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音乐图像学之乐器研究述略

2017-01-25 01:40王文然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石窟琵琶壁画

王文然

(河南省安阳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安阳 455000)

近十年音乐图像学之乐器研究述略

王文然

(河南省安阳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安阳 455000)

从古代汉画像、壁画以及图像等来看,古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关于古代各种乐器的资料,这些种类繁多的乐器及乐器组合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此,笔者将2007年至2016年全国各大重要学术期刊杂志中的关于古代乐器方面的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回顾性的综合描述。

乐器;乐器组合;学术价值;综合描述

纵观近十年音乐图像中有关乐器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的研究对象还是以画像石(砖)、壁画、图像为主,研究成果颇丰。现将这十年的研究成果作一介绍,从而对音乐图像中的乐器有一更加深入的了解。

随着中国音乐图像资料的日益丰富,音乐图像学在中国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广义上说,乐器上的图像和图像中的乐器都应属于音乐图像学的研究范畴,但二者在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偏重不同。张金石将这两类材料放在图像学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与讨论。

刘勇在刘东升先生的图像研究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深化、全面地对陈旸《乐书》中的音乐图像进行分析研究,且发现陈旸《乐书》中音乐图像所反映出的科学技术价值。作者还发现陈旸《乐书》中有许多乐器插图摹画得不够准确,对读者认识乐器不但没有起到帮助作用,而且还可能误导读者,所以在论文中指出了这些错误,并呼吁大家如果在著作中使用插图,应注意图样的准确性。

庄壮认为敦煌壁画乐器组合与敦煌壁画乐队排列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研究我国传统乐器组合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提供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庄壮在文中重点讲述了担任演奏乐器、同种乐器组合、同类乐器组合、两类乐器组合、三类乐器组合、四类乐器组合,还总结了乐器组合的三个重要特征,即突出了旋律性,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乐器组合艺术的特征,成为了研究我国传统乐器组合艺术的重要依据。安忠义详细考察了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及甘肃天水麦积山等石窟中,螺贝出现的时代、规模以及与其他乐器的组合等情况,并对这件乐器的功用以及从石窟图像中消失的原因做了探讨。认为这件佛教音乐的标志性乐器,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最终在中国化的过程中被淘汰出了石窟图像之中。莫高窟中所见“葫芦琴”为仅有出现在该窟中的乐器,在全国其他石窟中不见。刘文荣试图从音乐的礼佛供养、乐器的绘制缘由、画工的音乐修养、佛教本土化过程中借用民间乐器等情况,对敦煌壁画“葫芦琴”乐器的真实性问题进行辩考说明。

在《晋东南地区石刻文物的音乐图像研究》一文中,作者杜卓慧从三个方面对晋东南地区的音乐图像进行阐述研究:第一部分是对所含音乐内容的石刻遗址进行解释,以及对其考古价值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针对每一个地方的音乐图像进行音乐内容分析,这些图像所反映出的最大共同点是,都与佛教有关。作者在这部分还阐述了图中乐器的用途,并依据文献记载对乐器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第三部分是对晋东南石刻音乐图像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阐述。

山西汾阳田村圣母庙壁画以其拥有众多的音乐图像且散发着浓郁的皇家生活气息而闻名于世。作者姚振华、吴丽敏分别从壁画音乐图像概述、皇家风格考、明代山西乐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使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在汾阳田村圣母庙的壁画上形象地记录了明代山西地方藩王的生活、出行、娱乐等场景,同时也为该壁画绘制年代的确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此外,结合皇家风格的考证进一步说明了山西明代乐户这一特殊音乐群体的存在,其学术意义和历史意义可彰可显。

