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方言程度副词“精”与“大”研究

2017-01-27 15:35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单音节淄博对称性

胡 静

(云南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语言文学研究

淄博方言程度副词“精”与“大”研究

胡 静

(云南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精”与“大”是淄博方言中常用的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意义的加深,在修饰单音节量度形容词上,具有对称性。其中“精”还可以修饰部分双音节形容词,这是淄博方言中特有的用法。在分析了“精”与“大”在淄博方言中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平面上的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了“精”与“大”的语法化过程。研究发现发展出表示程度范畴上的极限意义是“精”与“大”语法化为程度副词的关键。同时,还保留了其作为实词中的语义特征,即表示“量小”与“量大”,这也是“精”与“大”在修饰单音节量度形容词上具有对称性的原因。由于“小”用作程度副词时表示的是程度意义减少,在与“大”修饰同一个形容词时具有对称性,但用例极少。

淄博方言;程度副词;“精”与“大”

一、引言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区,下辖五区三县:张店区、淄川区、临淄区、博山区、周村区、桓台县、沂源县、高青县,每个区县的方言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可把淄博方言细分为三个片区,其中张店区、博山区、周村区、淄川区、沂源县属于冀鲁官话中的石济片中的聊泰小片;桓台县和高青县属于冀鲁官话中的沧惠片区中的章桓小片;临淄区属于胶辽官话中的东莱片区中的青临小片。[1](PB2)以淄博方言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内部划分,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方言区:南片、东片、西片。其中,南片方言区包括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县的西北部;东片方言区包括临淄区;西北片区包括张店区、周村区、桓台县、高青县。[2](P3)方言的区分显示的是淄博方言的内部差异与特色,但也有共性的特点。在程度副词“精”和“大”的使用上就具有很大普遍性,这两个程度副词是在淄博方言各个分区都普遍使用的词。

淄博方言程度副词中“精”与“大”是一对表示反义的程度副词,在与形容词搭配、句法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相同的用法。黄伯荣(1996)指出,在山东淄博、邹平方言中,“精”是用在某些形容词前边的副词,表示“非常”“十分”。它后边多是表示性状的形容词。这些词的反义词前边常用的副词是“大”。[3](P405)“精”与“大”在表示单音节量度形容词的程度上,具有对称性。那这种对称性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大”与“小”是一对反义词,且都有程度副词的用法,为什么不是“大”与“小”形成一组对称性的程度副词,而是“大”与“精”?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精”与“大”是如何在淄博方言中形成一对具有对称性的程度副词,两者在搭配上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二、“精”与“大”三个平面分析

(一)“精”与“大”的语义分析

“精”与“大”用作程度副词,修饰单音节性质形容词,表示程度加深,在山东方言中普遍存在。“精”用作程度副词修饰单音节形容词时的语义特征[+程度高][+量小][+细密]等;“大”用作程度副词的语义特征为[+程度高][+量大]等特征。也就是说,“精”与表示量小的单音节形容词组合,“大”与表示量大的单音节形容词组合。例如:

精细、精短、精近、精瘦

大粗、大长、大远、大胖

(二)“精”与“大”的语法分析

1.成分搭配分析

现代汉语中“精”没有程度副词的用法;“大”用作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的用例不是很多,如大吉大利、大红大紫、大红大绿、大冷(热)天的、大是大非、大慈大悲、大仁大义、大恩大德、大智大勇等。在淄博方言中,除了这些用法外,还可以修饰高、长、远、胖等单音节形容词。“精”所修饰的形容词则是“大”修饰的形容词的反义词,即矮、短、近、瘦等单音节形容词。“精”与“大”所修饰的这些单音节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示量度。因此,我们可以说淄博方言程度副词“精”与“大”在修饰单音节量度形容词上具有显著特色。

此外,不同于山东其它地区方言,在淄博方言中,“精”还可以和表示褒义的双音节形容词搭配,如:馍馍精白生、身体精壮实等。“精”的这种用法比较特殊,且不与“大”的用法形成对称性,因此暂不列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在淄博方言中,还可以通过形容词重叠、程度副词+形容词结构的重叠,来表示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例如:

