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谁是夏朝建立者的研究

2017-01-24 08:14罗臻庆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禹部落洪水

罗臻庆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四川 成都 610016)

关于谁是夏朝建立者的研究

罗臻庆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四川 成都 610016)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谁是夏朝的建立者,在学术界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本文认为,夏朝是由鲧、禹、启三代共同缔造的,而又是以禹居首功。鲧是个失败的英雄,大禹治水成功,至少一半的功劳应该归鲧。禹建立了夏朝,启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私有制国家才真正得以确立。

夏朝建立;三代建夏;鲧禹启;公天下;家天下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王朝。关于夏朝立国这件事,在学术界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其中的一个争论就是夏朝是谁建立的。

一、关于夏朝建立者的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

朱绍侯先生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上册)[1]就认为:“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开始于禹的禅让制度,该制度对部落联盟首领职位进行了继承,之后再借助“疏川导滞,锺水丰物”,让居民“降丘宅土”,从而促进物质生产健康发展,给予部落公有权力逐渐转化为私有化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当时条件之下,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禹可以让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发展,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众多民众的大力用户,进而发展为诸夏之族的君长,从根本上确立王权。从某种程度上讲,禹治水所取得的功绩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是该历史不仅能够说明大禹治水在后世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映出了王权的烙印。

接下来,大禹为王权的确立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征伐三苗”,于嵩阳建都,然后针对那些不服从的部落实施大力打击,并且杀死了防风氏。此外,大禹为了很好地巩固王权,在涂山会见夏以及夷诸多邦国或者是部落首领,为“涂山之会”。到此时,之前众多部落首领逐渐转化为了世袭贵族。之后,他们参加“涂山之会”,然后对禹进行了臣服礼节的实施。从某种程度上讲,“涂山之会”属于夏王朝建立的关键性标志。

在禹死亡之后,禹的儿子启继位。因传统形式的“禅让”观念难以完全消除,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启继位的,这种情况下,东方伯益与启争夺王位。”[2]有扈氏起兵反抗,之后启决定镇压,亲领大军讨伐,以有扈氏犯有“威海五行,怠弃三正”罪行,要“剿绝其命”,接下来,双方于“甘”进行了一场大战,最终有扈氏被“剿绝”。从这个时候开始,启就排除了外界的重大干扰,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王权,并且确定了世袭制,开创我国历史“家天下”局面。此外,启为让世袭制得到其他诸侯的认可,举行“钧石之享”。当这一朝会结束之后,大多数诸侯都不得不服从启的领导了,进而夏王朝建立的统治基础被完全确定。

有人认为夏朝是启建立的。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第一册)[3]中就认为:夏朝是从启开始的。

赵文润先生主编的高等师范学院教材《中国古代史新编》[4]在“夏朝的建立”这部分内容里,作者认为夏朝是大禹建立的,理由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地域规模应该大体稳定;经过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产生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最高统治集团;这一集团使赋予大禹权力的居民成为被统治者,并能向居民征收贡赋。

《中国古代史新编》认为,大禹治水“使黄河中下游形成一个先进的经济共同体雏形”。 在“禅让制”关于权力交接的传统过程中,禹以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先死,禹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而到禹死时,伯益作为君王的威望并不够,于是诸部落酋长认为禹子启贤,愿意以启为天子。这样,传统的部落联盟酋长的“禅让”变为“父死子继”,这是把部落联盟由公有变成一家私有的开始,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夏”王朝诞生的标志。

显然,《中国古代史新编》认为,启继禹位并非禹本意,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时,仍未将一国据为己有,而是按传统的“禅让”办法,只是所推举的皋陶已经早早死亡了,而这个时候伯益又具有非常高的威望,而且其才能也是在启之下,在此背景之下,启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王位,从而结束了原始社会历史下的“公天下”,开创“家天下”历史,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夏朝是由“启”建立的。

禹“涂山会盟”,征讨三苗以及杀防风氏,仍然属于公有权力以及私有权力两者的交接期,所具有的部落权力性质没有根本上的变化。然而,启大战有扈氏的时候,在战前进行召六卿誓师,并威胁其:“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5]当有扈氏战败之后,只能被降为奴隶。之后,启在阳翟钧台大享诸侯,从而让所有的权力都直接归为私有,并成为私有制成熟标志。启的所作所为,使真正的私有制国家产生了。

以上两说,无论是关于禹还是启单独建立夏朝的说法,其实都是不完整的;准确地说,夏朝是由鲧、禹、启三代共同缔造的,而又是以禹居首功的。

二、鲧、禹与夏朝建立的关系

鲧其实是个失败的英雄,而且是个非常有群众基础的英雄。他的“失败”其实并不在于治水的失败,严格地说起来,鲧的治水根本说不上是失败。那样的大洪水,谁规定必须九年要治理好?大禹不是在鲧已经治理的基础上又用了十三年吗?为什么没有人在大禹治水的第九年说他治水已经失败了呢?所以,鲧被舜以治水失败的理由流放致死,其中的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鲧在治水中的威望和影响,已经威胁到了作为接班人的舜的地位。说鲧治水失败,只是为处理他找个理由,他实际上应该是政治权力斗争的失败者。

从史籍记载来看,鲧不仅善于治水,还善于建城。《吕氏春秋》《淮南子》都有“鲧作城”的记载,《吴越春秋》更具体地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6]看来,鲧是中国城郭的创始人。在古代,之所以“城”,应该是起源于古人防治洪水的活动。相传在尧、舜、禹的时代,黄河流域连续出现特大洪水,古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千方百计与洪水抗争,而最初的办法就是“堙高坠庳,壅防百川”,即用泥土石块将氏族成员居住的地方筑起一道道堤埂式的土围子,以拦阻洪水,让氏族成员的居所和耕地、财产不受洪水的侵袭。这种用以防水的土围子就是“城”的雏形。正因为如此,史书上才有鲧“作八仞之城”“鲧作城”[7]和“鲧障洪水”[8]的记载。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说鲧治水只“陻”不“导”,就是说他只会堵不会疏。说鲧治水只“陻”不“导”完全不合历史。治水就只能“疏”而不能“堵”吗?必须要看具体情况。

历史上的治水,都以堵为主,看看黄河、长江,以及大大小小的河流,不是都有“堤”吗!所谓“修堤”,就是堵水;年年“修堤”,造成有的河流都成了“悬河”,这不说明“堵”的必须吗?

