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通史》有关施耐庵记述商榷

2017-01-27 18:05莫其康
江苏地方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祖籍施耐庵通史

◎ 莫其康

《江苏通史》有关施耐庵记述商榷

◎ 莫其康

《江苏通史》是江苏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江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性通史,是集历史文献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史学巨著。现就《江苏通史》明清卷有关施耐庵记述内容奉上拙见。

一方面,将施耐庵记述为兴化白驹(今江苏大丰市白驹镇)人和将白驹场注成现属盐城市,皆不准确。拙作《古白驹场及施耐庵籍贯考辨》(《博览群书》2013年第2期)对此曾予研述。古白驹场与今白驹镇是两个概念,不能混同。一是成名时代不同。白驹场成名于元代,古白驹成名更早,白驹镇则成名于晚清。二是区位不同。从明嘉靖白驹场图和今白驹镇地图对比中可以看出,古白驹场域大部分在范公堤以西,今白驹镇域大部分在范公堤以东,场镇区位不同,仅有一小部分交叉,两者不能混淆。三是面积不等。据明嘉靖《两淮盐法志》记载:“白驹,距分司三百八十里、使司三百里。东北界于刘庄,东南界于草堰,西抵兴化海沟河。广二十四里,袤三十里。”可知,白驹场域面积此时约为180平方公里。据1988年底修编的《白驹镇志》记载:白驹镇“东西宽五点八公里,南北长十公里”,“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区划调整后对外公布的白驹镇总面积为113平方公里。可见,今白驹镇域面积与古白驹场域面积大相径庭,场镇不能混同。四是白驹场域大部分今天仍在兴化市域内。据《白驹镇志》载“宋元时期地方文献无征,白驹场西部具体边界不可考,但白驹场西部有盐灶应属于白驹场,是大体可信的”;又据清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卷一四境全图标记,范公堤以西的上五灶、下四灶等皆在兴化市境内,今新垛镇施家桥村无疑在白驹场域内。白驹场今跨越兴化、大丰两市,且大部分今天仍在兴化市,仅有一小部分属今盐城之大丰市。《明清卷》P278页末行将施耐庵记述为兴化白驹(今江苏大丰市白驹镇)人,P279页下注又将白驹场说成现属盐城市,皆不准确,应予更正。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施耐庵是兴化白驹场人,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大丰两市。

另一方面,将施耐庵祖籍说成“泰州海陵县”,也有违史实。施耐庵祖籍应该说是很清楚的,这里有施耐庵去世不久的明代早期文献可以佐证。明景泰四年(1455)淮南一鹤道人杨新撰《故处士施公墓志铭》明确记载:“处士施公,讳让,字以谦。鼻祖世居扬之兴化,后徙海陵白驹,本望族也。先公彦端,元至顺辛未进士,高尚不仕。国初,征书下至,坚辞不出,隐居著《水浒》自遣。积德累行,乡邻以贤德称。生以谦,少有操志。……”这是迄今为止记载施氏祖籍最早最直接的文献。至于《处士施廷佐墓志铭》(即施耐庵之曾孙施廷佐)云:“公讳口,字廷佐,祖籍姑苏,生高祖施公元德,于大元口口生(曾)祖彦端会元季兵起,播浙,(遂)家之。及世平,怀故居兴化,(还)白驹,生祖以谦。……”清咸丰《施氏族谱》卷首序中则说:“吾兴氏族,苏迁为多,白驹场施氏耐庵先生于洪武初由苏迁兴化,复由兴化徙居白驹场。”章太炎弟子、盐城前辈学者周梦庄先生在其所著《施耐庵事物杂考》中则认为“此乃受苏北大姓多由苏迁说之误”“施耐庵是兴化人可无疑”。以上所引两块墓志铭文清晰地提供了施家几代世系,充分说明“施耐庵无论祖籍,还是出生地都是兴化”是有可靠依据的。《明清卷》p279页下注将施耐庵祖籍说成“泰州海陵县”是有违史实的。何况,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那时根没有所谓“泰州海陵县”这样的称法。海陵县始建于西汉,五代杨吴武义二年析海陵北境招远场设兴化县,南唐升元元年又于海陵置泰州,海陵县为泰州治所。后周、两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泰州升为泰州路,海陵县为泰州路治所。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为泰州,海陵县随属扬州路。明洪武元年海陵县省入泰州,明代即不存在海陵县了,而“海陵”已习惯成为泰州、兴化等地的雅称,就如同称扬州为“广陵”、南京为“金陵”一样,兴化县衙前曾有匾额“海陵旧址”“昭阳采邑”即是此意。“海陵白驹”并非是“海陵县”的“白驹”,而是使用的兴化县的雅称。

《江苏通史》尽管在关施耐庵记述中不尽如人意,但整体瑕不掩瑜。建议启动修订再版工作时,集思广益,臻于完善,以精品力著传世!

猜你喜欢
祖籍施耐庵通史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北齐医学家徐之才籍贯问题辑考
施耐庵巧用对联治病
新加坡华人语句称呼形式的改変和归属意识的确立
唐朝皇室祖籍问题辩证
新竹市世居家族之祖籍空间分布特色
罗贯中与施耐庵(上)
无巧不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