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返饲在防控仔猪流行性腹泻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利弊

2017-01-24 23:21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病料滴度流行性

(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州350000)

母猪返饲在防控仔猪流行性腹泻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利弊

张永香,陈樨,张如梅

(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州350000)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仔猪的急性水样腹泻、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母猪返饲是猪场暴发仔猪流行性腹泻时常用的应急免疫措施。本文就返饲、返饲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返饲的利弊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有效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提供参考。

猪流行性腹泻;母猪返饲;利弊

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而母猪的疫苗免疫无疑是控制仔猪腹泻发生的最佳选择。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不仅可引起猪的消化系统感染,还可引起仔猪的呼吸系统和免疫器官病变[1],但临床上以仔猪的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各种年龄段和不同品种的猪群均易感,而对哺乳仔猪的危害却最大。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最初方法是在美国曾流行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控制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2013年美国暴发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速度快,美国猪场均有尝试进行疫苗免疫和返饲,而哪种处理措施效果更好未有定论[2]。因此,猪场在平时应以疫苗的免疫预防为主,但在暴发仔猪流行性腹泻时,对于束手无策的猪场可考虑通过母猪返饲的措施来防控疾病,以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 母猪返饲

母猪返饲是模拟自然感染方式的一种原始免疫方法,其原理是将具有典型腹泻症状的仔猪的肠管及其内容物等病毒携带物经处理通过口服方式感染产前2周以上的妊娠母猪,通过黏膜免疫使免疫母猪群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使新生仔猪通过母乳获得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以抵抗腹泻病毒的感染,这也叫人工感染。通过母猪返饲,能够激发母猪产生抗体,主要介导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3],怀孕母猪机体产生的SIgA经机体循环聚集于乳汁中[4],新生仔猪通过母乳获取抗PEDV的SIgA以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目前对于返饲技术的关键点在于选择合适的病料和科学的制备方法以及科学的返饲程序。

2 病料采集

返饲病料一般采用5~7日龄、发病24 h内仔猪的肠组织和内容物。这种病料病毒含量高,返饲效果好。具体采集方法如下[5-7]:将患病仔猪放血,放净血后用清水洗净体表的粪便等污物,然后用手术刀切开腹部皮肤,此操作切勿划破或切断肠管。切开腹部后顺着十二指肠向下找与空肠的交界处,用缝线结扎。再往回找回肠与盲肠的交界处,也用缝线结扎。用手术剪剪下两个结扎点之间的小肠段,连同小肠内容物一起置入无菌容器中。采集好的病料应低温保存,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是否由PEDV引起的,并排除其他烈性病原。

3 制备方法

当病料采集足够后,应在低温条件下处理病料(8℃以下),用消毒的手术剪剪碎肠组织,置于组织匀浆机中制备组织匀浆。根据需要向匀浆中加入抗生素(以每头猪返饲时的摄入量为准,但不超过保健时的单天用量)和稀释剂(不含漂白粉和消毒液的饮用水)以及适量奶粉,过滤除杂后冷冻保存。病料应现采现用确保新鲜,若需长时间储存则应在-20℃冷冻保存。

4 返饲过程及注意事项

返饲猪群应是空怀或怀孕100日龄以内的母猪或后备母猪,而对怀孕100日龄以上或哺乳的母猪应进行隔离,待仔猪断奶后再返饲母猪,以预防感染仔猪。每头母猪返饲一次,且返饲最好在1周内完成,这样可以确保免疫猪群同期产生抗体,同时整个过程时间越短效果越好。返饲前应加强猪的保健,防止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在饮水中可加些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以增强返饲猪的体质;返饲当天拌料中应避免添加抗病毒的药物,饮水中避免次氯酸和消毒剂的存在,以免影响返饲效果。猪群返饲后应做好隔离措施和认真观察母猪的临床症状。对猪群可能出现的轻微腹泻和采食量下降等情况应做好应急措施。返饲效果评价一般以出现轻微的腹泻、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可判断为自然感染有效。母猪返饲是在猪场发生PEDV野毒感染时预防新生仔猪发生腹泻的常用应急措施,但不适用于紧急免疫,且不宜反复使用。

5 母猪返饲的利弊

5.1 返饲的优点

1)简便、低廉。一般返饲材料采用的是本场具典型腹泻症状的发病仔猪内脏,这可“变废为宝”,经处理后即可使用。其操作方法简便,适用性广泛;同时,与用药或用疫苗相比其成本低廉。

