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可行路径
——以湖南电视台《新闻大求真》节目为例

2017-01-27 22:04龙月玥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求真类节目主持人

文/龙月玥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日益频繁,谣言与真相之间的界定更加模糊,尤其是对于普通受众而言,很难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判断某一现象的真实性。基于此,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新闻大求真》节目,在节目当中针对不同的言论观点进行证实,当前,国内不少同类节目都借鉴了美国《流言终结者》,并实现了节目风格的本土化发展。虽然节目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由于此类节目尚不具备完善的制作和传播机制,因此在受众传播方面还有不少有待完善之处,以下将结合《新闻大求真》找出节目制作中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新闻大求真》节目传播存在的问题

1.1 节目内容的严谨性不足

《新闻大求真》在节目模式上借鉴了《流言终结者》,两档节目的最终目的都是揭示事物真相,同时也涉及一定的话题类节目,在话题选择上以是都具备受众吸引力为主。同时,湖南台还充分结合自由明星资源,在节目中邀请明星或者网红参与,以提高节目收视率。节目内容则被设计为情景剧,通过明星的“生活情境演出”引出当期话题,而主持人则会和嘉宾一道对“流言”进行推导和验证。

真相的探索过程往往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在《新闻大求真》节目中,由于节目时间限制实验环节较为仓促,仅仅展示成果,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主持人或嘉宾专业性不足,只能按照剧情设计发挥,不少嘉宾对于流言事件甚至从未听说,但是为了增加节目可视性也会转变为“专家角色”。这样的设计往往使观众对节目的专业性产生质疑,虽然节目娱乐性较强,但是专业性不足也会背离其作为科普类节目的初衷。还有一些新闻话题在追热点的过程中有可能与其他媒体产生重复,进而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1.2 传播效果逊于新媒体

在网络环境下,流言传播速度往往令人震惊,与网络媒体相比,电视观众的范围往往过小,传播范围有限,而且在电视节目播出中不具备即时互动性,从而削弱了节目的传播能效。从这一点来看,《新闻大求真》在舆论导向方面与新媒体还有一定距离,而起而在节目表现形式上过于单一,选题较为单调,这些都会节目传播造成不利影响。

2.《新闻大求真》节目传播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节目先天不足

《新闻大求真》节目播出时间在18:00,时间固定,而且属于线性播出,节目长度为半小时。通常来说,这个时间段不少观众都是刚刚下班,或者在家准备晚饭,进而形成观众与节目错过。而且在台网联动中《新闻大求真》与网络受众的互动不足,网络“粉丝量”相对不足。《新闻大求真》的微博发布时间一般集中在每天的15:00-17:00,从其微博评论和转载量来看,很少有高于50的情况。而且节目微博多为自动发布,很少有专人与观众进行互动,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在网络中形成舆论引导等。《新闻大求真》虽然已在爱奇艺、乐视等视频网站发布,但是由于节目本身影响力不高,因此网站并未对其进行重磅推荐,这也影响了节目的有效传播。

2.2 投入成本有限

《新闻大求真》对于节目可视性较为关注,在节目制作中千方百计吸引观众注意力,但是由于国内辟谣类节目本身起步稍晚,尚未形成完善的运作模式,公众对于科学求知的需求并不迫切,因此在受众群体方面稳定性较差,尚未培养出大量的节目“铁杆粉丝”。而且受节目播出时间的影响,在内容设计上娱乐元素过重,这就造成节目招商难度增加,因此节目设置场景、专家团队助阵以及实验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

2.3 “媒介融合”意识缺失

《新闻大求真》虽然在微信、微博等媒体上有官方账号,但是其“吸粉”作用却并不明显,账号关注度不足。节目仅将这些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渠道之一,对于受众反馈不能进行及时互动,从而使节目的网络互动性不足。节目虽然有不少富与创新精神的采编人员,但是在节目制作上仍以传统形式为主,难以体现出媒介融合特色,影响了节目的有效传播。

