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应用的思考

2017-01-26 00:21付万师薛筱莉
质量与标准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标准融合

文/付万师 薛筱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应用的思考

文/付万师1薛筱莉2

本文在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贯标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两化融合试运行情况,对比其他体系的运行,分析研究了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两化融合 思考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全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跟上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能力,工信部于2013年8月印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在工信部的指导下,经过3年多的努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从咨询机构管理、评定管理、系列化标准建设等正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并组建了“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时事动态等信息,方便了企业、相关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等。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共通过两化融合评定企业598家,正在贯标企业近万家,成绩突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也是借助这股两化融合的大潮,在服务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启动了两化融合贯标工作。经过前期的调研分析和标准试运行,对比行业贯标标杆的做法,结合本公司多年体系运行的经验,研究得出两化融合贯标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质量管理体系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基础

1. 管理原则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巡证决策和关系管理七项管理原则;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了九项管理原则,包括: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过程管理、全局优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创新引领和开放协作。“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目的是提高竞争能力,为顾客和相关方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这方面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目的相同。可以理解为两化融合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系统工具,其作用之一是为提升产品质量,围绕质量实现的业务流程而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质量目标服务。质量体系运行成熟的企业,对导入两化融合标准和运行相对比较容易。

2. 二者标准结构完全相同,有利于企业实现多体系整合运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报批稿)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管理体系高等架构SL,和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环境(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这样,在企业建立文件化信息时(或者依然采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三级文件、记录等形式),按照同一条款要求,对应同一个部门,按照不同的标准要求,设置职责和目标。同样,内审、测量分析和管理评审等,按照不同标准要求同步进行。因增加了新的体系标准,对应的部门或岗位增设了新的要求或目标,尤其增设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职能、流程的变化。

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两化融合的关联性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报批稿)可以看作是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的一个新型管理方法。卓越绩效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促进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为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两化融合建设的目的是引导组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驱动潜能,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挖掘资源配置潜力,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从而帮助组织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其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稳定获取预期成效,持续提升总体效能效益。由此看来,两者总目的相同,两化融合是组织卓越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法。

卓越绩效管理是评价企业的成熟度,其内容包括创新、信息资源、流程优化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涵盖两化融合四要素循环。实施两化融合,会推动卓越绩效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成熟度。

三、两化融合实施的紧迫性

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而其在制造业的应用或针对具体行业的专业应用,则不够深入。“互联网+”在服务业的应用得到较快发展,而在制造业乃至具体的企业应用,则需要结合企业的现状,根据产品生产的过程特点,从研发、制造、采购、销售和服务等价值链纬度以及产品制造纬度进行信息化改造,周期漫长。目前,我国的总体制造水平较低,综合处于工业2.0水平,要实现工业4.0的水平,任务艰巨。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提高制造能力,提高竞争优势以使企业获取更快、更好的发展,迫在眉睫。

四、两化融合实施的问题点

1. 企业

① 资金投入压力大

从GB/T 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来看,无论企业处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哪个阶段,要实现企业持续的阶段跃升,企业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投入资金规模较大。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企业压力巨大。

② 综合集成中的数据与建模难度高

企业要实现“综合集成”,持续提高两化融合的深度,比如:在实现价值链的数字一体化应用时,因在数据采集端和数据模型的建设方面,缺乏专业支持,即使投入了一些软件或硬件,在接口连接和实现时事控制或无人化状态,企业面临着业务与信息技术协调的难度。之前公司在引入国内知名的软件公司构建公司的ERP系统时,对方因缺乏产品生产过程的专业知识而使系统无法良好运行,前后花费企业一年多时间。

③ 专业性服务机构

目前,工信部建立了“中国两化融合服务信息平台”,设立了两化融合服务咨询机构,建立了评审机构和评价委员会。这些仅就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如何运行,或者企业目前的状况作综合评价,而对解决具体企业技术实现上怎么做、如何做,却未能给出具体方案;专业的两化融合技术服务机构缺乏,企业即使明白了不足或者提升能力的方向,也缺乏技术手段的实施(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④ 运行维护技术

一般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不足。除了软硬件日常基础的服务能满足外,遇到复杂的系统问题,就需要借助于专业力量,但这存在着服务的及时性和费用等问题。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信息系统的稳定性运行要求也越高,依赖程度也高。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可能造成企业停产等重大损失。

⑤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随着两化融合的水平不断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会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同样,对于防范病毒和其他异常状况的出现,企业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以规避风险。同时,这也是信息化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

2. 评定管理

① 评定的准确性

从已经发布的两化融合评定企业证书来看,评定的结论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例如,某企业的评定证书这样写道:

