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地记者的职业素养捕捉新闻

2017-01-27 05:21杨仲春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5期
关键词:战地记者沙尘暴传统媒体

□杨仲春

(鄂尔多斯广播电视台,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以战地记者的职业素养捕捉新闻

□杨仲春

(鄂尔多斯广播电视台,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战地记者就是随军记者,是在战争状态中报道新闻的记者。战地记者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分工,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迄今已经有200年的历史。战地记者的格言是“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真相告诉世界!”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记者和摄像记者。他们把战争的严酷现实展现在了世界的面前,战地记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沙场走笔,把真相告诉世界

战地记者给人的印象是神秘而特殊,充满了各种浪漫的想象,然而,这实际是一份神圣、高危而辛苦的工作。为了能报道战争动态,报道最真实的故事,他们必须忘掉自己的存在。当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炸弹从天而降时,一种职业的激情便会占据上风,支持他们继续自己的危险工作。战地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沿用至今就是证明,因为战地记者随时可能牺牲,所以要把最重要的消息放在最前面。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仅表现在战争的规模、手段、战略和战术等各个方面,也表现在媒体的参与程度上。从战争打响的那一刻起,许多媒体就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和直播报道。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坐在家里“观看”战争的场面和进程,伊拉克战争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一场直播的战争,与此相关的是战地记者几乎成为了战争的主角。战地记者跟随美英部队一起行动,这大大加强了战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更有一些记者血洒疆场,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有统计显示,在战争打响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地记者的伤亡率大大高于美英联军士兵的伤亡率,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在电影《萨尔瓦多1986》中,摄影记者约翰·卡萨迪面对游击队的枪口一边虚言应付,一边偷偷地按下快门。当战争开始以后,他从藏身之处兴奋地跳出来疯狂拍摄,直至中弹倒地。他那凌厉的镜头组接和动荡的摄影风格,把战地记者这一危险的职业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紧张和激动。

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卡帕本人用生命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脚。1954年,他在越南战场采访时误踩地雷,不忘最后摁下快门,留下了《卡帕眼中最后的世界》。

以战地记者素养,去打没有硝烟的新闻战

战地记者的必备素质有哪些呢?在笔者看来,战地记者必须具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军事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而这些素质统称为战地记者的职业素养。

战地记者具有良好的自律精神、道德良知和人文关怀。他们思维清晰,行动果敢,内心充满强大的能量。离开工作机构的记者,自律是第一要义,不仅指能力上的自律,也是品德的自律。没有人催你交稿,但不能放松懒惰,要自律和勤奋。做人不要有太多的物质欲望,欲望降到最低能抵抗物质的诱惑,这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受到冲击和挑战,生存发展空间被挤压。如何走出困境,再创辉煌?这是传统媒体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传统媒体要想重新发挥其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占领现场新闻报道的制高点,增加新闻报道的视觉冲击力和可信度。为此,传统媒体记者要以“战地记者的素养去捕捉有价值的现场新闻”。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1年度新闻佳作赏析》对笔者获得中国电视新闻奖二等奖的一条现场新闻《亲历沙尘暴》作了如下的评析:“《亲历沙尘暴》真实地记录了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发生的一场特大沙尘暴肆虐的过程。记者拍摄的画面,评委们认为,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看到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镜头,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只见黑压压的沙尘暴遮住了半个天空,如同山洪暴发,如同群山奔走,其势迅猛异常,令人惊心动魄。’只有记者亲身感受,才能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

有专家认为,地市电视台也开始重视电视现场新闻的创优工作,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如,四川内江电视台的《内江警方围捕蒙面持枪歹徒》、内蒙古鄂尔多斯电视台的《亲历沙尘暴》、江西九江电视台的《庐山三叠泉突发山洪干警急救被困游客》等。过去的获奖作品基本上是中央台多于地方台,省市台多于地区台,东南部多于西北、西南部。这次获奖作品虽然有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差距在缩小。

笔者认为,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水平如何是衡量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新闻媒体竞争的一个焦点,同样是我们同国外媒体竞争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媒体间的竞争达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犹如一场场战争。事实确实如此。现场新闻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有声有色,达到了生动感人的目的。一些重大事件本身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成为媒体竞争的热点题材。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北京电视台的现场新闻《“7.13”——申奥成功日万众欢腾时》和中央电视台的现场新闻特写《获胜瞬间》是两件记录和反映我国申奥成功、万众欢腾的姊妹篇,有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新闻特写《获胜瞬间》采取了特别的表现手法:除导语外,全篇没有一句解说词,全用现场声。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成为新闻中的精品。2001年获奖新闻在重大题材报道方面有不少好经验,除了准确把握导向、突出主题、时效性强、具有较高新闻价值、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外,还能根据不同新闻事件的特点,精心策划,找到最好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了电视特有优势,把电视新闻摄制的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表现形式,使观众乐于接受,看后能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新闻人的要求。

以上诸多获奖新闻的背后,其实都体现了一种战地记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战地记者可能会经常触动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神经。不要以为战争结束了,谈论战地记者不再有意义。记者这个行业非常辛苦,需要承担巨大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压力。新闻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之沉重,是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职业能相比的。面对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快速传播,民间、网络舆论快速登场,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战地记者的素养去主动适应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去占领现场新闻的制高点,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一种召唤。

记者应该具有道德良知和人文关怀意识,去追求真理、追求真相。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当下作出果敢而有价值的选择,报道真相是考验新闻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的试金石。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当代中国还没有世界知名的战地记者,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努力。

(编辑:殷红)

猜你喜欢
战地记者沙尘暴传统媒体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可怕的沙尘暴
奋战在灭火救援一线的“战地记者”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伊格纳季耶夫:从“战地记者”到“新人”政治家
简论中外战争中活跃的战地记者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抗战战地记者的新闻精神分析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