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贸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构建*

2017-01-27 14:08赵雅琦
法制博览 2017年30期
关键词:预警知识产权机制

赵雅琦

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河南自贸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构建*

赵雅琦

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河南自贸区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创新探索亟待开展。本文将以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定位为切入点,提出河南自贸区构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规避风险、集聚人才、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多向度的主体制度、动态机制的内容以及行政管理优化与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尝试构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主体;动态机制;行政管理优化

河南自贸区获批意味着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将区域制度与国际经贸规则高标准对接,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特色的试点格局做出探索和深度尝试。目前,各自贸区已对试验区内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机制进行有步骤地改革,河南自贸区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创新探索亟待开展。本文将以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为切入点,对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进行剖析,希望引起学界对河南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预警制度构建问题的关注和探讨。

一、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法律定位

知识经济是以产权化的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占据国际市场最重要的手段,他们以核心技术专利为依托,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和转让知识产权获取经济收益,使之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日益激烈的知识产权较量中,除了改进和完善自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趋利避害,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有效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维护产业安全的基础性、前瞻性、预防性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预警包括预测和警示。目前,国内外对于知识产权预警并没有统一的概念,而且大多的概念也是侧重于专利预警这一方面。知识产权预警应该不仅是专利一个领域,知识产权的其它领域如商标、版权、域名等同样也存在大量的纠纷,纠纷不仅有诉讼纠纷,还有行政纠纷,而且知识产权预警也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它涉及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个主体,从预警层次上分也有国家预警、区域预警、行业预警、企业预警等多个层次。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知识产权预警,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主体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分析、整合,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监测、识别、分析,发布知识产权预警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预测和告警制度体系。

二、河南自贸区构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自贸区的健康发展亟需良好的法治环境,知识产权制度对提升自贸区水平意义重大。我国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但自贸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及预警机制有自身特点,在自贸区进行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创新,对竞争力的提升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构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我省企业规避侵权风险的关键步骤。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自身的专利和商标,部分企业甚至还没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因此,国际贸易中针对我国的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出现。构建知识产权相关的预警机制,可以事先做好侵权风险分析,帮助企业规避既有知识产权,降低因为侵权纠纷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协助企业在目标国设计成本较低的市场战略部署。

第二,构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我省自贸区集聚人才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优秀创新人才的自由流动是我省自贸区及区内企业短期获得竞争跨越式提升的最好途径。以发明专利为例,通过预警体系对专利进行分析,挖掘其发明人、权利人的背景信息,在必要时予以人才引进,对我省自贸区快速集聚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构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创新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我省很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构建能够协助企业在分析现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之上,探寻技术、信息空白,缩短科研实践,预测发展趋势,不仅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而且对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者技术,促进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大有裨益。

三、河南自贸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法律框架及具体内容

2008年“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列入河南省政府《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随后,自贸区申建呼声又起,如何从自贸区建设角度建构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目标且具有可行性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成为重中之重。

(一)多向度的主体制度

作为一个动态体系,笔者认为,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在知识产权预警体系中均扮演着主体角色。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在资源整合、信息收集、预警发布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统筹兼顾、优化资源配置。所以,政府在预警体系中的职能主要为组建专家顾问团队、制定预警战略、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围绕预警机制制定与实施必要的法律法规等。通过收集、整合、分析数据信息,与预先设定的考量指标进行对比,合理解决知识产权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企业防范风险提供参考。

由同类型企业自发组建的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组织在预警体系中起协调作用,主要是在会员企业之间进行预警信息的沟通和协调。但是,行业协会的自发性和民间性决定了它无法像政府那样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和统筹能力,无法独立建立起完善的预警体系;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封闭性使其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只局限于区域内的本行业现状,对其它领域、其他区域无法兼顾。因此,难以正确分析和判断千变万化的国内外技术市场走向以及知识产权信息,无法及时提出准确的预警信号和防范对策。

第三,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缺失,作为研发主体的企业,难以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进行科研、生产,在产品自主研发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侵权发生,从而导致知识产权纠纷和资源浪费。在知识产权预警体系中,我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依托产业链、产品、区域等关联性,树立预警意识,防范侵权风险,借助政府与行业协会搭建的预警平台,及时作出反应,降低维权成本。

