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干事“九观”

2017-01-26 20:16郝美想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心领导者小事

□郝美想

领导干部干事“九观”

□郝美想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要想做成事,并且把事情做好,应该树立九种观念。

大事微观。领导干部做事首先要分清大事小事,该抓的大事要抓住,该放的小事要放手。对于事关全局的大事,必须抓到位,抓到细节,不然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卓越的领导者“握沙在手,滴沙不漏”。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挥打仗,对重要战役指挥部署可谓精细入微。1947年10月山东解放区迅速扩大时,他曾致电陈粟“一两个月应只打小仗不打大仗”;而1948年10月发起辽沈战役时,则要求东北野战军“争取十天内外攻取锦州”。

小事宏观。领导者对于常规性、日常性工作,应放手放权,不能为琐事所累,影响了抓大事的精力。如果过多干预不该管的小事,不仅会影响下级的积极性,而且会导致无人负责;同时因乱了章法,会引起无序和混乱。同样是毛泽东同志指挥作战,对一些局部战役的电示常附嘱“因时相机而定”“不必请示”“不受掣制”等。对于无关大局的事情,应当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难事纵横观。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会有一些复杂问题难以解决。往往新旧矛盾叠加交织,处理起来很棘手。如拆迁难问题,可能会涉及政策标准,过去积存信访问题;还可能涉及村新旧班子、宅基纠纷等。对此类难题,应采取系统分析的办法,纵向梳理清历史矛盾,横向梳理清现实问题,找到矛盾交叉点,往往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这中间要区分主次矛盾,还要研究好解决矛盾的时机和条件,达到“一点突破、全面破解”的目的。

乱事软硬观。治乱如用兵。“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治乱重在因势、顺势、造势、定势。一般来说,人们倾向于治乱用“重典”,但须知这只是一手。很多时候,一个地方和单位出现乱局,根本是因为人心散了。收拾人心不是件容易事,必须找到根源,拿出收心之法,分而施治为要。对存心不良、乱中取利者,宜取“硬”法;对其他则宜取“软”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逐步凝聚人心士气。

内事宽严观。武侯祠有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一地方一单位一系统,内事主要是人事和财事。人事重在奖罚分明,不可以亲疏划界;财事重在收支有度,不可以好恶而为。关键在于分清是非,减少是非,化解是非。宽严皆应有度,需因事因时因地因势而为,宜宽则宽,宜严则严,宽严相济,收放有节。

外事取舍观。这里说的“外事”,是相对于内部事务而言,主要指与本系统单位之外的事务,包括单位之间公务来往、经贸交流、对外合作、与外部单位共同承担的任务等。这种事情应坚持“和为贵”“诚信为本,共赢为要”。对合作双方来说,如果不能共赢,结局就很可能是共输。这就要求既考虑自身利益,又重视对方利益,有取有舍,有舍才有得。站在自己一方算账,一味强调“取”,可能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败事主客观。领导者大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但也难免有“走麦城”的闪失。对于工作的失误,领导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问题,或各占多大分量。对主观因素还要作进一步分析,是决策问题、执行问题,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成因弄清楚了,一方面争取亡羊补牢,变坏事为好事;一方面做到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李开复说过这样三个原则:“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区别两者的不同。”作为主要领导者要特别注意一点,凡主观导致的工作失误,领导者要勇于担责,自己的责任毫不推诿,下属的责任要敢于承担。

成事上下观。做事成功,必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合力的结果。毫无疑问,主要领导对事情的把握决策、指挥调度是最主要因素。但所有参与者都有功劳,在心理上会产生事业成功的成就感。一事有成,主要领导不必居功,不争功而功在自身。精明的领导者应善于“分功行赏”,一方面归功于“上”,强调上级支持帮助的重要作用,这样会赢得领导更大的支持;一方面归功于“下”,强调下属在过程中的成绩,这样会聚集人心士气,凝聚下步取得更大成功的合力。

无事动静观。领导工作有忙有闲、一张一弛。要善于调整,把握节奏。无事的时候要有动有静,“动”者就是多走动、多对比,行万里路开阔思路眼界;“静”者就是多思考、多感悟,读万卷书增长知识才干。“务虚”是领导干部必不可少的功夫。毛泽东同志打过一个比方,繁忙的事务好比大海,领导干部就是在大海里游泳,要不断地把头露出水面呼吸,而这呼吸就好比“静”中的学与思。

猜你喜欢
人心领导者小事
愿得一人心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小事不小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生活那点小事
海汇村布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
打动人心的琐碎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