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工程承包企业法律人才的培养

2017-01-26 16:57王广华
法制博览 2017年22期
关键词:规则法律人才

王广华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300380

涉外工程承包企业法律人才的培养

王广华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300380

海外工程承包是涉及众多法律方面的活动,其中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越来越国际化、透明化的国际规则和管理之上,当前海外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较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涉外人才的匮乏,本文就涉外工程中法律人才的现状及培养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及建议。

涉外人才;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涉外法律人才的现状及培养

(一)涉外人才的匮乏

海外工程承包是涉及众多法律方面的活动,其时间长,受影响因素较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海外工程运作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越来越国际化、透明化的国际规则和管理之上。当前海外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较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涉外人才的匮乏。

当前的选用规则过于偏重于对外语人才的依赖。事实证明,海外工程核心是管理能力的体现和技工程术的较量。外语人才的优势并不能有效的结合到管理和技术形成实际意义上的“涉外人才”。

人才的匮乏最直接导致海外工程的组织运作效率底下。在新加坡市场上能够很明显的看到,韩国和日本的工程承包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组织效率上远远高于中国企业,其中关键的人才队伍组成,并不以语言优势为基础进行选拔任用和培养。而我们对涉外人才的认知,还停留在语言沟通能力基础论的层次,这在理念上首先限制了人才的选拔格局。

(二)涉外法律人才应受重视

涉外法律是一个复杂而极其需要结合实践的领域。当前法律人才的培养和实践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国内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涉外人才培养内容不明确。以国际经济法为例,高校开设课程的美好理想是“在分析国际经济法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点,可以提出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模拟教学法的设计的方法,以求达到让学生们像国际经济法律人一样思考的目的,培养具有扎实国际经济法理论功底和较高实践能力的国际性法律人才”。可是,什么是国际经济法律人的思维,什么是国际经济法理论基本功,这样前提性的问题连教育者本身都并不具备明晰的答案。其次,缺乏实践学习。以涉外工程法律实践为例不难看出类似的实践机会虽不缺乏,但企业一旦面临相关的涉外法律问题,出于经营盈利方面的考虑,更急切希望尽快解决问题全身而退,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选择将类似问题提交当地专业律师解决,而不是尝试从培养人才角度寻找更长远的解决途径。毕竟,对于作为追逐利益为目的的企业而言,尝试耗时耗力的法律事务角逐是不经济的。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在实践中尊重涉外法律专业人员的功能和作用,是对相关领域人员的一种重要培养。学校在理论上培养涉外人才,更应该重视国际法律理念的理清,对国际惯例的研读,同时应当着重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规则运用能力”。只有具有信息获取能力和规则运用能力基本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才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尊重,得到企业领导者的青睐并委以重任。令人叹惋的是,当前实践中企业领导者在布局海外市场战略规划当中,并不重视自身法律人员的重要性,一切法律问题全部委托给“当地律师和会计”,使自身法律部门和人员,沦为国际市场开发过程中的“资料搜集员”和“外方律师的助手”这样的角色。久而久之,自身法律人员的涉外业务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践成长的机会,同时,国内法律人员自身的定位也将退化为机械的执行人员,而丧失了法律人才最应具备的灵活、进取和判断能力。短平快的人才利用方式,从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很难拥有一个具有高度忠诚度的法律团队,为企业海外市场开拓保驾护航。

(三)培养方式

企业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制度,应当围绕“实用”进行。如何培养实用的涉外法律人才,关键就在于是够给予相关人员足够的涉外业务实践。对于有些企业而言,法律人才的实践就是项目中的合同和档案管理员,而将法律层面的复杂实践委托给当地专业律师进行。这样的培养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专业的涉外法律人才。法律部门的岗位招聘,必须满足专业对口。未受过系统的法律思维教育,很难形成科学的法律意识和思维方法。在实践中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掌握着法律部门的运行,甚至多时候法律部门的领导者就是法律的“门外汉”。

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关键。出于长远考虑,企业自身可以和有实力的涉外法律机构合作进行人才的训练和培养。目前在国内有不少国外有实力的律所,在涉外工程承包纠纷解决中,有丰富的经验。企业应当增加此类培训的数量,并提高参加培训的内容质量。

