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词”:形塑中国青年的锐词潮流

2017-01-24 07:03庄庸
中国共青团 2017年6期
关键词:重塑潮流时代

文 | 庄庸

“造词”:形塑中国青年的锐词潮流

文 | 庄庸

“造词”这个锐词,是中国青年智库论坛在中国青年工作内部会议上拎出,并重新定义、改造和创新,用以概括、描述和分析当下普遍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领域的话语体系构建状况、能力和发展趋势;特别用于发现和发掘、解构与重构、诠解和诠释“中国青年锐词”,并聚焦这些锐词是如何“造”出来的,及其“形塑”中国青年的思路、逻辑和智慧。

何为“锐词”?以“造词”的标准来看:

“锐言新说”

或言语新锐,能为我们传道解惑;或观念新锐,能引潮流之先;或见识新锐,能鞭辟入理。我们做的不仅仅是“锐词”,最重要的,是提供“见识”——锐词,并不只是指词语的锐利,而是“见识”和“思想”的锋芒。

“常识锐知”

能致力于恢复我们敏锐的感觉和味道——这本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些基本事儿,但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这些“常识”,却需要言语的刷新,才能变成“新锐”。

“睿思锐智”

言语即生产力,语言能够创造出引领时代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智慧。这唯有站于潮头浪尖,洞悉世界变化和时代大势——不一定能左右这个时代,但至少,是站在时代左右——“造词”,并力求新锐,才有可能。不求新,不锐利,如何刺穿那薄如蝉翼的时代面纱,让我们看穿风往哪个方向吹,路往哪里走,我们当下应该如何做才能“领先时代半步”?

以是溯洄,“造词”最基本的方法和路径,是对既有汉字、词语或词组、句型,或者外译的字词句、语汇和词簇等,进行重复、复活、变形、延伸、转移,或者进行解构与重构、变革与创新、重组与再创造……以“赋予、感觉、检验、证实、确认、肯定、否定或限定”亦即“形塑”某种新的意义、价值观念和形象——与其说它是造出新的“词”,不如说以既有的“词”,造出新的“自我、社会和世界”。

在当今社会,“造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持续、深入的“现象级潮流”,特别是以“形塑”中国青年为分水岭,“造词”可以划分为两大版块的运动:

中国青年“内部形塑”自身的造词运动

呈现为三大方向:网络化——“亚文化X微社群”造词运动;社会现实——“青年契机与危机”造词运动;互联网+——“社群重组”造词运动。

“外部形塑”中国青年的造词运动

包括三大核心力量:第一种力量,是国家顶层设计“形塑”中国青年的思路、逻辑和智慧;第二种力量,是社会主流“形塑”中国青年的感受、认知、认同;第三种力量,是商业资本形塑中国青年的画像、消费和生活方式。

这两大“形塑”版块,从“跟词”到“造句”,一直发生着激烈的冲撞、断裂与衔接。许多锐词就在由此形成的错位和迁移中浮现,将两个撕裂的板块勾连了起来……它们彼此之间一直在寻找着重新“衔接”的路径。

这种“形塑”,既有表层的眼球和感官肌能刺激,如在海量信息使搜索和选择成本日益加大时,刺激眼球,激活感官,吸睛汲金,构建起注意力经济。亦有次层激活和恢复人的审美敏感能力,特别是在当下人们刺激的阀限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审美疲劳、越来越需要付出比过去倍增的努力和财力才有可能满足越来越飙涨的兴奋高峰体验时,造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重新锐化“精神敏感”(与“钝感力”相对),突破和超越不断攀升的“兴奋阀限”,以语言激活和刷新人的身体器官对外界的感觉察觉能力和精神抽象创造力。

但从最深层次、结构性地看,“造词”涉及到的是政治、商业、社会和中国青年自身从形象到价值观念的“形塑”:“锐词”塑造了中国青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甚至塑造了“中国青年”这个群体(及其细分和重组成的“亚文化微社群”)本身,包括他们的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社会形象。

因此,围绕中国青年“形塑”运动,“造词”成为话语权、舆论权和文化领导权的必争之地。每一个被“造”出来的锐词,都有可能迅速掀起一股网络和社会热潮,引爆中国青年的情绪体验和集体共鸣。无热词,已不成网;看不出词“何以锐”,就不足以紧跟他们的青春潮流;不造词,已无法捕捉他们的思想情报,引领他们的思想生态。捕捉热词,洞穿锐词,紧跟造句,主动造词……已经成为贴合并重塑中国青年思想生态的必备能力,而“造词”更成为潮流领导者和领导潮流者必须构建的“领导核心”能力。

这导致了话语整体格局的改变。特别是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世界新秩序重建等所有重大议题均指向“青年基础”,甚至整个人类发展新模式,都需要根据青年视角来重新定义、定性和定位的大势之下,“造词”为中国青年提供了重构知识谱系、重建见识景框、重塑“中国青年智库:下一个全球大脑”的思想、逻辑和智慧。这涉及到新一轮“全球治理”领导权的争夺、重大利益重新分配和权力格局的重塑。

全民族/全球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总是发轫于“飓风起于青苹之末”的言语变革;年轻人发起的语言革命,总是带来新一轮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创新。

阅读青年,就是在阅读中国、阅读全球、阅读时代;重塑青年,就是在重塑现代、重塑世界、重塑未来。发掘“中国青年锐词”,“形塑”中国青年,第一个应该解读的,就是“造词”这个锐词本身所代表的现象和力量。

(作者系中国青年智库论坛执行秘书长)

猜你喜欢
重塑潮流时代
重塑未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潮流
潮流
e时代
e时代
潮流
e时代
从2014到2015潮流就是“贪新厌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