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2017-01-27 22:04丁理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受众时代

文/丁理

无论身处各行各业,新闻传播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极大程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和产业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感,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强烈冲击,与此同时,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媒体人参与新闻的传播,新闻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亲民。面对这个新媒体当家作主的年代,人们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1.关于新媒体

1.1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而言的。它主要是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互联网渠道,将资讯信息与现代的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数字报刊、电脑等设备进行信息的分散传播,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强烈需求。由于新媒体传播渠道和设备的普及以及发展,人们想要获取新闻,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文化。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而言,新媒体传播更加数字化、高端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了解新闻并且分享新闻。在这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2 新媒体的特点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想要获取信息不再趋于集中报刊书籍,难以有大量空闲时间专注于电视新闻。在这样的一个高速消费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就能够使受众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及认可。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大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更多样化的趣味性都使新闻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传统书籍已经从实物转移到网络,新媒体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可以为受众提供海量信息,迎合了时代需求,提高了互动性。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2.1 传播实效性

一则新闻想要进行传播,传统的渠道就是电视和书籍报刊。书籍和报刊往往是报道的前一天的内容,甚至是更长时间之前发生的社会形态,有效时间内受众看到新闻时,早已是时过境迁,其时效性差强人意。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标志性特点,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获得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开放性和独立性的操作系统,操控界面逐渐趋向人性化,为媒体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以迎合时代及公众对媒体服务方式的需求。

2.2 新闻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更加注重互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受众群体不再是单向地接收讯息,而是更加关注于自身的想法,这种互动性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所欠缺的。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使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形式得以突破,产生了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在评论区里,人们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自由发挥个性话语权,在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布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传播方式直接提高了新闻的互动性和沟通性,可以说新闻传播从高高在上的分享者,成为了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的桥梁,变得更加亲民。

2.3 传播即时性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之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具有即时性。传统的新闻传播一般都是有固定的时间段的,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七点准时开始,那么人们想要从中获得讯息,就必须在这个固定的时间段专门去关注电视台的播出。但是在新媒体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很难有固定的闲散时间来获取新闻资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反而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新媒体技术将不同终端媒介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并存储,并放到新闻平台上呈现。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刷新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可以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进行新闻信息的阅读和传播。因此,新媒体及时性、便捷性的传播特点正好满足了新时代广大用户的需求。

3.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新闻传播的改革与创新

3.1 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要想在自媒体的时代,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就可以从电视入手。传统情况下,人们获取资讯最主要的渠道就是电视,现在新闻节目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举例来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原来只能看直播的《新闻联播》已经发展到可以看点播,随时随地想看就看,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而且以前人们只能看到电视中播出的新闻内容,但是随着网络电视的出现,为群众开拓了新的视野,观众甚至可以看到所有自己青睐的新闻,这就是对传统的电视播放新闻的巨大冲击。

现阶段,很多新闻媒体都着力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有专门的网络留言区或者评论区,以此来实现新闻传播和受众之间的无缝对接。那么在这个沟通交流的流程里,新闻传播的采编人员可以站在受众的角度,了解受众所需,对于普通民众提出的观点以及意见,要及时地判别和采纳,使新闻能够真正地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服务。另外,相关的新闻工作人员,也要弥补之前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的不足,比如新闻报导是否属实、是否全面、更新是否迅速等等,针对这些以往容易出现的偏差和错误,相关工作者应当更加负责任。

3.2 着力挖掘新闻价值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的新闻,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最终并没有成为新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没有价值。由于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制造者,所以很多新闻的事实性有待考证,相关工作者在采集新闻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剔除假新闻,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传播。

我们是新时代的自媒体人,发布消息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对新闻内容避免过度修饰,保证其真实性,发挥社会正能量,时刻想到自己传播的新闻讯息的真实性应该远远大于普通大众所传播的新闻,将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到新的高度。

3.3 关注群众阅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言论自由度的上升,新闻发布的数量每时每刻都在剧增,一定程度上对于人们的阅读效果产生了影响,而且如果读者想要寻找一则新闻,那么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另外,各个媒体对于同一事件可能都会进行报道,那么所发布的新闻数量也是庞大的,各大媒体所描述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下,人们想要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情况,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媒体从业者发布新闻,首先要分析适合读者的阅读方式,比如按照新闻的判别标准进行分类,或者是对相同的新闻内容进行精简和归纳,然后进行发布,这样就能够保证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篇资讯新闻,而且是更加精简、有重点的新闻内容。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遵循其阅读习惯来进行新闻的报道与传播,也能使新闻的报道过程变得井井有条、更有效率,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不仅能够减轻其工作压力,而且使其工作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总之,新媒体时代之下,新闻工作者更要关注受众的感受,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也要把读者放在第一位。

3.4 强调个人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

新媒体环境中,对于新闻传播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相关专业人员而言,当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闻消息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谨慎判别,择优传播,对所有发布的新闻消息一定要做到负责任、三思后行,不能过分地渲染与夸张,哗众取宠,更不能发布一些与事实相悖的言论。所以,新媒体环境之下,要着力强调个人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另外,无论是何时何地进行新闻传播的时候,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保护相关人的隐私。

结语

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对于传统的新闻传播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也是一个机遇与转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相关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在解放思想的同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在新环境之下接受新事物与新观点,回归新闻的本身,注重其实效性与真实性,加强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创新,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真正地在提高自己工作效率之余,挖掘新闻的最大价值。

[1] 顾才铭.共享社区:新媒体时代体育赛事推广模式选择——兼谈青奥会的推广[J].浙江体育科学,2014(03).

[2] 黄思琪.从两个国家形象片的传播效果看国家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努力方向[J].新闻传播,2014(08).

[3] 李迪.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手机客户端优劣势分析——以腾讯新闻和人民日报客户端为例[J].新闻传播,2015(10).

[4] 王霄.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创新点在哪?——手机新闻客户端迅猛发展带来的五点启示[J].政治指导员,2015(02).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受众时代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带刺的苍耳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夏佛经的传播方式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