管理体系符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本证书对下述评定范围有效:

位于XXX地址、XXX单位与基于客户需求的快速研发能力,建设相关的两化融合管理活动。

这样的评价,除了企业自身了解这个能力的状况和实际水平外,外界和相关方很难理解其能力水平。按照GB/T 23020-2013标准评定,该评定不能说明企业该能力处于“单项应用”或是综合集成阶段。同时,这一能力又未能反映其处于初级、中级、较高级、高级哪个层级,能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层次对应关系也没有体现。

② 监督审核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一般不超过获证12个月内组织监督审核,确保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符合评定要求,并提出是否继续保持评定证书的推荐性意见。而企业的新型能力是不断成长或变化的,用一年前的状态评价当前的企业能力,很可能存在疏漏或与实际不符,尤其在当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时期。

五、一些看法和对策

1. 企业对策

国内企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工业化从1.0到3.0,信息化应用从0.0到2.0,或者少数企业略好一些,这中间有许多层级,彼此间不匹配。要实现4.0,任务艰巨,道路漫长。但企业应坚定信心,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 深刻认识两化融合的意义,其不仅对企业具体业务能力的提升有战略指引作用,同时也是推动管理方式的转变,是一次创新。两化融合将促进组织构架、业务流程优化等变革,逐步达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进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② 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分步骤有计划逐年投入。

③ 密切关注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引进最新版本。

④ 加强自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适用的软硬件以及内部信息网络建设,满足当下企业需求,同时更应该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⑤ 引入或与外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合作,以单项能力建设为起点,逐步实现综合集成。

⑥ 除了完成两化融合体系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业务能力,尤其是制造过程的信息化,真正实现“智能工厂”发展到“智能制造”。这是难点,也是投入最大的环节,而同时行业中又没有成熟的方案,大家只能摸索着前进。我们公司目前处于这个阶段,在单项应用方面,经过近20年的信息化建设,各个管理模块的信息化应用比较成熟,如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研发系统、销售系统以及ERP系统等,但各系统之间不能完全对接,有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借助本次两化融合贯标的机会,我们将推动MES系统建设,并逐步实现各系统互联互通。

2. 新型能力的评价

两化融合体系不同于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其评定的是企业的新型能力。新型能力是不断提升,甚至是变化的。监督审核期间,评价其体系要素的可控或者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倒可以理解。一年内企业也可能发生能力跃升,但新型能力继续保持的描述和持续提升能力与建设目的不符,建议保持证书中对所评价的能力状况,追加描述,或提升或延展或获得了其他的新型能力,给出相应的水平和能力级别。

3. 深刻认识两化融合的意义,避免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企业依照现有的信息化水平,结合标准的要求,基本能梳理出符合标准要求的某种能力,哪怕水平很低或者处于单项应用阶段,逐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但,通过贯标评定应该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遗憾的是一些企业或者咨询公司大多停留在这个层面,而真正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企业新型能力,倒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样就失去了实施两化融合的意义。对工信部来说,不仅要推广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的建设,更应该大力推动如何打造新型能力所需技术的研发,从而让企业顺利地对接。否则仅停留在文件化的体系上面,企业难免因缺乏技术、缺乏资金而徘徊不前,出现体系要素完整而新型能力打造原地踏步两张皮。切记不是仅仅为了建立两化融合体系,应重点关注业务能力建设上。

两化融合在各地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应积极发挥企业的自主作用。即使没有两化融合评定的要求,企业也应主动思考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竞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新的版本即将发布,两化融合一系列标准将指引工业企业更加系统地展开工作,对提升企业的新型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1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2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信息专递——

贵州发布标准领跑者实施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工作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培育和树立一批标准标杆企业,激发企业活力和提升标准水平,促进贵州省标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提升,贵州省质监局于近日制定并发布了《贵州省标准领跑者实施办法(试行)》。

据了解,《贵州省标准领跑者实施办法(试行)》共分为“总则”“标准领跑者基本条件”“标准领跑者确认程序”“管理和激励”“附则”五章十二条内容。贵州省标准领跑者指在贵州省行政区域内同类可比范围内的产品(或服务)执行标准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标准实施效果明显的标准、产品、企业。

2017年,贵州省质监局将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拟在该省重点领域的工业产品试推行标准领跑者制度。建立并推行标准领跑者制度,有助于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让更多创业创新者追求高标准、争做“风向标”;有助于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内生动力,提高企业技术标准水平,提升企业的质量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助于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倒逼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消费。

Based o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practice of implementing standards regarding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mbined with relevant trial opera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it with the operation of other systems, analyses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ideas.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deas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标准融合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融合》
忠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