精细细、精薄薄、精矮矮、精细精细的、精薄精薄的、精矮精矮的

大粗粗、大厚厚、大高高、大粗大粗的、大厚大厚的、大高大高的

对程度副词+形容词整个结构进行重叠,一般需要在后面加一个“的”字,表示重叠之后语气的结束。

此外,“精”与“大”修饰形容词常在所修饰的形容词后添加词缀成分或语气成分,如“价”“啊”“来”等。例如:

(1)俺不愿意上那里去,大远远价(的)。

(2)那条路大长长啊,走大时节。

2.句法成分分析

“精”“大”与所修饰形容词一般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

作谓语:

(3)他媳妇精年轻。/去那里的路大远(大远远)。

作定语:

(4)精细的绳子不好使。/大冷的天冻舍人。

作补语:

(5)她长时间不吃饭,饿得精瘦。/他吃得很多,长的大胖。

3.“精”与“大”语用分析

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状态时,往往带有一定的人的主观认识。程度副词所表示的程度量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精确的数值,而是人们对事物的主观认识与感受。因此程度副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在淄博方言程度副词中表现的较为明显。如本文所研究的“精”与“大”。

“精”与“大”做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在形容词后经常添加感叹词或者表示语气的词,带有明显的人的主观态度,增加了感叹语气。如添加“价”“的”“来”等词作为感叹标记。例如:

(6)这根绳子还大长(长)来。

(7)那件衣服大贵贵价,白买。

(8)你长得精瘦瘦滴,不用减肥。

由于“精”和“大”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时可以不添加感叹标记。

此外,在淄博方言中,程度副词+形容词结构后添加语气词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只存在于“精”和“大”修饰形容词结构中。如淄博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岗(岗着)”“着是”等词修饰形容词时,在形容词后也常添加语气词。例如:

(9)这个人卖的西瓜岗(岗着)甜连!

(10)这个人着是不行连!

通过添加语气词,与程度副词相结合,更加强调了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性质。上述例句中,如果用普通话来表达西瓜的甜、人的差劲,要用到“好”“很”或“太”等程度副词,如:

(11)这个人卖的西瓜好甜/很甜/太甜了!

(12)这个人太不行了!

对同一事物程度的认识,运用不同程度副词表达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季微(2011)指出“由于所使用的程度副词本身蕴含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程度的差异,使得整个句子显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4](P88)通过淄博方言程度副词和普通话的对比,可以看出,淄博方言程度副词在表达效果、感情色彩丰富等方面,要略好于普通话,这也是方言魅力所在。

三、淄博方言程度副词“精”与“大”的形成

(一)程度副词“精”的形成

“精”的本义为“纯净的好米”,用作名词。《论语·乡党》:“食不厌精。”刘宝楠正义:“精者,善米也。”从“纯净的好米”可以看出,“精”所表示的“米”是不含杂质的米,而精米往往是比较少的,蕴含一种量少的意义,表示“少而精”。

后发展出动词的用法,表示“使糙米变精米”,例如《楚辞·离骚》中“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蘼以为粻。”动词用法的“精”语义逐渐极端化,到元代发展出“光”的意义,这里的“光”表示“无、没有”。例如元代高文秀《黑旋风》中“还有精着腿,无个裤儿穿的。”从后面的“无个裤儿穿”可以推断出,“精着腿”意为“光着腿”。到《红楼梦》中,此种用法依然继续使用,如“难道他个女孩儿家,你还叫他赤身露体,精着来,光着去吗?”此句中,“精着来”与“光着去”相对应,“精”意为“光”,表示“无、没有”。

“精”从本义也发展出了形容词的用法,表示“精密、精细”。例如《公羊传·庄公十年》:“精着曰伐。”东汉何休注为“精,犹精密也。”东汉时期形容词“精”也发展出甚、极”的意义,例如《吕氏春秋·至忠》:“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东汉高诱注释到“精,犹甚。”从上面可以看出,“精”在语义上从表示“少而精”逐渐发展到极限程度。

句法条件上,由于“精”发展出“精密、精细”的意义,便经常与与之同义或类义的单音节形容词或动词连用。例如:

(13)好个精细的娘子,百伶百俐,又不枉做得一手好针线。(《金瓶梅》)

在这种句法环境下,双音节词义的发展逐渐偏向后一语素,前一语素表义功能减弱,但修饰力增强,使“精细”的词义主要由“细”承担,“精”则修饰“细”所表达的程度。这便是程度副词“精”形成的句法环境。

