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食品安全初心 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2017-01-25 18:09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天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7年8期
关键词:餐桌小康社会总书记

文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王天宇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要加强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安全水平、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近年来,“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满意”,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高频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批示中和国家层面的政策语汇里。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人民担当,他始终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食品安全方面,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总书记2001年在福建任省长时,首先倡导、亲自部署、全面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开全国治理“餐桌污染”之先河。

2013年总书记在庆丰包子铺调研就餐时叮嘱: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老百姓吃得放心,这是我最关心的。

2013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过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2015年5月29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这些思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了人民健康,要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同年12月,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指出,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新的一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要切实发挥食安委统一领导、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坚持源头控制、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夯实各环节、各方面的责任,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凝聚社会共治合力,进一步治理“餐桌污染”,推动食品安全形势持续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全国要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是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区乃至一个乡镇街道,要完成建设小康社会所确定的各项指标,按总书记的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食品安全必须要达到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平,也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满意。

“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是食品安全工作题中应有之意。《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中,“当地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70%”被设定为否决项。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解读:一是食品安全工作好不好,要用人民群众放不放心来评价;二是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放不放心,要通过满意度来衡量;三是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放心,是一切食品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

“放心”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安心;消除顾虑”。放心和一般意义上的担心是相对应的。放心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相对人民群众的担心而言,要通过工作达到的一种目标状态,是向人民群众的一种工作上的承诺。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不仅仅是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因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让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放心,并不是意味着食品安全的零风险,不意味着绝不可以出现任何问题,而是在充分了解人民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对于人民群众所担心和关心的问题,我们积极采取措施有效解决,让人民群众变担心为放心,让人民群众产生更多获得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有种声音认为食品安全放心不应提、不宜提、不敢提,认为提“放心”就似乎绝对不能再出任何问题、任何事情,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从另外意义上讲,放心应该是食品安全工作者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敢不敢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更多体现的是食品安全工作者敢不敢担当、有没有追求。我们始终强调建设一个拥有公信力的政府,其核心是必须替人民群众着想,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在食品安全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遇到的困难得以解决。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举全系统之力、举食安委全体成员单位之力、举全社会之力来抓好抓实食品安全这件大事,要尽一切努力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

当然,让人民群众真正对食品安全放心满意是不会一蹴而就、轻易实现的。但恰恰是因为存在困难和问题,恰恰是因为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难度,党中央、国务院才反复强调食品安全重要性,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也正因为存在这些难度,因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每个同志所感受到的巨大压力,我们的工作才更有价值。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所以才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地寻求破解难题的路径和办法。对于食品安全工作,如果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积极主动地解决人民群众所担心的问题,相信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心会逐渐减少,不满意会越来越少,最终会实现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放心满意。这也可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这一要求的真正用意所在。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份初心,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者,就是要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让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放心满意的内涵和外延或许会发生变化,但是只要坚持“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份初心不变,食品安全事业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努力付出就会赢得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猜你喜欢
餐桌小康社会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大餐桌,小小船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小餐桌上来点“鲜”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