(二)动态机制的具体内容

知识产权预警的动态机制包含信息收集制度、信息报送与反馈制度、信息分析与筛选机制、信息发布与警报机制,笔者重点从信息来源、信息分析及预警三个制度加以分析。

1.信息收集制度

预警实际上是通过将新获取信息与已有信息进行比对,发现可能触发危机的因素,从而发出警报的过程。如果没有及时而又充分的信息,知识产权分析和预警就是无本之木,难以及时奏效,因此,信息的收集与获取是影响预警效果的第一道因素。信息来源及收集渠道的合法性、信息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收集时间的及时性直接决定了预警发布是否及时、预警是否有效。

为确保信息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对于知识产权信息搜集的范围可包含:国内外和有关国际组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和发展战略;具体领域及相关行业某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相关企业在我国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据与对比;我国企业在具体领域的现状和不足;国内重大科技项目国内外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竞争对手基本信息及其技术开发路线;专利技术的生命周期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信息;相关国及竞争对手专利拥有情况和专利申请状况的分析;可能对我国企业未来形成威胁的知识产权事件等。

信息收集可以通过文献检索、数据库查询、与相关机构或企业直接沟通等手段,避免在信息获取阶段的违法可能性出现。在此阶段,必须建立本地区本行业乃至相关行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辨伪并实时更新。

2.信息分析与筛选机制

获取信息之后,还要对之进行必要的筛选整理,过滤掉虚假、重复、过时的数据,并启动分析程序。分析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论是基于数理统计建立模型,还是定性定量分析,抑或基于逻辑推理,目的是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具有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

至于如何发现风险焦点,目前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方法是将这些信息与预警指标进行比对,超出既定阈值则可以发布预警信号。这一做法的前提是预警指标的适当和准确。专利预警指标的制定需要参考具体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现状、国外具体采取的相关措施、本国目前的现实情况等,同时要注意管理上的动态化,根据专利技术研发状况和数据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另一方法是因时因事而异,对具体事件及其蕴含的信息进行个案分析,预测侵权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情形、侵权后果、司法成本以及当事人接受风险的底线等,评估的准确性取决于数据的准确以及分析能力。

3.信息发布与警报机制

通过信息分析和风险评估,如果预测属于正常状态,则需要继续监控和管理。如果存在发生侵权的可能,尤其是数据分析的结果超过预设阈值或符合法定情形时,则有必要依照法定程序向相关管理部门、企业或协会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紧急应对,消减风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行政管理优化与保障制度改革

1.提升行政、司法理念

正如前文所言,知识产权预警不可能由企业或行业协会独立完成,在这个动态体系中,各主体应当在政府主导力量的指引下,统筹兼顾、优化资源配置,密切合作。因此,在理念方面,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应一如既往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应整合现有资源,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的原则,确保预警动态机制的贯穿与落实,发布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态势报告,对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发布预警信号、制定应急预案,为个人、企业、行业的知识产权需求提供服务。

2.改革冗繁的行政管理模式

我国现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特点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冗繁。第一,机构复杂多元。目前涉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机构有十多个,各部门分别管理某一个领域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业务。第二,管理权与执法权一体化。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兼任行政管理和裁判官的角色,不仅解决着权利来源问题,如专利授权、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等,同时还负责权利争议的解决,如对知识产权案件进行调解、裁决及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复杂的管理体系优势在于分工细化,职责较明确,但会导致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成本过高、职能交叉以及缺乏监督。

按照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动态内容的运行规律,我国传统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技术、信息竞争局面,亟需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对不同知识产权部门进行集中管理的趋势。根据当前机构设置现状,可以充实完善知识产权局职能,为预警机制的协同管理铺平道路。

[1]张纪海.建立国家危机预警机制: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使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

[2][澳]罗伯特·希斯著,王成,宋炳辉,金瑛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1.

[3]邵际涛,贾海莹.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主体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6):5-6.

[4]肖海,陈寅.论建立中国知识产权预警机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2):91.

[5]宋小燕,宋伟.知识产权预警与应急机制研究[J].科技政策与管理,2007(04):55-58.

[6]张维平.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的理论构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7]曾令华,郭建平.构建中部地区专利预警机制有效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8):31-34.

[8]刘东霞.浅议河南省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zc—100)。

D923.4

A

2095-4379-(2017)30-0040-03

赵雅琦(198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讲师,河南自贸区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基地,成员,研究方向:民商法、知识产权法。

猜你喜欢
预警知识产权机制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