬着头皮上,做不是本人擅长的病例,必然影响治疗效果。一条途径是请专业相关的医生过来帮忙,但是好的医生待遇自然会高。

同时,这些医生不一定出诊时间稳定,毕竟不是自己的事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到1至2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生合伙:

第一,专业互补,基本可以涵盖口腔内外修正等常见的病例,不会流失客户。第二,合伙人有几个的话,在诊所日常运作、经营管理、甚至是医疗风险方面都可以减轻单人的压力。

至于合伙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则尽量在筹备阶段前就签署协议书。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总是不愿意丑话说在前头,一旦出了问题,就无章可循。为了能合伙走得更远,最好把日后有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时的解决方案提前制订。

同时还有几个建议:

1,医生自主创业,更多地可能是为了让自己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施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获得相对合理的收入。

如果希望通过诊所获得暴利,估计不太现实。虽然民营医疗的春天不远,市场也在逐渐壮大,但是不太建议开设过大型的诊所。越是成熟的民营医疗市场,就越少大型的诊所,更别说连锁。国外私人诊所的今天会是我们的明天。国外更多的是小型诊所。另外,对于不太愿意操心琐碎事,只想一心一意看病的医生,加盟优秀的医生集团也是条不错的出路。

2,一旦决定走出去,就要做好坚持下去的准备。

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在你出发的时候,会遇上许多一开始你不曾考虑到的问题。从选合伙人、选址,到签署各种意向书、提交各种资料文件,到装修时的监督、物业公司的关系、各类设备的选购,直到最后的验收、员工的招聘,都时常会遇到困难。

3,开业早期,肯定会经历寒冬。

这个时候需要你坚持、坚持再坚持了。相比于资本运作的诊所,专业人员经营的诊所更多的是依赖于客户口碑,虽然发展慢,但是步步坚实。医疗质量,才是决定诊所能走多远的关键。

你吃得起郭德纲的苦吗?

总结了前人经验,做好了创业准备,再去创业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呢?于是有医生这样问道:你吃得起郭德纲的苦吗?抛开郭德纲本身的人品争议先不谈,他从数十年固定的相声体制内跳出来自己创业成功,本身是个很独特的案例。

微博红人烧伤超人阿宝在网上写过一篇《想跳槽,先想想小岳岳好吗》。他这样写道:“我见过很多这样优秀的医生,他们自己觉得离开平台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得意洋洋地对那些不肯离开的同龄人炫耀自己的成功,甚至出言不逊地嘲笑,而后者只是淡然一笑。几年后,当曾经的师兄弟再见面时,选择坚守的师弟临床能力已经甩了选择离开的师兄几条大街。”这段话有道理,但是也不是完全有道理。小岳岳的师父郭德纲因为离开体制,奋斗到现在才有今天的德云社,要学也得学师父郭德纲如何创业的。同样再看现在的相声界,体制内还剩多少?

郭德纲因为是个红人,所以在网上搜他的消息,自然比较容易,大致浏览一下,大家会发现最近几年负面消息已经少多了(最大的估计就是最近的郭德纲曹云金师徒反目事件,但是大部分网友意见还是偏向郭德纲),而在5年、10年前,估计“打倒”郭德纲的声音都有。而正因为有那些负面新闻,大家可以对郭德纲成为大咖要经历的挫折有所借鉴。

首先是不能忘本。2006年杨志刚先生状告郭德纲,背叛师门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古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人说:郭德纲你忘本啊!补充一句,2004年郭德纲转拜侯耀文为师。现在大家接受郭德纲,肯定不是因为他换师父了,而是他对相声艺术做出的贡献。因此不能忘本,不仅仅是尊重前辈,更是尊重这份事业。创业也是为了让该项事业有更好地发展,甚至寻找更合适的发展空间,更符合大众的需求。在公立医院看病也是为了健康事业,那么自己创立医生集团怎么就不是为了健康事业呢?

其次是同行相争。郭德纲对一切非议自己的人均以“毒舌”待之,这一点也是坊间争议最大之所在。郭德纲成名之后有其他演员拿着德云社的录音向上级举报他。2006年北京相声俱乐部座谈会,主题为拒绝低俗、庸俗、媚俗等相声界的“三俗”,矛头直指郭德纲。座谈会结束后,与会的近百名相声界人士在《倡议书》上签字。看来从那以后,郭德纲和德云社改变了很多。要想在一个圈子里经营,和同行不免要打交道,在其他同样如此。评一个职称,就可以让你等若干年,如果没有背景还不一定评得上,你觉得冤不冤?

最后是徒弟反目。何云伟、李菁、曹云金等徒弟的出走,让郭德纲伤心不已。有人幸灾乐祸,说想当年你不也是这样;有人拍案称好,说你这样的管理方式留不住人才。清醒想想,能走的都是认为自己可以和当年的郭德纲一样,才有信心自己创业。创业的苦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知道的,曾经北漂的郭德纲同样遭受过各种各样的窘境。徒弟反目,不如赶徒弟们自立山头。不是老鹰的鸡仔,赶下悬崖,才知道有家的日子好幸福。创业的人最忌讳大包大揽,要知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啊!今天你可以自己创业,明天你也要允许你的人自立门户。

现在的医生集团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医疗行业内只是一个小角色。正因为他们敢于跳出体制的圈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体制下还没有实现的梦想,甚至为将来有更多这样的人摸索创业的道路。如果说郭德纲对相声这门艺术起到了他应有的贡献,那么在医疗行业会出现更多这样的创业者,为社会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这年头,不缺老实巴交的岳云鹏,缺的是勇于开拓的郭德纲。

来源:医学界、健康界

猜你喜欢
郭德纲医生医疗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