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关问题研究

2017-01-24 03:53李毛毛叶长春
中国军转民 2017年1期
关键词:军民示范区融合

■ 李毛毛 谭 劲 王 轶 叶长春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关问题研究

■ 李毛毛 谭 劲 王 轶 叶长春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指示,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指示,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武

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选择以地市级以上城市为依托,在战略地位突出、军事需求明确、具有引导带动作用的地区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一次新实践,有利于推动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发挥示范效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发展优势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区位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实践,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配置资源,完善服务平台,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实施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树立军民融合典型企业,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三)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军民融合发展面临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军民融合动力不足,缺乏活力,融不起来,深不下去,急需转变发展模式。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地方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积极抓住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契机,主动顺应武器装备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从供给侧发力,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

二、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和战略导向相结合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一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重点针对当前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和利益藩篱,研究提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的方向和举措,另一方面要突出战略导向,加强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突出创新示范特色,推动全国军民融合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发展。

(二)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相结合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要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顶层统筹和谋划,统筹配置资源,完善各类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经济社会领域的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更好服务国防建设,让一切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三)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发展相结合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要充分发挥地方发展优势和特色,注重示范区的引领性和带动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通过在重点区域开展创新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以局部跃升带动整体发展,找准局部跃升的突破口,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几点考虑

(一)严格准入标准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园区,也不同于一般的军民融合类园区,如军民结合示范基地、动员中心和保障基地等,是国家在新形势下为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而建设的全方位高度融合的新型经济主体,必须严格准入标准,重点在战略地位突出、军事需求明确、具有引导带动作用的地区开展建设。如,青岛古镇口以青岛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依托,战略地位突出,产业基础雄厚,海洋科技发达,需求牵引强劲,服务保障有力,具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厚基础和独特优势,适合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又如,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积极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具有体制机制灵活,创新资源富集、市场经济发达、高新技术领先等独特优势,具备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基础和条件。

(二)示范特色鲜明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意见》提出,重点加强八大领域统筹,包括加强基础领域统筹、加强产业领域统筹、加强科技领域统筹、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加强社会服务统筹、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统筹、统筹海洋开发和海上维权。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也应着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结合各地区特色,重点从八大领域中选择重点领域开展创新示范。如,青岛古镇口作为我国重要的海军基地和首艘航母的母港,具有较强的需求牵引和重要的战略地位,特色突出,可重点从军队保障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支撑、军地人才培养、应战随意一体化动员等方面开展创新示范。又如,深圳市具有市场经济发达、创新资源富集等优势,可重点从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前沿科技创新、高新产业培育、开放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创新示范。

(三)资源统筹配置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顶层统筹不够、政策法规滞后、资源整合不够、有共识难落实等问题,军民融合整体效益与巨大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建设中突出重大需求的融合对接和要素资源的融合共享,重点整合资源,创新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厚植军民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完善各类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军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如,统筹科技资源,整合运用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在示范区通过创建创新动态联盟、新型军民融合创新机构等方式,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统筹社会服务,在示范区建立健全军地统筹衔接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军队保障社会化水平等。

(四)力求建设实效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主要是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通过创新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旨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因此,在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体制机制政策的先行先试,确保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为推动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创新示范区可结合区位优势,针对目前军民融合发展的障碍,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率先在示范区范围内先行先试,力求实效。如,针对军品市场准入程序办理时间长等问题,开展简化办理程序等试点;针对“民参军”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开展信息交互平台试点;针对民营企业履行军品合同信誉问题,开展履约信誉等级评价试点;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开展推动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试点等。

四、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评估体系

2015年,为推动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实施《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在全国创建首批10家左右“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顶层统筹和谋划,加大示范区规划实施、政策落实、项目建设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评估体系,确保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

(二)健全法规制度,提高法治水平

目前我国没有规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已经制定的军民融合相关法规也缺乏统筹,更没有针对示范区建设的专项法规制度。建议国家进一步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

(三)加强军地衔接,加大支持力度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一项涉及军地的系统工程,建议着眼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军地衔接,建立军地需求和资源对接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建议军地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配套政策,落实发展资金保障,通过示范区建设,切实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新模式,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李毛毛,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主任助理;谭劲,北方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部长;王轶,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副主任;叶长春,北方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工程师)

猜你喜欢
军民示范区融合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