增加语言训练,克服语言造成的障碍。一个好的涉外法律人才,应该能够熟练使用外语进行沟通,并恰当地表达法律意见。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是涉外法律人才必须掌握的利器。

二、法律工作者的困境

(一)企业法律部门影响力较弱

在当前的企业决策体制中,法律部门并没有像设计的那样拥有“关键性的权力”,恰恰相反,法律部门更多承担的角色是“清理者”。在施工类企业中,技术型出身的领导更多时候都将项目的运营和市场的开发建立在“业绩”和“技术”基础上——进军国际市场的更大心态是追求任期内的“业绩”。急于取得市场开发业绩的企业决策逻辑,视法律的严谨性为障碍,于是排斥法律工作人员的意见成为常态。

法律工作人员也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冒着明显的法律风险去取得业绩,或者坚持法律意见而导致企业在谨慎中失去进取机会。从职业道德角度看,企业法律部门应当对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负责,但从企业运作的目的上看,这样的坚持会使企业的决策者认为是一种“阻碍”。

时间跨度较大,是工程项目的一个显著特征。对于当前国有企业的领导机制而言,往往是一任领导追求业绩,而不顾面临的法律风险,将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包袱和风险留给继任者。这种只对自身负责而不对企业未来负责的决策机制,也是导致法律意见受到排斥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法律人员的功能设定偏差

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为保障企业依法经营、防范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体系建设、制度规范、角色定位、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对法律人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法务”的层次,或者具体到工作内容,就是“审理合同”和“打官司”等基础内容。然而,有志于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决策者不应如此肤浅的认识涉外法律人员的功能。

涉外法律人员的功能不仅仅是设定在审理合同等具体事务上,更应发挥其宏观层面的功能和作用。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体系中,考虑培养并吸纳具有国际法律规则和意识的人员进入,对于企业的战略布局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例如,一个工程的实施,最基础的法律文件是合同管理。如何运用合同规则保护自身权利不受侵害,顺利实现工程建设的运行和盈利,是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此时,涉外法律人员就应当熟知国际工程承包领域最为重要的范本——FIDIC条款。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涉外法律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处理施工过程中,诸如采购、运输、租赁和保险等合同,更要在宏观上熟悉工程施工的整体规划和关键问题的处理。同时,法律人员应当认真研究项目所在国的各种法律制度,熟悉当地政府运作规定和习惯。对于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战略决策者,还应关注到中国对外政策和政治动态的变化。而法律人员恰好在这些功能的实现上,拥有更为专业的认知优势。系统的法律逻辑训练,使法律人员更容易在企业从施工到战略规划各个层次形成更理性,更科学的认识。

(三)自身能力的不足

除了语言能力的不足,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不足也已经成为法律工作者最明显的弱点。熟悉国内法律制度和规则的法律人才并不缺乏,但如何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两种法律环境中运用“二元思维”处理事务的能力亟待发掘和培养。

语言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反复的锻炼和培训快速克服弥补,但法律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培养起来的能力。陷入怪圈的是一方面法律部门在企业中难以得到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法律部门并不不清楚,自身在涉外工程企业中的定位。

一个合格的涉外法律人才,应当在国际工程裁判规则、国际工程资金流转规则、国际工程施工组织规则以及工程承包模式(BOT、BT、BOOT、BOO、PPP)等方面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和问题发现能力。

三、总结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就目前而言,寻求合适的切入点,学习规则并培养卓越的海外工程开拓领军人物,是决定企业在围猎海外市场目标的关键因素。就此点而言,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鼓励法律人才参与涉外法律事务实践,尽快培养一批具有法律思维属性,善于研究国际规则的领军人物,是快速提升企业在进军海外工程市场能力的最佳选择。

[1]万猛,李晓辉.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专门化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2]何铁军,吕智操,张媛.诊所式教育模式下的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

[3]姚显霞.企业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路径[D].长江大学,2013.4.

[4]韩国俊.浅议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02).

F752.68;F

A

2095-4379-(2017)22-0113-02

王广华(1987-),男,汉族,河南人,法学硕士,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书记员。

猜你喜欢
规则法律人才
人才云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