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林下养鸡技术

2017-01-24 23:21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棚舍养鸡雏鸡

(贵州省黎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贵州凯里557300)

浅谈山区林下养鸡技术

周鹏

(贵州省黎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贵州凯里557300)

林下养殖的生态鸡抵抗力强、用药少,生产出来的鸡肉、鸡蛋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足以能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有些鸡种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作滋补品,因此林下养鸡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林下养殖;生态鸡;食品安全;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鸡养殖表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林下养殖的生态鸡抵抗力强、用药少,生产出来的鸡肉、鸡蛋不仅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食品安全能够得到保障,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此外,我国地方鸡种的肉质较国外有明显的特点,特别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水平较高,有些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作滋补品,所以很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总之,目前林下养鸡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1 林下养鸡的特点

1.1 感染疾病的可能性降低

舍内养鸡因为光照少、运动少、空气质量差等原因,鸡体免疫机能下降,容易发生疾病,从而增加了用药,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而林下养鸡具有充足清新的空气、运动充足、饲养地远离村寨,从而保证了生态养鸡的安全性。

1.2 投资少、风险低,经济效益高

林下养鸡,依靠现有的山地、树林,不需要额外建造鸡舍,减少了鸡舍建筑面积,降低了鸡舍建造成本;林下养鸡,鸡群可以部分采食树叶、杂草和昆虫,减少了饲料成本。林下养鸡,增加了鸡群机体免疫力,使鸡群感染疫病的风险大大降低;林下养鸡,鸡群抗病能力强,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产品质量高,经济价格高。

1.3 节约土地资源

林下养鸡,依靠现有的山地、树林,不需要额外占用耕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

1.4 降低环境污染

林下养鸡,实现了鸡粪-肥料-土壤的良性循环,改善了饲养环境和周边环境,并且提高了林作物的经济效益。林下养鸡,鸡群可以捕食昆虫和害虫,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

2 林下养鸡的模式

林下养鸡的模式分以下五种:林地围网养鸡模式、野外简易大棚养鸡模式、林下和灌丛草地养鸡模式、山地放牧养鸡模式、农村庭院适度规模养鸡模式。

以上五种林下养鸡模式都必须考虑该地区的优势资源与综合效益,选择场地时要尽可能选择动植物较为丰富的区域,保证鸡在生态养殖过程中能充分采食自然界的饲料。要动员各方面的人员来支持和参与这一行动,这些养鸡模式可以充分推动农业的高效发展,快速推动林业与养殖业的经济增长速度[1]。

3 放养场地的选择与要求

1)基础设施齐全水、电、路要通。

2)选择合适地形地势稍高、湿度不大,避免潮湿或积水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背风向阳,防止冷风入侵鸡群,影响鸡的生长,冬天也可以让鸡享受充足阳光,特别有利于蛋鸡的养殖。

3)林地作物不宜过高。

4 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4.1 品种选择

必须选择适应山地放养、抵抗力强、耐粗性强的如本地山鸡、乌骨鸡、三黄难、广西鸡等品种。

4.2 棚舍搭建

要求棚舍干燥、通风、冬暖夏凉、阳光充足。一般棚舍宽4~5 m,长7~9 m,中间高度1.7~1.9 m。

4.3 饲料选择

以饲草、虫子为主,适当补充饲料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提高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同时为节约饲料成本,可补饲包谷、南瓜、谷子等农作物。

4.4 雏鸡的饲养管理

4.4.1 雏鸡的选择挑选健壮的雏鸡,主要通过一看、二摸、三听。一看就是看外形大小是否均匀,是否符合品种标准;二摸就是摸雏鸡是否丰满,有弹性;三听就是听叫声是否清脆响亮。健壮的雏鸡一般表现为眼大有神、腿干结实、绒毛整齐、活泼好动、腹部收缩良好,手摸柔软富有弹性,脐部没有出血点,握在手里感觉饱满温暖,挣扎有力。反之,精神萎靡、绒毛杂乱、脐部有出血痕迹等。

4.4.2 饮水与开食0.5~1 h开始喂水(冷开水,30℃左右),头两天可在水里加浓度较低的高锰酸钾溶液,便于杀菌消毒,饮水不久便可以开食。食物必须易消化、营养搭配合理,以照顾雏鸡不完善的消化能力。要定时按量饲喂,不宜过饱且让雏鸡吃完为宜。

4.4.3 环境温湿度1~2日龄34~35℃,3~7日32~34℃,湿度控制在70%~75%;第二个星期控制在28~30℃,湿度控制在60%左右;第三个星期控制在26~28℃,湿度控制在55%~60%左右;第四周可逐步脱温,除异常天气外,可不用特别加温[2]。

4.5 放养技术

4.5.1 鸡的驯养雏鸡第四周后脱温便可转移到山地放养。此时开始利用特定的方法训练鸡的条件反射,如哨声、音乐等方法,让鸡听到特定的声音来辨别回舍、采食,有利于召唤鸡群,保证全天放养,易于管理。

4.5.2 放养密度放养的最佳季节为4-10月份,这时温度不低、风力也不大,还有充足的阳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四周放养的密度100~200只/亩为宜。鸡舍周边放有充足的清洁饮水,晚上要适度补料。雏鸡从脱温转入自然环境中要逐渐延长放养时间,给予鸡短暂的过渡时间。刚放养的雏鸡要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或者维生素C,以抗应激。放养的时间也随着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1]张开文.浅谈林下养鸡增收策略[J].中国畜禽种业,2014(06): 144-145.

[2]饶珠阳.浅谈右江河谷的林下养鸡[J].农业与技术,2012(03): 80-81.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5.013

猜你喜欢
棚舍养鸡雏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长三角地区典型季节规模化奶牛场氨排放特征研究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滦平县合同肉鸡规模养殖模式对养殖效益的影响与发展方向
旱鸭养殖新模式改良土壤探讨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如何修建肉鸭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