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的造境艺术探讨

2017-01-25 01:40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造境雪景山水画

李 喆 王 琳

(山东 济南 250000)

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的造境艺术探讨

李 喆 王 琳

(山东 济南 250000)

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在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雪景山水画中蕴藏着精神价值和审美意义。艺术源于自然,是描述大自然静态美的一种工具,能够将抽象的自然美形象化。本文主要探讨了一些有关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造境艺术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意见。

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造境艺术

山水画的题材有很多,但是雪景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题材,雪能够表达出很多种意境,它既可以代表心境的纯净,远离世俗的一种愿望,又可以代表万事万物都必须经过“雪”的考验。在不同的时代古人对借雪表达的感情不一样。雪也常常用来象征高洁不俗、傲雪凌寒的气质,比如《炎日溪访戴图》和《踏雪寻梅图》这两幅作品中的意境,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将会较为详细地阐述我国传统雪景山水画的造境艺术。

一、雪景山水画荒寒之境的产生

雪景山水画荒寒之境的代表作有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晋代顾恺之的《雪弄望五老峰图》和唐代王维的雪景山水画。雪景山水画的荒寒之境在画家作品中体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在一般的情况下,雪景山水画中采取线条作画的手法较多,线条细致均匀,富有极强的视觉感,而且一般颜色多为浅色系列,这样使雪的构图更加具有淡雅美。但是,在雪景山水画的后期发展中古人们创新了表现形式,在设色方面有些突破,将淡花青等颜色作为辅助修饰的颜色,作家更加重视用色彩去渲染雪景山水画,坚持“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创作主旨。用色彩重点渲染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以张僧繇为宗的没骨重彩画法,另一种是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宗的大青绿画法。这种雪景山水画的画法与水墨雪景山水画有很大的区别,在造境上这两种手法大相径庭,在《雪山行骑图》中整个作品构图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个作品的颜色,虽然在画雪山的时候以非常淡的颜色和细致的墨线创作,墨线显得若有若无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感,整体虽然看似是用简单的颜色勾勒和点画构成,但是这简单中又包含着一定的复杂,这就是其中的精彩之处。

唐代王维的雪景山水画作品非常多,而且他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以水墨雪景山水画为题材的画家,王维的作品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一副好的雪景山水画不仅题材有足够的吸引力,关键是能够用笔墨将这种富有生命力的题材充分地表现出来,使题材与作品合二为一。王维的每一幅雪景山水画都能够折射出他当时创作的心境,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洞察出他内心的清澈和朴素,这符合他作为南禅宗信徒的信仰。特别是敷色山水技法,这种手法充分地体现了荒寒的意境,他所画的雪景山水图不单单是对雪的一种描述,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描述,从而加剧了作品的独特性和意境性。

二、古代雪景山水画造境的风格演变

(一)雪景山水画的初步发展

雪景山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风格和面貌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当然古人各领风骚,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各自不可超越的特色。雪景山水画的风格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分别为个人风格、时代风格和画派风格三种类型,基于时代的大背景下,古人所创作的环境不同,他们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也会不同,但是这种群体性风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就寒意语汇的建立而言,中唐时期的雪景山水画主要以平原构图为主,随后有以近景和中景构图为主的手法,到了五代时期形成了全景式的构图方法,这种空间结构构图的不断发展增强了三维式空间的幻觉,当绘画江南景色与北方山水景色时,所形成的意境的巨大差别,表示着山水画描写寒意的词汇逐步形成体系。在唐代的时候雪景山水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逐渐成为绘画的主流,这是因为当时的唐王朝处于动荡时期,隐逸之风的盛行逐渐地影响着画家们思想的变化,从而使画家更加渴望接触自然。在唐代时期,北方雄伟全景图式逐步建立而且淡墨轻岚的南方写意语境也逐渐开展,两种绘画充分地展现了北方和南方的特色,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却各自恰到好处。

(二)雪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宋代的时候,荒寒意境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常态,此时的雪景山水画发展处于黄金时期。荒寒意境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画家的审美,并且雪景山水画中所代表的萧条、凄凉等意境非常受欢迎。在北宋时期,李郭画风的影响力极大,在《群峰霁雪图》中整个作品的构图给人一种森郁之感,特别是作品上面留出来的大片天空,看似空白但是容易让人产生遐想,侧面烘托了作品孤傲的意境,而且,笔墨的轻重和虚实的搭配,所产生的对比使得作品更加具有一种层次感。范宽画派的笔墨特色也是此时期的一个亮点,范宽在作画时不像李郭会刻意要求细节,他更加侧重于用粗狂的笔画去表达自己细致的想法,比如当范宽画树的时候,他会选择用简单的笔画勾勒出树的形状,不会用细致的线去勾勒树木的年轮,但是,他使用减笔的树法可以形成茂密的森林,将树木的表现张力发挥到高潮,从而给人一种雄伟浓厚的感觉。

