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2017-01-27 22:04孙婷婷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工作者环境信息

文/孙婷婷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等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新媒体环境逐步形成,在这种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由幕后开始转向台前,编辑技术要求由单一趋向复合,编辑工作环境更加多元、复杂,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寻找对策,对提高新闻编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尝试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挑战与发展进行研究。

2.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新闻编辑工作的控制权被削弱

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拥有对新闻信息的优势控制权,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发布不再是新闻编辑的专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等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人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制作与传播者,新闻编辑工作的控制权被削弱,对新闻信息的控制力大大降低,以往哪些新闻信息可以发,哪些不可以发、哪些信息可以编辑、哪些信息被屏蔽等多数取决于新闻编辑的取舍,而这些控制权恰恰被新媒体环境所冲击。新闻编辑控制权的削弱也反映出信息资源的丰富,传统新闻编辑掌握信息资源的主导优势丧失,各类信息资源时时处处都能够便捷地被推送到社会,成为“主流”新闻发布的“竞争者”,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如果社会已经形成舆论热点,而主流新闻编辑工作跟进不及时就容易形成新闻被动,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2.2 新闻编辑工作“台前”技能不足

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主要是在幕后,这种工作方式与记者互动为主,不要求编辑工作者与一线群众直接交流互动。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传播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一些热点问题需要及时给予新闻解读与回应,这就要求编辑工作开始由幕后转向台前,直接参与到一线采访,并即时进行采、编、播、控等工作,以适应新闻传播的快捷性。这恰恰给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闻编辑工作要具有与社会良性互动的能力,以果断、科学应对各种突出发的新闻事件。

2.3 新闻编辑工作受到外界干扰增多

新闻编辑工作具有自己的职业精神,强调以服务新闻大众为宗旨,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原则等。职业精神的坚守对增强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工作责任感与践行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新闻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在幕后开展工作,受外界的干扰比较小,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直接面向大众的社会环境在有利于丰富新闻资源的同时,也极易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受经济利益诱惑而采取并发布具有感情色彩、诱导性比较强的扩大新闻,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外,新闻编辑工作除了专业人员以外,群众也可以参与其中,而对于新闻编辑缺乏职业精神约束的群众,在受到各种利益因素诱惑的情况下,也极易传播不客观、不完整的新闻信息,造成诸多社会问题。

2.4 新闻编辑工作社会责任被消解

新闻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其中包含让受众获得知晓权,并根据情况变化而做出反应,发挥新闻工作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的社会责任依然存在,且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用新闻编辑工作社会责任来衡量当前新闻编辑工作,也反映出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对于暴力新闻的不恰当传播导致了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对诈骗新闻的不科学报道引发系列诈骗案件等。这反映出新闻编辑工作在对信息本身进行编辑把握的同时,没有对社会责任进行周密的考虑,导致出现一些社会问题。新闻编辑工作需要深度把握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两者的关系,理清边界,避免因为审视不清导致社会问题。

3.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

3.1 新闻编辑工作应突出产品市场管理理念

新媒体环境使新闻编辑工作由幕后转向台前,这不仅是对编辑工作自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编辑工作迎合社会需求提出了要求。新闻编辑工作已不再是发布新闻的绝对控制者,传播哪些内容,不传播哪些内容,新闻编辑工作者依然不能全面控制。如何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新闻的市场接受度,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把新闻作为产品对待,以市场需求作为新闻产品制作的出发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前社会所关注的、需求的热点,再对相关新闻信息进行编辑发布,这样才能迎合社会需求,提高新闻编辑的社会有效性。不可否认的是,一味地迎合社会需求,必然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如不良的社会需求满足势必导致不良结果的出现。因此,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本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服务社会大局出发,编辑具有引导、帮助性的新闻,以解读热点、剖析原因等方式引导社会大众积极认知。

3.2 提升新闻编辑工作台前综合技能

新闻编辑的台前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一是要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新闻整合能力。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新闻信息五花八门,且数量庞大,需要新闻编辑者进行整合,将一些散乱、无意义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有价值的新闻。二是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增强互动性,就要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沟通能力,要熟练掌握通过微信、微博、QQ、e-mail等方式与社会互动,收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行编辑整理并发布。要善于进行现场直播沟通,具有控制现场采访互动的控制力和沟通力,以引导组织好新闻直播的价值性。三是要具有提高受众新闻解读水平的能力。新闻编辑工作的效果不仅仅单一地体现在新闻发布上,更体现在新闻的受众上,对于受众群体,如果不具有相对应的新闻解读力,新闻编辑的效果也就无法有效体现,因此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具有提高受众新闻解读水平的能力。

3.3 新闻编辑工作注重实践与工作相结合

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不与社会直接接触,而是通过记者收集材料,并进行加工编辑,但是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需要与社会接触、互动,需要形成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走入实践,从实践中体验新闻信息的鲜活性、真实性,这样编辑出的新闻才具有价值。如果新闻编辑工作没有接触实践,那么对于一些新闻的编辑就会出现失真的问题,进而引发系列社会问题。从实践中体验新闻既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负责,也是对新闻社会作用的全面了解,如果新闻编辑工作者没有这种体验,那么新闻稿就不会生动地反映新闻的特征,甚至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状况。

3.4 新闻编辑工作应提高信息应用与知识管理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多元、复杂、量大是主要的特征,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从繁杂的信息中理清新闻报告的主脉络,能够从庞大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点,以形成有效的新闻。同时,要加强知识管理,对于新媒体环境,新闻编辑工作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情况复杂多样,而对于这些情况的深刻理解,需要具有综合性比较强的知识储备,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不断地加强知识学习,并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学习系统,以保证新闻编辑能力的持续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3.5 强化职业道德,注重社会责任

职业道德是工作开展的基石。新媒体时代下,面对各种利益诱惑,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新闻编辑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讲座、交流、社会实践、建章立制等方式,提高新闻编辑工作者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认清职业道德行为表现,规范约束自身行为,同时,强化新闻编辑工作者社会责任感,强化新闻责任与社会责任联合教育,实现新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

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变革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方式在当前已经无法有效适应,必须进行有效的变革,特别是针对新媒体时代的技术特点,加强新闻编辑工作的思想、技术、知识、制度等所方面的建设工作,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此外,新闻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服务社会的属性、责任不会改变,在推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同时,要强化新闻编辑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职责,规范编辑行为,确保新闻编辑工作能够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1] 王健敏.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7.10.

[2] 刘轶男.如何创新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J].科技传播,2015.1.

[3] 左莹.数字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6.5.

[4] 冉美玲.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创新策略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7.10.

猜你喜欢
工作者环境信息
关爱工作者之歌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致敬科技工作者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环境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