考古发现宋元明时期的琵琶图像,反映出琵琶形制、演奏形态的历史演变。根据图像并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可知,宋代以后琵琶逐渐设置品位并斜抱演奏,独奏形式越来越广泛,元代以后琵琶出现了“四相五品”,与琵琶套曲《海青拿天鹅》的问世相关联。明代以后琵琶品位有十品之多,并废弃拨子用手弹,右手技法进一步发展,明代琵琶形制的完善促进了琵琶音乐的成熟,文、武套曲题材均已形成。刘美丽认为不同阶段演奏姿势与弹奏技法的演变,与相应时代琵琶音乐所属的文化功能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季伟以汉画像上的排箫为切入点,探讨了汉画像中排箫的应用,排箫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乐舞百戏伴奏、钟鼓乐队、丝竹乐队、鼓吹乐等都有着丰富的表现。

以古琴为题材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依据琴在画中所显现的形态而将其划分为抱琴图、抚琴图、陈设图三类,并且以此为视觉证据,说明了产生这一题材的社会人文环境,与文人们的关系等生活情态和审美价值的同一性,以及古琴音乐文化与文人名士的内在精神联系,对于图像所表现的意境及所隐含的文化意义作了详尽的描述。

目前,有关中国吹管乐器的研究已经有大量实物出土,在很多画像砖、石窟造像、石窟壁画以及字画上都能看到吹管乐器的身影。但是对于部分吹管乐器的形制和名称的考证,学者们也常有争论,甚至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观点。王娇娇在硕士毕业论文《河南石窟造像中的吹管乐器考辨》中,分别从龙、巩石窟造像中的“笛”类乐管考辨,从龙、巩石窟造像中的“簧哨”类乐管考辨,从龙、巩石窟造像中的“籁”类乐管考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汉传佛经的译述流行,其中有关于“琉璃琴”的记载,前人多以为佛教经文中的“琉璃琴”即是古印度的维那(vīnā),同时,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洞窟所见的凤首箜篌,也是得自古印度维那的传承。李美燕结合古印度佛教洞窟遗址图像,对照古印度维那及丝绸之路佛教洞窟中的凤首箜篌来加以考察,并以云冈石窟第六窟的“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重新审视汉传佛经中“琉璃琴”与维那、凤首箜篌之间的关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肖饶轩在2009年申请硕士学位论文《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乐伎及其乐队组合形式》中,以音乐考古学研究方法入手,对克孜尔石窟音乐壁画所体现的一些历史信息,诸如乐队排列、乐队编制、乐队规模、演奏形式等,进行了分类研究,以期在此方面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和成果。

以上是笔者对2007年至2016年这十年音乐乐器图像的研究成果进行的综述概括,通过对乐器图像的综合描述,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乐器的演奏姿势、组合形式、真实性等。

[1]安忠义.梵乐之螺贝——以南北朝至隋唐佛教石窟图像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5(4).

[2]杜卓慧.晋东南地区石刻文物的音乐图像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季伟.汉化艺术中排箫的应用[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6).

[4]刘勇.陈旸《乐书》中的音乐图像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陈旸《乐书》乐器插图中的若干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3).

[5]刘美丽.琵琶演奏姿势的历史变迁[J].中国音乐学,2008(2).

[6]李美燕.汉传佛经中的琉璃琴初探——兼以省略石窟第六窟“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J].艺术百家,2015(6).

[7]刘文荣.莫高窟隋唐壁画“葫芦琴”乐器的真实性问题探讨[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6(13):2.

[8]林蔚丽.中国山水画中的古琴音乐图像[J].中国音乐学,2007(4).

[9]王娇娇.河南石窟造像中的吹管乐器考辨[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0]肖饶轩.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乐伎及其乐队组合形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姚振华,吴丽敏.山西汾阳田村圣母庙壁画音乐图像考[J].民族音乐,2010(2).

[12]张金石.乐器上的图像和图像中的乐器[J].中国音乐学,2009(3).

[13]郑祖襄.宋、元、明琵琶图像考——琵琶乐器汉化过程的图像分析[J].中国音乐学,2008(3):.

[14]庄壮.敦煌壁画乐器组合艺术[J].交响,2008(1).

S60-05

A

王文然(1983-),女,河南新乡人,河南省安阳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石窟琵琶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琵琶老店琵琶声
壁画上的数学
郭峰:以画守持 自见清净
北朝、隋唐壁画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琵琶仙·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