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5 07:22刘淑莹
质谱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青蒿素中医药大学质谱

传统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对于传统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不断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学这个特有的传统医药体系,是我国最有希望的主导原始创新取得突破的,对世界科技和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2015年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70 年代,中国科学家组织团队对于世界上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疟疾进行攻关研究,屠呦呦最初由中医药书籍“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灵感。中国科学家从黄花青蒿中得到提取物青蒿素,经过艰苦的,广泛的临床试验,证明是疗效确切的。已故的梁晓天院士等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正确地推断了青蒿素的过氧桥结构,从化学结构上预示了分子的构效关系。中医药的现代化的确需要传统中医药理论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青蒿素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自从软电离质谱技术诞生以来,质谱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大大地扩展。很多质谱学家的兴奋点也由传统的物理、化学等学科转移到生命科学相关的领域。在现代分析技术中,质谱以其快速、高灵敏度、特异性和多信息以及能够有效地与色谱分离手段联用等特点备受科学家们重视。当今质谱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喜看各个中医药大学都添置了质谱仪器,中医药界学者逐渐接受和掌握质谱技术并灵活应用到这些组分极其复杂的药材、炮制品、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分析以及中医药科学研究中。

此次《质谱学报》组织“质谱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专辑是逢时的,受到中医药界广大质谱工作者的热烈响应。不仅吸引了大陆的同仁,而且两岸三地的质谱工作者,如台湾的李茂荣教授、香港的蔡宗苇教授和澳门的赵静教授等都积极投稿。此专辑包括中药和其他民族药,如藏药、维药等的相关研究,从研究内容上讲,有植物药也有动物药,包括了药材、炮制品和复方药的成分分析和代谢研究。由于本刊篇幅有限,在大量来稿中只能选用19篇,对于其他审稿已通过的文章,将在以后几期中陆续刊登。另外,感谢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郭寅龙研究员为本专辑的出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北京大学的白玉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永刚老师、长春中医药大学的杨洪梅老师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训红老师在组稿过程中的贡献;感谢《质谱学报》编辑部在专辑组稿和出版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本专辑提供部分药材照片。对于本刊编辑中存在的错误和其他问题,欢迎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刘淑莹

猜你喜欢
青蒿素中医药大学质谱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临床医学质谱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任务学习
基于两种质谱技术检测蛋白酶酶切位点的方法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成都仪器厂氦质谱检漏仪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