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广西民歌的传播类型与发展

2017-01-24 15:51王丽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歌广西文化

王丽芳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浅析当代广西民歌的传播类型与发展

王丽芳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民歌传播经历了从最古老的口口传播到如今的大众传播等多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之间的融合,广西民歌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上也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对当代广西民歌的传播类型进行分析,探寻新的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繁荣特色民族文化。

广西民歌;传播类型;发展状况

受当代文化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当代广西民歌曾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甚至曾一度式微,特别在年轻一代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是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度,面对新形势下民歌的衰退趋势,各界人士都表示担忧,并努力“拯救”和创新。如何扩大广西民歌的传播途径,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发展,使民歌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贡献新的力量,日益成为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传播,也成了当代广西民歌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广西民歌的发展历程

广西民歌在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曾一度辉煌和繁荣。这个时期是民歌刚开始产生到往后推进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广西民歌在产生之初就深受追捧,并且一直向前发展,这种繁荣的状况持续到解放前后。在广西民歌的发展中,人们利用民歌进行传信、传教、传情,就像如今的微博或者微信转发一样,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时候的传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随后就经历了一段压制时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很多的优秀文化遭到践踏。在这一阶段,广西很多优秀的民歌曾被视为“毒草”深受打压,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能光明正大地唱民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思想的大解放,“历经寒冬”的广西民歌也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个时候民歌艺人努力创作和传唱,使得广西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继续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加深了融合,汉文化教育得到普及,南下打工潮兴起,用民族语言传唱民族歌曲的形式渐渐在荒废,特别是民歌在年轻人之中难以找到传承人。

新形势下,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各族群众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人们逐渐对于民歌有了新的认识,掀起了一轮民歌创作和传唱的热潮。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广西民歌得到更多人的了解与喜爱,使民歌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这个时候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走出广西,甚至走出中国。同时,传唱广西民歌的优秀歌手们,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民歌文化,新民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国民歌歌坛占据一席之地。

二、广西民歌的传播途径

(一)口头传播

时代不同,传播方式也不同。广西民歌的传播大致经过了口耳相传、文字传播、新媒体传播这三个阶段。文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都要有一定的载体,基于时代发展的不同,在每个阶段的传播方式也不相同。在口耳相传的阶段,民歌大师会把自己所掌握的民歌传给下一代,虽然不能完全地把民歌传播下去,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歌不会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并且通过渐渐的传播,在小范围内,民歌有一定的发展。再由小范围的发展逐步扩大到大范围的扩展。这是一定时期人们的一种文化信仰。就像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一样,在不发达的时期,往往是师父教,徒弟学,只有耐心并努力学习,没有什么诀窍。而那个时期的人们,还没有“洋乐器”,主要依靠唢呐。同样的,广西民歌也是一样。由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单一,民歌的口耳相传反倒使得很多人很快地接受了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并不断地传唱,使广西民歌有了广泛的发展。唱民歌成了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婚丧嫁娶,表达情绪等都会通过民歌唱出来。在这一阶段,民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广泛性、实用性也是时至今日广西民歌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二)文字传播

因为少数民族的文字发展相对较慢,普及程度也不高,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字传播没有办法进行,这也造成了很多优秀的广西民歌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且,没有一定的文字记载,对于民歌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语言不通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其他民族的人们对广西民歌可能会有一种远而不得的态度。随着国家的发展、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对于文字的认识逐渐增多。不少歌手为了能够更好地记忆,就会借助汉字对广西民歌进行摘录,歌手的这种摘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部分广西民歌的完整性,为后世对民歌的研究及推动民歌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民歌的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字的保存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民歌有了历史研究的方向,对于当地文化的研究很重要。这也为后续新媒体发展下,为广西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文字基础,对民歌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三)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发展的今天,各种类型的文化开始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与发展。因为广西民歌的独特性,相对完整性比较高,所以不同的现代媒体形式开始不断介入广西民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与时俱进的形式对于更好地传唱广西民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一些民间歌手或专门的广西民歌研究方面的专家,也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地对广西民歌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现实情况下多媒体的发展。广西民歌再一次得到复苏和长远的发展。

新媒体主要包括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广播、网络等方面。在电影、电视剧方面,会有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出现,以便于更多的人了解到广西民歌。有一部电影《刘三姐》,就对广西民歌运用到极致,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生活状况下,同样出现的情况就是唱民歌。人们在这种电影的感染和熏陶下,会对广西民歌有一定的认识和认同,并且也能帮助传播。同时,广西的本地台也有这方面的作为,开设专栏节目《唱山歌》,通过对广西民歌或者更多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创造出新形式的民歌,不断地传唱。还有央视的星光大道,及地方的选秀节目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民歌的身影。这在更大范围内保证了民歌的不断传唱,更加有利于民歌的传播,增加民歌团体的受众人员。还有自媒体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微信、微博、网页、网站等,都是传播民歌的好平台,自媒体的传播受众人群更加广泛,人们对新媒体的痴迷程度非常之深,可以说,几乎很少人和自媒体没有一点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把民歌进行包装,创新并传播,对于民歌更好地被传唱和传播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然,并不是说新媒体的产生,过去的传播方式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只是在新媒体产生后,传播方式更加广泛,传播面更加广,人们对民歌有更多途径进行获取。三种传播方式是相对独立,却又互相关联,共同为民歌的传播做出贡献。

(四)当代广西民歌的发展方向

各民族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现代社会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我们需要文化的多样性,更需要文化的与时俱进。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很重要。政府要有充分的政策支持,既要做到对广西的民歌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还要有时代观,借助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地进行宣传和发扬,使民歌能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更好地作为民族文化传播下去。

在新时期,当代广西民歌应加强内容和传播的创新。一是内容上创新,民歌要反映新风尚、新气象、新成就和新生活,尤其是要有时代感,能打动和吸引年轻人。民歌的创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不断满足广西各族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反映广西在着力营造“三大生态”,奋力实现“两个建成”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讴歌广西各族人民幸福平安的生活和团结进取的精神。二是民歌传播途径的创新,要适应“互联网+”和融媒体时代的现实要求,创新和丰富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广西当代民歌传播应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充分运用直播、视频、音频、动图、AR技术、H5等技术手段,让歌圩、民歌节等传统传播平台,电影、电视等现代传播平台与新兴媒体传播平台渗透融合,形成年轻人也能“嗨”上几句的当代民歌传播综合平台,让广西民歌焕发更强的生命力,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三、结语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于当代广西民歌,要以保护和传承的心态去对待。借助新媒体进行广泛的传播,使当代广西民歌既能保存其精髓,又能与时俱进,与广大人民的生活相贴合。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适用新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对当代广西民歌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1]韦芳.当代背景下广西民歌的传播类型与发展道路初探[J].戏剧之家,2015(8):91-92.

[2]刘莉玲,陈晓玲.浅谈民歌艺术节与南宁市开放氛围的营造[J]当代广西,2006(14):46-48.

[3]高卫华,马艳.广西壮族民歌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问题探析——基于南宁市部分区域的实地调研[C].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

[4]芮艳.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民歌的传承及演变[J].电影文学,2009(12).

[5]刘艳梅.简析广西民歌传播的发展进程[J].歌海,2005(5):46.

J607

A

王丽芳(1978-),女,汉族,湖南省邵阳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研究、文化产业研究。

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本土民歌在新媒体语境中的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99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歌广西文化
广西贵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