3.提高《新闻大求真》节目传播效果的可行路径

3.1 坚持娱乐性与科学性并重

“科学”总会给人以“严谨”“严肃”“规范”“专业”的直觉,与当前火爆的综艺类节目相比,科学求证类节目显然在娱乐减压方面不占优势。而湖南台向来以时尚娱乐为亮点,因此在《新闻大求真》中也秉承了湖南台特有的娱乐风个,使观众对科学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传统认知中,通过带有娱乐性的节目编排实现科学内容的传播,增加节目活泼性、娱乐性的同时,也能够使受众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并形成深刻的观看印象。在科学节目的娱乐化运作中,节目还通过专业化的科学实验吸引受众关注,这些实验带有鲜明的表演性,在节目中注重观众认知的引导,但是由于实验团队专业性不足,不少观众对实验结果的权威性表示质疑。节目中也会穿插一些专家采访的短片,对实验内容或者科学现象进行讲解,但是这些专家本身不具备娱乐表演经验,因此又会使节目重新陷于过于严肃刻板的窠臼中。

《新闻大求真》传播效果的提高,必须突出实验团队的专业性,同时也要体现其娱乐性,使观众能够在节目中获得放松,同时又能实现辟谣求真的目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需要对节目主持人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减少其节目比重,在实验进行中需要主持人和专家协调分工,主持人能够以观众站位参与实验,主要目的在于对实验环节和现象进行解说,从而起到节目串联作用。实验具体步骤由专家操作,从而保证节目科学严谨。二是进一步提高专家团队和主持人的互动频率,主持人要着力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对节目选题有一定了解,尤其的熟悉其中的背景知识;其次,培养实验团队的娱乐表演水平。三是为专家级主持人预留更多的互动时间。在央视同类节目《原来如此》中,主持人与专家团队共同做表演型求证,但是由于双方在节目前缺乏有效沟通、默契不足,再加上主持人专业能力缺失,造成双方互动性较差,这一点对节目的收视率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新闻大求真》中要注意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3.2 通过“台网联动”提高节目传播效果

醉着网络传媒受众的不断增加,《新闻大求真》在注重电视传播渠道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新媒体提高节目传播效率,以此适应广大受众多元信息猎取方式。节目组需要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号对节目进行推广,同时注重于同类电视节目公众号的互动,如央视的《是真的吗》、安徽卫视的《谣言终结者》等,通过公众号互动有利于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增加公众号每日发布信息发布量,尤其需要在每晚21:00前更新内容,提高受众点击量。在节目中可以邀请一些当红明星或者网络红人,或者与其公众号就行互动。结合节目内容确定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增加节目特点。在赞助商选择上以生活用品商家为主,不但与节目受众面较为契合,同时还能够为节目赞助一定的活动奖品。

3.3 合理利用“自媒体”资源

《新闻大求真》节目组要积极与用户互动,尤其是在自媒体平台上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各类意见和建议进行互动回复。同时面向广大自媒体征集节目话题,丰富话题选择范围。结合网友互动内容制作一些特别节目,将热心网友邀请到节目现场,参与节目表演或者与嘉宾进行互动,形式多样的自媒体资源有利于提高节目传播效果。

结语

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生升级,科学与文化之间脱节现象日益严重。电视作为受众面广泛的传统媒体,在科普求真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新闻大求真》传播效果的提高,需要对节目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有客观全面的了解,积极转变节目制作理念,提高节目制作质量,逐步树立起鲜明的节目风格,积极借鉴同类节目的成功经验,力争将辟谣求真类节目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1] 熊朝莹.电视求真节目:以科学实验求证传言[J].青年记者,2015(02).

[2] 姬祥祥.《新闻大求真》:电视新闻节目的新范例——“限娱令”背景下省级卫视新闻类节目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04).

[3] 万嘉懿.科学求证类节目《是真的吗》的创新与探索[J].新闻世界,2015(04).

[4] 姜煜华.试论我国辟谣求证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电视,2014(10).

[5] 李勇,程前.求证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路径及瓶颈——以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为例[J].声屏世界,2015(12).

猜你喜欢
求真类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张锦绣
阎生德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漂洋过海赴少林 一文不名求真功从少林洋弟子到一国外长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