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综合演练考核标准制定研究

2017-01-24 08:12王付贵阮拥军黄欣鑫
价值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装备保障

王付贵 阮拥军 黄欣鑫

摘要: 为优化装备保障综合演练考核标准,坚持作战需求牵引,提出基于战术威胁的演练考核标准制定思路。探讨了战术威胁、演练考核标准的定义,分析了演练考核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设计原则。从多方面剖析了战术威胁的制约因素,建立了基于战术威胁的装备保障演练考核标准制定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标准转化过程。

Abstrac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assess criteria of equipment support comprehensive exercise, and insist on combat demand tra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training assessment standard based on the tactical threat,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tactical threat and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drill. It also analyzes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actical threat from various aspects, establishes the model of 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 evaluation standard based on the tactical threat, and analyzes the standar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model.

关键词: 装备保障;战术威胁;演练考核标准;标准制定

Key words: equipment support;tactical threat;exercise assessment criteria;standard formulation

中图分类号:E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09-03

0 引言

在部队装备保障训练和陆军院校装备保障教学训练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以《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基础的演练考核标准体系,也一度取得了不错的训练效果。但是,随着新时期陆军部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作战理念面临由合同作战向联合作战、由单一战场作战为主向多维战场整体联动、由粗略性作战向精确作战的转型,信息与火力打击的一体化[1],都对陆军装备保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即必须加快形成与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要求相匹配的装备保障能力,以及配套运行机制。为此,本文着眼装备保障实战化综合演练,坚持作战需求牵引,从基于战术威胁的角度,重点对装备保障综合演练的考核标准制定思路进行研究。

1 演练考核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演练考核标准是指组织演练考核的依据和尺度,它主要包括考核对象、考核项目、考核条件、考核指标和评定标准等一系列量化数据和定性规范。直接决定着考核成绩的精确性和训练水平的真实体现。当前我军使用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还是多年前修订的。作为全军部队训练和考核的总体标准,处在整个考核标准体系的顶层,是指导性的纲领文件,对具体性的量化标准不会体现得很充分。而且随着近十年来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不断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装备列装部队,正逐步改变着现代战争作战样式和作战理念,同时也要求加快推进考核标准制定的与时俱进。着力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立足实际,改变缺乏可操作性标准制定方法的现状。这几年的学术成果中也有一些关于训练考核标准制定方法的研究,如:基于最优需求满足度的演练考核标准制定方法体系、基于最优化技术的定量标准制定方法和基于改进QFD的定性标准制定方法[2]等等。但基本没有在部队中得到应用,原因是过于追求数据量化,过于追求排除主观定性标准,以及制定方法过于复杂等,导致缺乏可操作性,部队没法或不便使用。因此,必须立足部队实际,坚持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出实际训练水平。

二是贴近实战,改变缺乏反应实战能力标准的现状。习近平主席指出,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来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虚假。演练更是训练的高级阶段,它的考核标准就必须要遵循战争的规律,以真打实抗为出发点,体现出“能打仗”的实战能力。

三是面向战场,改变缺乏信息化特征标准的现状。未来战场是充满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也是各种信息技术的角逐场。《军语》定义,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包括地形、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人口、民族、交通、建筑物、生产、社会等人文条件,国防工程构筑、作战设施建设、作战物资储备等战场建设情况,以及信息、网络和电磁状况等[3]。因此,考核标准必须贴近战场制定,与时俱进优化标准,反之脱离战场制定的考核标准,体现不出“打胜仗”的实战能力。

2 演练考核标准制定的设计原则

演练考核标准必须要能促进实际训练水平、“能打仗、打胜仗”实战能力的生成。在制定过程中,为确保考核目的不动摇,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可操作性,即“能用”。制定考核标准的目的,就是用标准去衡量被考单位的训练水平,以促进战斗力的生成。那么,制定出的演练考核标准,必须要能够用于实际的演练考核,而且容易操作,能取得不错的考核效果。

其次,是针对性,即“好用”。不仅要针对不同考核对象、考核内容的各类指标性质和特征,找准衡量点和满意值。还要针对不同能力的生成,采取相应的指标权重分配或规范化方法,确定其衡量点的满意值或合理程度,确保考核标准的适用度和可信度。

