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批判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2017-01-25 01:40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

孙 畅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大众文化批判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孙 畅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有着思想深刻、影响深远的批判理论,这种批判是彻底和激进的否定,后人的发展逐渐一改这种全盘否定的局面,有了对大众文化的包容性;当今我国的大众文化也处于发展中,对批判的研究和发展可以为我国的文化事业提供指导性意见,避免一些方向性错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文化工业;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

大众文化,指可以被大规模复制、传播的文化形式。19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技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影响了文化的发展走向,导致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最激进和全面彻底否定的批判。研究大众文化批判并吸取其中有价值的理论,对于我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

(一) 简介大众文化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开创了批判理论的先河,其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很强的体系。法兰克福学派成员批判的角度各有千秋:霍克海默强调了大众文化渗透面之广和对它失去超越性否定性的问题,从政治角度谈了工具理性;阿多诺站在社会层面,提出在社会历史发展上,最后留下来的有影响的东西只有非同一性,他从音乐和传媒的角度入手,批判标准化问题,并推导出了法西斯主义的心理机制;马尔库塞重点抨击大众文化的压抑性和单向度性,揭示了工业社会的本质是单向度的病态社会;哈贝马斯针对大众文化的政治动机,分析了广告和舆论的产生和演变,发现报刊从最初的利润最大的经济原则走向了传播思想的政治因素控制,最后由于广告的独立发展而回到了商业活动领域。此外还澄清资本主义和广告在逻辑上没有关系,并指出“广告竞争取代价格竞争,才是市场越来越不透明的根本原因”。

(二)批判的方面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批判点有四个。

首先,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性。“文化产品并不是艺术品,一开始就是作为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而被生产出来”,作为一种产品,文化的艺术价值变成了交换价值,评价标准也变成了是否有高收益。哈贝马斯分析,这种现象是由于意识形态渗入到了文化领域中去,因为市场只起了分配文化产品的作用。

第二,齐一化特征使其“不再具有真正的艺术品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个性”。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重复化这两大特点使“艺术家”们赢得了一定的市场,而艺术的个性和生命终于牺牲了。

第三,使民众丧失超越维度的欺骗性。工业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众文化提供人们一种解脱感的消遣,长时间沉迷于其中的民众减弱了他们的判断力,思想无法回到曾经的深度;反之,人民更加沉溺于大众文化提供的享乐,开始逃避现实,认同现存社会,不再有能力去否定和超越现存。

最后,为特定阶级服务。大众文化可以轻易融入人们的生活,用自己的尺度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来操纵人们,使人们甘愿受其控制。它的影响力之大是意识形态的其他形式、其他统治手段根本无法比拟的。

随着大众文化批判在此后的继续发展,不少学者对于法兰克福学派这种激进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和英国文化研究者们的继续发展,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转折。

二、后现代对大众文化批判的发展

(一)主要特点和发展

后现代主义带有一些自暴自弃的焦虑感,它对大众文化的强烈而又无可奈何的批判态度十分明显,哈桑认为,后现代世界里,大众文化几乎是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代名词,但是解决现状的方法或理论却迟迟没有阐明,他们做到的只有把问题分析得更加清楚,对大众文化本质的揭露更加深刻。

英国文化研究的学者们试图扩大文化的意义,研究观察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能动作用。以对人的主动性功能论述为例,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作为主体,他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已经彻底被降解了,不加思考地接受大众文化所推销的东西,就是人的唯一选择。而后现代则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和个人喜好还是可以对文化的市场产生影响的,进而可以稍微控制大众文化的发展走向。

(二)两者的缺陷

这一项批判理论的发展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但从现在的视角出发,两者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都存在着不足。

首先,法兰克福对于大众文化的批判过于偏激。大众文化的发展虽已显露弊端,可其积极影响还是明显的。阿多诺借文化的批判走向了对法西斯集权主义的批判,这一目的明显不应套用在以简单的资本主义为特点的美国社会上。涉及到法兰克福学派的背景,有学者认为,身负犹太血统的学派成员遭到德国迫害在精神上产生了很严重的阴影,激烈的民族情绪影响了这个学派在分析社会现象时的公正态度和理智思想。

其次,低估了大众的能动性。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消费者是被动地完全接受者;费斯克认为阿多诺在批判时将大众当成了一种单质的集合体,忽略了社会中大众间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等关系,低估大众文化的复杂性;大众文化与其说是工业大批量生产复制,不如说是由人们的选择而被创造出来。

最后,批判与再批判仍处在理论层面。法兰克福学派站在精英层面上蔑视大众文化,对异化、集权、单向度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忽视了大众文化促进文化传播、使各阶级趋于平等、改善人们生活状况等进步之处;后现代学者虽给了大众文化一些合法性,可依然稳坐在理论的层面上,没有实质性的建构。杰姆逊只在文本意义上占据了文化立场,鲍德里亚干脆绝望地计划“以自我调节来适应我们剩下的时间”。

三、我国文化发展对理论的需求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其他社会发展领域有所忽视,导致了经济单方面迅猛发展而其他方面落后的情况;同时地域性发展不平衡,又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这些我们已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因此当今我国将文化建设等一系列社会工程也编入了重要政策中。

文化与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有目共睹,我国提出“双百”政策鼓励文化多样性,网络的引入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文化作品的创作,大众文化凭借其后现代的优越性开始在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首先,人们对现存的否定和超越能力以及判断力被削弱。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越来越明显,样式也越来越多;这种欺骗性已经懒得伪装,直接以一些休闲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消解了人们的反抗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接收和筛选信息,留给自己的深度思考时间可谓所剩无几,人们的判断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持续变差,并且无暇顾及这种能力的弱化。

接下来,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和操纵性使得文化产品注重利益最大化,媒体对于文化产品的真实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估计不足,各种信息不加筛选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在我们判断力不足的情况下,经常会造成一定的偏见。人们的成长方向不再按照主体意愿自由发展,而是根据社会意愿按照一个模式定型发展,主体的个性被消解了。人们的深度思考能力下降,对我国发展总体战略布局的认识就会大打折扣,若由于认识不足而对政策方针产生怀疑和动摇,很容易造成改革开放的前功尽弃。这是大众文化所导致的最大潜在问题。

虽然大众文化对社会影响的问题逐渐出现,但其在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状况下还未完全发挥其积极作用,也没有带来极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仍然需要它的普及性和艺术性来建设现代文化事业,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保留,“传统文化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由此看来,大众文化在未来长时间内都不会因其弊端而停滞,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辨析批判理论在具体情况下的适用性,争取将这些经典理论为我所用,调节文化作品的导向性,保持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动态发展。

[1]姜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J].北方论丛,2004(6).

[2]曹卫东.文化的剩余价值[J].文学评论,2002(5).

[3]王凤才.“大众文化是社会水泥”——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影响[J].岭南学刊,2002(4).

[4]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8.

G122

A

孙畅(1990-),女,汉族,黑龙江省北安市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猜你喜欢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中国力量为何成 法兰克福车展中的一丝暖意?
浅析“大众文化”
剑桥仪式学派与百年戏剧史研究述评
2017法兰克福车展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