如果说鲧治水不会“导”,这怎么能让人相信!鲧之所以被推举领导治水,是因为他当时是公认的水利专家,作为水利专家他会不知道“导”?如果他只会堵不会导,想来舜和禹所在的部落在大洪水面前早就大面积溃堤,氏族也早就被洪水灭绝了。

当时的氏族都明白鲧是怎么失势的。虽然他死了,但是,他的能力、影响、被流放的原因,大家都清楚;虽然鲧死了,洪水还得继续治,而在鲧之后,除了禹,似乎也没有更合适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舜不得不“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史记》对这一点的描述非常精当:“禹伤先人父鲧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9]司马迁的观察非常细致:大禹之所以悲痛,因为“父鲧之不成受诛”,而不是“父鲧之不成”,这里的重点是“受诛”;禹为什么“过家门不敢入”,而不是过家门不入?一个“敢”字,包含了多少意思。因为,禹如果治水不成,鲧的下场就在那里等着他。在这样的情况下,治水的禹,还能有回家的心思吗?

禹接任了鲧的职位后,联合众多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他不再是“堵”,而是“堵”“疏”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减少洪水对平原的灾害。

大禹治水的成功,必须将一半的功劳归于鲧。首先,因为从当时的人们公推鲧、禹治水,在鲧“受诛”后仍然如此,可知治水是鲧家世代相传的绝活,是鲧的父亲教会了鲧治水这一“家技”,鲧又培养造就了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水利专家禹!其次,鲧通过九年的艰难努力,已经在水利工程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是初见成效,禹是在鲧创造的基础上,最终完成治水大业的。

大禹治水成功所获得的威望,让舜帝在临死前禅位给了禹,从鲧“受诛”、禹治水有功而言,也可以算作对他们的一种补偿吧。

大禹来自中原夏族部落,他本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他成为天下的“共主”,尤其是南征三苗、制定刑法,涂山会盟后,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就建立了。

三、启是夏朝建立的最后完成者

大禹按照“禅让”传统,继承舜的帝位后,推举皋陶为继承人,这是对传统禅让制的认定。然而,皋陶比禹早死。按照传统,禹又命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伯益按照传统制度,先为禹举行丧礼,然后挂孝、守丧三年。可是,待三年丧礼结束后,伯益并没有得到权位,因为在民众的拥护下,禹之子启已经得到了权位。

关于这一段历史,古籍的记载是有差异的。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说,伯益已经即位,但是启杀了伯益夺了帝位;另一说伯益虽然继位,但是好些部族不愿意臣服伯益,他们拥护启,并在启的领导下对伯益展开进攻,帮助启战胜伯益夺得权位。启在战胜伯益后,不仅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而且标志着“禅让”制度的结束,这也意味着漫长的原始社会公有制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了。

一般情况下,一种新制度的完全建立,都会遭受到来自原有制度维护人员的大力反对。当时,启即位的时候,钧台大宴其他各地首领的原因就在于希望得到首领们对自己地位的认可。而有扈氏作为当时原有制度的忠实维护者,其对于启对禅让制的做法是非常不满的,因此,做出了拒不参加钧台之享的举动。在这种情况下,启就只能对其发兵了,有扈氏的战败,使启所主导的新生政权得到初步巩固。

世袭制的确立,使原始公社公有制瓦解,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其属于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此同时也说明了大禹时代,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私有财产制度逐渐成熟,因此,《礼记·礼运篇》当中提到了大禹时候的财产从公有制日益转变为了私有制,[10]实质上,该说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具有可信度的。此外,私有制确立过程属于一个渐进化过程,整个过程中所出现的“涂山会盟”属于禹借部落首领职位将公有财产逐渐私有化的开始阶段,然而,我们还不可以认为这就是私有制的出现;当启袭位之后,“钧台之享”的出现,正式确立财产私有化,从这以后,“公天下”逐渐转变成了“家天下”,再加上战有扈氏以及传位太康等,实现了“家天下”制度的真正确立。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国家先后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国早期文明探源工程”,最后认定夏代存在470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历经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桀) 等朝代。这个“公元前2070年”和“历经禹、启”的提出,并不是结束关于夏朝立国的争论,例如“公元前2070年”的提出,本身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在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更确切的资料来解决夏朝立国的若干问题时,暂时以这种方式来处理夏朝立国的时间、建立者等问题,是目前可以接受的,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1]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2]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赵文润.中国古代史新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5]李民 ,王健.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赵晔.吴越春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7]吕氏春秋·君守[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8]国语·鲁语(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0]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礼运篇)[M].上海:新世界出版社,2011.

K205

A

罗臻庆(1999-),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共青团员,现就读于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高2014级1班(文科精品班),现任年级学生会主席、班长。

猜你喜欢
大禹部落洪水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大禹网络:这家MCN机构,捧出无数网红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又见洪水(外二首)
哼哈部落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