再次,是对抗性,即“长期用”。战争是一个复杂大系统,要用系统的思想去制定标准。打仗必有对抗,实战必有实弹。对抗充满变数,实弹预示毁伤,也就是过程不确定,但是对抗的结果是可以确定的,赢/输、生/死。因此,制定考核标准时,必须充分理解对抗的含义,突出结果的量化或规范。

3 基于战术威胁的装备保障综合演练考核标准制定过程

战术威胁,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战斗目的,利用侦察、火力兵力突袭、信息攻击等多种手段对敌方形成的控制、夺占、摧毁、消灭、破坏等威胁的战术行动。结合装备保障实战化综合演练的特点,对构成战术威胁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构建演练考核标准制定的结构模型。

3.1 战术威胁制约因素分析

信息化条件下陆军装备保障力量将面临敌空袭规模大、突防强度高、侦察手段多和火力破坏力大等挑战,保存有生力量并完成装备保障任务的困难将空前艰巨。战术威胁作为这些挑战中的一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分析意义。从其定义描述上分析,战术威胁的制约因素包括敌威胁因素、己方防护能力、战场环境等因素。敌威胁程度,是指敌实施战术级攻击的强度。是构成战术威胁的主动部分,主要由武装侦察、火力突袭、兵力突袭、核生化攻击、电子攻击和网络攻击等因素决定(如图1所示)。己方防护能力,主要针对战术装备保障防护,是指战术装备保障机关、分队为确保装备保障人员、武器装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所采取的警戒、防御和防护性措施。是构成战术威胁的应对部分,包括警戒预警、构工伪装、机动反击、核生化沾染防护、电子防护和网络防护等能力。战场环境,这里是指按实战要求为装备保障演练构设的复杂战场环境,是构成战术威胁和防护的依托。根据演练的使命课题,构设针对性的战场环境。由要素齐全、场景真实、环境陌生、情况复杂等因素体现。

3.2 演练考核标准制定的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是考核标准制定的核心部分,它体现的是基本原则、整体构想和主体思路。下面以某战斗任务为背景,针对敌方战术威胁和己方防护的对抗,建立基于战术威胁的标准制定模型(如图2所示)。具体的模型构建过程如下:

第一步,构建装备保障任务。装备保障任务,就是为组织实施演练而营造的战场环境,是敌我双方争夺对抗的核心内容,是进行战术威胁和防护的依托,也是制定演练考核条件标准的重要内容。目前,陆军装备保障所重点研究的使命任务课题,主要包括大型岛屿联合进攻战役、边境地区联合战役、以及要地防空联合战役中的陆军装备保障问题。本标准重点围绕要地防空联合战役中陆军战术级装备保障而进行制定。

第二步,构建敌战术威胁情况。敌战术威胁情况,是制定演练考核条件标准的重要内容,也可作为制定演练考核对象标准的重要内容。根据装备保障任务,构设假想敌,体现敌方战术威胁的真实度和强度。构设的战术威胁条件越齐全、越真实,演练就贴近实战。目前,正在重点建设专业的蓝军部队,用以高质量模仿假想敌的作战特点,提高真实对抗水平。鉴于一般的战术级部(分)队,可依据真打实抗的原则,自己编设红蓝对抗分队进行攻防演练。

第三步,构建装备保障部(分)队。装备保障部(分)队,是完成装备保障任务的主力军,是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主要对象,也是制定演练考核对象标准的主要内容。它的力量构成可以由本级装备保障力量、配属的装备保障力量、地方装备保障力量等部分组成。根据装备保障任务和敌可能的战术威胁,对人员和装备进行战斗编组,以提高防护能力和保障能力。在这一步,要充分考虑部(分)队的整体防护能力,人员、装备遭敌袭击后的伤亡率和战损率,作为制定演练考核项目标准的重要内容。

第四步,构建装备保障要素。装备保障要素,是人员和装备有机结合为完成装备保障任务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指挥控制、作战协同、全维防护、供应保障、维修保障等活动,与此对应的是相应的装备保障能力,也是制定演练考核项目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敌战术威胁条件下开展一系列装备保障活动,以完成既定的装备保障任务。

