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参军”要树牢国防意识

2017-01-24 19:49
中国军转民 2017年2期
关键词:军品参军军工

■ 楚 楚

“民参军”要树牢国防意识

■ 楚 楚

民参军,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完善我国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制度,引领优势民企进入军工建设,打破民企参军“玻璃门”,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是推进民企参军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不断走向深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有意用创新成果撬开军品市场的大门,积极加入“参军”大潮,期望寻求企业成长与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的契机,为国防科技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

民参军,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完善我国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制度,引领优势民企进入军工建设,打破民企参军“玻璃门”,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是推进民企参军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这两年,一系列改革方案尤其是国企改革意见相继出台,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体制基础。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印发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为民资民企“参军”提供了巨大的进入空间。比如,“民参军”的限制逐步放宽,相继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管理规定》《装备采购合同履行监督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等,同时国家公布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引导和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生产,大大扩充准入范围,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生产和维修领域,有力推动军工开放,促进市场有序竞争。这是近年来军民融合应融则融、能融尽融的生动体现。

笔者手头一份资料显示,我国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已经实现军品收入和存在具备与军方合作条件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家。“民参军”政策的核心主旨就是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的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维修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军工产业的升级,为铸造强军的“利器”提供物质技术的支持。“民参军”不仅能吸引其优质资源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缓解资金压力、推动军工企业转型重组,还是民营企业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这也是十八大以来民资民企“参军”热情高涨的重要原因。

聚众智服务于国防,利用先进民用产品和技术获取军事竞争优势,是当今时代军民融合的首要关注点。但也要看到,对地方而言,还存在着国防意识淡薄、功利性强等问题。在现实中,有的把军事融合当作谋求好处的手段,或者以军事融合之名圈地、引资,搞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有的民营企业“参军”顾虑重重,担心研发的民品难与军品相匹配,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担心只是从事外围配套生产,难以进入核心领域,发展空间有限等。军民融合是一项战略工程、全民工程、系统工程,要让融合具有强大生命力,企业就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国防意识,用居安思危、科技兴国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去拥抱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好时代。如果企业过多注重经济效益,必然导致军民融合项目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国防动员生产、战时支援保障等考虑太少,甚至可能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到战时就难以真正为军所用、为战所用。

当前,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对我国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既是军事竞争的战略领域,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更是牵引经济科技发展的火车头。同时,党中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赋予军民融合新的时代课题。这也要求我们军地双方必须从国家利益全局出发,进一步推进“民参军”“军转民”进程。通过改革军工集团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快引导优势民口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发挥社会力量提升国防科技能力。在特种钢材及产品和有色金属、高端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领域推动先进民用技术向军用领域转化,注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民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武器装备。

中央已经明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国防意识、大融合理念、大系统思维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广泛共识,相信军民融合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环境将会越来越公平合理。因此,我们应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从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国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国防建设项目合作合同管理制度,在平等和契约精神基础上构建军民融合的联动体系,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防建设,最终让民资民企对接国防需求的机制落到实处。

(楚楚,又名褚振江,解放军报驻国防大学记者站站长)

猜你喜欢
军品参军军工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唐代参军戏角色服饰的考证与推定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第四届军品防护与包装发展论坛暨成果展示征文通知(第二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