2)产生抗体快。返饲对象一般是疫病传入之初即猪场刚发病且发病速度快,或呈暴发式发展的猪群中,其流行毒株毒力强、病毒滴度高,用于母猪返饲可快速产生抗体。返饲猪群要求在1周内完成,而在返饲2周后能产生抗体。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新生仔猪起免疫保护作用,降低仔猪的死亡损失,同时还能促进猪群的稳定。

3)特异性强。返饲病料一般源于自家猪场发病的猪群,对该病原体具有针对性,可提高母猪的特异性免疫力,能避免因PEDV的地方流行性而导致免疫失败,这对预防疾病发生和控制疾病的暴发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返饲病料的抗原成分完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所接种的母猪能进行全面的、多方面的诱导,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腹泻的目的。

5.2 返饲的缺点

1)存在暴发疫病或散毒的风险。返饲病料是强毒,未经灭活或驯化,这存在强毒暴发的风险。返饲后腹泻发病率虽然降低了,但猪场受到腹泻病毒的严重污染且始终是强毒受胁区,同时如果用作返饲病料中带有其他疾病,如含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等强毒,这就存在人为散毒的风险,也为以后猪场疾病的暴发埋下隐患。

2)返饲对象有限。母猪返饲仅适用于哺乳仔猪发生病毒性腹泻之时,对于非病毒性腹泻引起的,不能进行返饲。对距产仔不足2周的妊娠母猪也不适用于此法,由于时间太短不能使妊娠母猪在生产前产生高滴度的抗体进入初乳,而且还存在排毒的可能性。

3)返饲效果不确定。返饲病料质量达不到标准,如饲喂不足或病毒滴度未达标,从而不能引起母猪产生足够的抗体保护仔猪,易造成返饲失败,或导致机体易复发,因此,临床应慎用该方法。返饲还会导致成本增加和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4)免疫应激大。返饲病料中含有大量的异己蛋白抗原,母猪返饲后其机体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强免疫应激状态,从而使母猪抵抗其他病原或环境有害刺激的能力降低。同时,由于过度的免疫刺激,还可导致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后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难配等一系列的副作用。

6 小结

返饲是一把双刃剑,当猪场仔猪发生腹泻时切勿盲目的进行返饲,更应理性对待。猪病毒性腹泻一旦发病极易传播,且传播速度快,如果在一个猪场内发病,想阻断其传播很难,所以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和生物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从免疫学的角度看,任何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方法。抓好母猪的基础免疫是提高新生仔猪抵抗力的前提和保障。而控制仔猪腹泻关键点在于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和初乳中的有效抗体滴度以及小猪出生后及时吃上初乳,科学合理的母猪返饲能提高母猪自身的抵抗力和提高母源抗体的滴度,有效保护新生仔猪免受腹泻病毒的困扰。但母猪返饲获得的免疫力并不具终身性,而且如果质量控制不当也可能导致猪群发病,甚至暴发其他疫病。因此,当猪场发生腹泻时首先要确定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通过实验室检测对疫病做出准确诊断,然后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1]卓秀萍,朱玲,刘鹏娟,等.荧光定量RT-PCR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仔猪体内分布规律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6(10): 790-794.

[2]Matthew B,曲向阳.美国猪流行性腹泻返饲技术调查总结报告[J].猪业科学,2016(07):24-25.

[3]Mestecky J,McGhee J R.Immunoglobulin A(IgA):molecular and cellular interactions involved in IgA biosynthesis and immune response[J].Advances in Immunology,1987,40:153-245.

[4]Meeusen Els N.Exploiting mucosal surfa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cosal vaccines.[J].Vaccine,2011,29(46):2947:8506-8511.

[5]陈志林,卫恒习,李莉,等.返饲对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效果[J].猪业科学,2014(05):134-135.

[6]祝卫国,宋志军.如何合理利用返饲防控猪病毒性腹泻[J].中国猪业,2013(01):54-55.

[7]崔尚金,陈建飞.控制腹泻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返饲[J].兽医导刊,2014(07):29.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5.018

张永香(1985-),女(汉族),福州龙岩,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疫苗研究,zyxvet@163.com.

猜你喜欢
病料滴度流行性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