王虎(2011)讲到从“语义相宜性”角度看,“精”表示“甚、极”“无、没有”之意是其引申出程度副词“很”意的关键。[5]这正说明了“精”发展出“甚、极”“无、没有”是其语法化的语义条件。句法上,与同义或类义的单音节形容词或动词的连用,词汇意义的转移,是其发展成为程度副词的句法条件。

(二)程度副词“大”的形成

“大”的本义为形容事物在体积上、数量上、所占空间上等方面超过一般事物或超过所比较对象,是一种量范畴的大。在本义的基础上,从具体的量大逐渐发展为抽象的量大。[6]如“大”可以表示时间上、动作上、强度上的量大,进而发展为表示程度的量大和重要性的增加,也就是“大”用作程度副词的用法。

“大”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发展出程度副词的用法,例如:

(14)···祖丁大久,王其延父甲。大吉。(《合集》27363)

在甲骨文中,经常出现“大吉”的用法,表示非常吉利。[7]由此也发展出一个成语“大吉大利”,其中的“大”就是用作程度副词来修饰形容词。“大”用作程度副词的用法是从其形容词用法发展而来。在“大”的语义发展过程中,“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本身就包含一种超过的量,在之后的词义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时间、动作上,还是强度、程度上,都蕴含着量大这一因素。我们重点研究“大”发展成程度副词的用法。

语义上,我们已经知道量大这个因素使其词义从具体到抽象,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语法上,从修饰名词到修饰动词、形容词,搭配对象的扩大是其语法化发展的关键。

通过上述对“精”和“大”的语法化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其语法化为程度副词过程中,语义中都发展出表示程度深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发展出表示程度深的意义是其发展成为程度副词的关键。在分析了“精”与“大”的语法化过程之后,接下来我们分析另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与“大”形成反义程度副词的是“精”,而不是“小”?下面我们分析“小”的词义发展。

(三)“小”的程度副词用法

对于现代汉语中“大”“小”的对称与不对称性,很多学者都已经做过详细的讨论。在淄博方言中,“大”与“小”在用作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上,表现出了不对称性。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大”“小”用作程度副词时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

与“大”的词义发展过程类似,“小”的本义与“大”相反,形容事物在体积上、数量上、所占空间上等方面低于一般事物或超过所比较对象,是一种量范畴的小。随着语义的发展,从表示具体事物的小发展到表示抽象的小。

“小”表示程度义的用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如:

(15)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周易》)

(16)天节不远,五年复反,小凶则近,大凶则远。(《国语》)

例句(16)中“小凶”与“大凶”相对,表示“凶”的程度。此时,“小”已经虚化为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凶”。此后,“小”用作程度副词的用法逐渐发展,搭配成分也逐渐增多,如“小安”“小吉”;还可以修饰动词,如“小憩”“小倦”“小坐”等。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小”表示程度义的用法逐渐增多,如“小清新”“小贵 ”“小 帅”“小累 小困 ”等。

从“小”修饰的形容词、动词及其表达效果可以看出,加上“小”之后,表示“稍微有点儿”之义,程度上减少,语气上更加委婉。

四、淄博方言程度副词“精”“大”“小”用法比较

在淄博方言中,“小”的用法同普通话中的用法相同,用作程度副词时,也是只能修饰部分形容词。形容词受“小”修饰以后,所表示的语义程度会降低。而在淄博方言中,与“大”相对的“精”用作程度副词时的语法意义是表示程度的加深。如“精细”表示“很细”,“精瘦瘦”表示“很瘦很瘦”等。淄博方言中的“大”与“精”用作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的作用,都是对形容词的程度进行加深,相当于或大于普通话中“很”所表示的程度。程度副词“小”在淄博方言中的用法是表示程度的减少,在这个程度大、程度小这个范畴上,“大”与“小”可以形成一对反义词,如“大冷的天”;“天气有点儿小冷”。但并不是所有可以用“大”进行修饰的形容词都能相应地用“小”进行修饰,这就是“大”与“小”的不对称性。如上文中提到的“大粗(粗)”“大长(长)”、“大远(远)”“大胖(胖)”,是对“粗”“长”“远”“胖”所表示的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对其进行程度的降低会在“大”前面添加“不”字,构成“不大粗”“不大长”“不大胖”“不大远”,用否定的形式进行程度的减少,而不会用“小”表示。这种用法中形容词不能重叠,即不能说“不大粗粗”。