(三)雪景山水画发展的多变时代

明代初期,雪景山水画的造景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南宋院体风格已经形成,此时,宫廷雪景山水画更为广泛而且画法比南宋时的笔法更加细致,其画工笔法的特征为细致、规正,但是创新力度比较低。就《雪夜访普图》而言,这是人物与山水的结合作品,主要是为歌颂皇上的贤明而作,该作品的画法非常细致,构图也非常规矩,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戴进、吴伟等画家为代表的院体风格主要以粗放式的写意为主,从而使作品在视觉上形成一种苍茫的感觉,吴伟的作品多豪放风格,笔法缭乱却又蕴含着一定的规律,雄伟的气势中又不失韵味,下笔力道强劲而有力,在创作中将高远、深远、平远三种笔法运用自如。随着时间的推移,院体与文人画结合形成一种风格,体现为雪景山水画的题款位置的区别,明初的时候多以文心写清寒之境,而且受文人画发展的影响,雪景山水画造境的变化逐渐地实现了由荒寒到清逸风格的切换。

三、中国传统雪景山水画的造境艺术特征和语言分析

(一)造境艺术特征

古代在雪景山水画中多采用“三远法”,从视觉上延伸空间感,使绘画的意境更加符合理想境界中的状态,在雪景山水画的发展中首先应用的是平远手法,用整个作品去展示一个方向景物的多个焦点,从而使绘画作品增加空间层次感。北宋时代的雪景山水图特有的特色就是,在绘画中以平远手法为主,再结合高远和深远法共同展示绘画的特色,比如《渔村小雪》,整个作品在构图中层次感非常强,无论是从作品的左右部分还是上下部分都层层递进,在画中水村和人物的空间设置也是具有非常强的层次感。

在宋代雪景山水画的题材逐渐地趋向于文学化,古诗词和文学典故都成为了启发画家的题材,郭煕习惯用自然景色变化的特征去展示四季的变化,从而使作品富有情节性和文学性。雪景山水画使每个景物都富有精神特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造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诗境与画境的巧妙融合使雪景山水画的荒寒之境展示得淋漓尽致,郭煕的作品中有不少构思来源于诗句,从而在创作的时候将诗句中的诗境用雪景山水画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将诗境形象化,萧条、凄凉的意境更具有视觉感,可以让人一目了然。

(二)造境的笔墨言语分析

“雪”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不一,可以采取借地为雪法、树石法、渲染法、设色法等绘画技巧使雪的画法更加形象化,虽然雪本为白色不容易在绘画的时候展现出来,但是在绘画的时候可以保留底色,从而表现树木、大地、或屋子等景物上的雪意,郭煕在《幽谷图》中表现雪意的时候,用墨色的深浅变化来推动画面的层次感,从而使雪景在视觉上显得更加自然。在宋代的时候,没骨画法在画雪景的时候经常被画家采用,通过焦浓墨将雪白和醇厚的特色渲染出来,敷粉法和点染法等用“粉”构造雪景的方式也非常常见,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难度很大,用薄粉点缀画中景物的雪意,这种方法使雪景山水画增加了立体感,灵动性在作品中的展示也非常强烈。

树石法是雪景山水画造境中的一个特色象征,树木的颜色在四季的变化中非常明显,因此在雪景山水画中对树木的渲染可以采取颜色留白的方式,同样在重峦叠嶂的山峰中采取留白的方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山峰的气势,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给人遐想。渲染法在雪景山水画的创作中是重要的表现方式,用笔墨展示山水的时候可以用墨色多次渲染营造一种宁静的视觉效果,设色环节对荒寒和冷寂的造境设置具有点睛的作用,王诜擅长用浓淡墨来渲染雪景,各种颜色的巧妙搭配使雪景看起来似真似假,白雪覆盖着绿色的“生命”,整个作品的构图使雪景极具真实感。

四、结语

雪景山水画中常见的意境为荒寒,而且,很多作品的题材都是在围绕着荒寒的造境创作,我国传统雪景山水画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每幅画都有其特色所在。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因为受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他们会在画中透露出其精神世界,本文在叙述过程中简单地对我国雪景山水画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加深读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1]徐宁.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的造境艺术——以苏州园林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陈敬友.雪景山水画[J].美术观察,2011(7).

[3]任保忠.中国古代雪景山水画造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J212

A

李喆(1979-),男,山东济南人,硕士,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济南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画方向;王琳(1983-),女,山东济南人,硕士,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书法创作。

猜你喜欢
造境雪景山水画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雪景山水图轴》
《雪景寒林图》
《雪景山水图》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雪夜遇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