第五步,构建执行任务能力指标。能力指标,是装备保障能力分解细化的层次体系,是决定装备保障任务是否能够完成的保证,也是制定演练考核指标标准的主要内容。在能力指标中,首先体现细化的能力具有可操作性,其次体现是否能完成分解的任务,包括装备供得是否到位、装备用得是否熟练、装备保障跟得是否同步、装备修得是否及时等。

第六步,构建演练成绩评定细则。评定细则,包括能力分值和成绩等级,是评定参演部(分)队考核成绩的依据,也是制定考核评定标准的主要内容。能力分值,是量化细化的数据。成绩等级,包括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每个等级对应一个能力分值段,以便于数据解析,分析演练过程,总结提高。

经上述对模型制定过程的分析,此标准模型不仅适用于陆军部队、院校的战术级装备保障实战化演练的考核标准制定,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军种相应级别的演练考核标准制定,只是标准的转化过程会依据战场环境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3.3 标准转化过程

转化过程是演练考核标准制定的关键环节,是

通过对各阶段产生的粗糙信息经过科学合理分析转化输出为一系列定量数据和定性规范和通过实战化演练考核反复检验论证的过程。转化过程中,重点围绕装备保障实战能力考评来进行,突出重要岗位人员、重点要素的考核标准制定。在标准的细化量化上,突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的有机结合,以确保考核标准满足实战要求。定量标准,是指表达演练考核指标状态特征的合理化要求的数据,通常是定量指标的评定标准;定性标准,是指表达演练考核指标状态特征的合理化要求的规范化语言,通常是定性指标的评定标准[4]。

标准转化,一般遵循“数据输入→功能转化→输出标准→实践检验→再输入、再转化、再输出”的过程,不断循环,不断完善。依据上述的标准制定模型,下面对各阶段进行标准转化过程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来促进考核标准的细化量化。

装备保障任务,是装备保障行动的目标,是演练的背景,也就是考核条件,它的标准制定主要围绕“使命课题”展开,突出针对性;敌战术威胁,是装备保障的应激措施,是演练的“蓝军”,也是考核条件,它的标准制定重点围绕“近似实战”展开,突出真实程度,突出对抗性;人员和装备,也就构成了装备保障力量,是重点考核对象,它的标准制定主要围绕“整建制”展开,突出重要岗位人员,突出针对性;装备保障活动,是完成任务的战技术体现,是装备保障过程的体现,也是重点考核项目,它的标准制定主要围绕“全要素”展开,突出各要素的能力生成,突出可操作性、针对性、对抗性;执行任务能力,是对装备保障活动结果的体现,也是装备保障能力的结果表现,是重点考核指标,它的标准制定主要围绕“能力细化”展开,突出装备保障需求单位的结果评价,突出针对性;能力量化评定,是考核评价的数据定位,考核成绩的层次体现,它的标准制定主要围绕“满意度”展开,突出量化细化,突出针对性。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条件下的陆军作战需求,提出基于战术威胁的装备保障演练考核标准制定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标准转化过程。在下一步的演练考核标准研究中,将在具体标准的细化量化方面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正荣,孙龙海,杨颖.信息化陆军作战[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1.

[2]冯向敏.部队装备保障演练考核研究[D].军械工程学院军事装备学硕士论文,2009.

[3]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97.

[4]冯向敏.部队装备保障演练考核研究[D].军械工程学院军事装备学硕士论文,2009.

[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空军指挥学院承制,2014.

[6]谷安彪.边境局部战争应确立战术威胁的作战指导[J].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0(2).

[7]侯西倩.实时作战进程预测的协同空战目标组分配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10).

[8]冯复祥.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机动作战面临的空中威胁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1).

[9]杨士英.突防过程中组网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估[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3(8).

[10]郝坦锁.通信综合演练考评[M].西安通信学院,2007(1).

猜你喜欢
装备保障
试析武器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
浅谈装甲装备应急维修保障
装备物联网云科研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B/S的装备保障远程技术支援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