在淄博方言中,“精”与“大”都是表示程度的加深。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都发展出表示程度范畴的极限意义是其发展成程度副词的关键。“精”所修饰的单音节形容词正好与“大”所修饰的单音节形容词形成一对反义词。这是因为程度副词“精”与“大”在虚化过程中,语义上还保留了其作为实词时的语义特征。“精”用作实词的义项中,含有“少而精”“量少”“细密”等语义特征,当其用作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时,相应地也修饰带有这种语义特征的形容词。如“细”“近”“矮”“瘦”等词,都是量度上偏少的形容词。“大”的语义发展从表示事物具体的大,发展到表示抽象事物的大,贯穿其中的一个语义特征是“量大”,因此用作程度副词时,也相应地修饰表示“量大”的形容词。如“粗”“远”“高”“胖”等词,都是量度上偏大的形容词。所以说,“精”与“大”所修饰的单音节形容词可以形成一对反义词,这是由于“精”与“大”都发展出表示程度范畴上的极限意义,而且各自的语义特征中还残留着实词语义特征,即表示“量小”与“量大”。其本身在淄博方言的使用中实际上不是一对反义词,只能说在修饰单音节形容词这种用法上具有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小”与“大”在用法上无法形成对称的一组词。“小”用作程度副词时,表示的是程度意义的减少,只有在与“大”修饰同一个形容词,表示程度深与程度浅时具有对称性,这种用法在淄博方言中与普通话中相同,用例很少。

五、结语

淄博方言内部虽各有差异,但在程度副词“精”与“大”的使用上,具有共同性。“精”与“大”主要修饰单音节量度形容词,且具有对称性。这是因为“精”与“大”在发展成程度副词的用法时,都具有表达程度量大的语法意义;并且保留了自身用作实词时的语义特征,即表示[+量小]与[+量大],因此,“精”与“大”在修饰单音节量度形容词时,表现出对称性的特征。此外,在淄博方言中,“精”还可以修饰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大”则没有这种用法,普通话与其他方言中,也少有这种用法,体现了淄博方言的特色。形容词“小”用作程度副词时,表示程度意义上的量少,从这个角度来讲,与“大”具有对称性,但用例不多,且与普通话用法相同。

淄博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在整个副词体系中独具特色,本文讨论的“精”与“大”只是其中两例。因其在修饰单音节量度形容词上体现出对称性,便在分析语义、语法、语用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发展过程与内部原因进行分析,以究体现出对称性的原因。淄博方言中其他程度副词如“岗(岗着)”“较的是”“恺[khε42]”等词,都各具特色,以后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2]于中.淄博乡音乡俗[M].香港: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2002.

[3]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4]季薇.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5]王虎.程度副词“精”的来源和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6]赵倩.论“大”[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7]孙宝民.“大+VP”及其相关结构考察[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Jing”and“Da”are degree adverbs commonly used in Zibo dialect,which indicate the degree deepened,and they are symmetric in modifying monosyllabic quantitative adjectives.Besides,“Jing”can also be used to modify some two-syllable adjectives,which is a unique usage in Zibo dialect.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grammatical and pragmatic features of“Jing”and“Da”in Zibo dialect,we mak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Jing”and“Da”.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ultimate meaning in the category of degree is the key to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Jing”and“Da”.Meanwhile,they still retain their semantic features as content words,that is,“small”and“big”in quantity,which is also the reason why“ Jing” and“ Da” are symmetric in modifying monosyllabic quantitative adjectives.Because“Xiao”means the degree reduced as a degree adverb,it is symmetrical with“Da”in modifying the same adjective,but it is seldom used.

Zibo dialect;degree adverb;“Jing”and“Da”

H172.1

A

(2017)04-0047-05

2017-04-29

胡静(1991-),女,山东淄博人,云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词汇、方言研究。注:本文系云南大学文学院官乔中中文创新调查研究项目“淄博方言程度副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志红)

猜你喜欢
单音节淄博对称性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巧用对称性解题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山东淄博:“三云”活动助力复工复产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作品展示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第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
“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
巧用对称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