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的路径研究

2017-01-27 22:59罗文平
唐都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过程语文

罗文平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博士论坛】

唯物辩证法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的路径研究

罗文平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语文教育与唯物辩证法之间可架起一座桥梁,彼此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育。两者结合的路径主要有 :语文教育内容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分别从识字教育、文学教育和语言的运用方面展现其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语文教育过程的唯物辩证法规律,揭示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用;语文教育反思中的唯物辩证法;语文教育研究中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同时,要避免唯物辩证法与语文教育结合中的两种错误倾向。

唯物辩证法;语文教育;结合路径;内容与过程;反思与研究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观察社会、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论基础,它可以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语文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活动,需要有效的方法论做指导。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就指出 :“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1]。那么,这两者能否结合呢?又该以何种形式结合呢?本文拟就两者结合的路径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一、唯物辩证法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的一个创举,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大的方面来看,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征及其方向;从小的方面来看,它对于人们的实际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也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原则。从方法论角度分析,唯物辩证法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它的实践性。它告诉我们,人类是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改变了世界,人类的认识也伴随着实践的深化而发展。其次是它的历史性。它告诉我们,真理总是相对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没有绝对的永恒的真理。最后是它的思维特点。它告诉我们,思考问题、研究事物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把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为客观、深入地认识事物奠定了基础。

语文教育是我国的母语教育,其地位极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如何进行语文教育的实践?如何进行语文教育的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虽然人人都能在语文这个话题上发表一些高见,但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蓄积、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何况对于任何事物来说,摧毁起来容易,要建设就困难重重。语文教育也正处在这么一个尴尬的境地。语文教育的内容非常庞杂,文史哲交融于一体,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语文教育的过程又无定法,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因环境而异,有时让教师们感到不知所措。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有时大家都付出了不少努力却收效甚微,这让教师、学生、家长都颇感困惑……以上列举的只是冰山一角,要想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论的利器,这件利器非唯物辩证法莫属,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历史证明了的有效的方法论工具,把它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将会使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走进一片新天地。

二、唯物辩证法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唯物辩证法与语文教育相结合有其必要性,也具备了可行性。从语文教育的内容到语文教育的过程再到语文教育的研究,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契合点,这就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

(一)语文教育内容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语文教育内容一般包括文字的识写、文学的阅读以及语言的运用等,这些内容有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如果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能使之相结合,对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内容,更好地运用内容,更快地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1.汉字教育

识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识字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语文基础。能认识更多的字,能运用更多的字,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我国的许多汉字中就包含着辩证法思想。《老子》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之中的“冲”字,两点水,上面一点为阴,重浊而降;下面一点为阳,轻清而上浮,阴阳二气于中交汇,而为中和之气,即为“冲”字的解释。再如“忌”字,“心”被“己”完全占据,哪里还容得下他人?“忌”字的排他性内涵就出来了。还有像“夯”“贪”“功”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这不仅使汉字更形象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而且让学生们领悟了其中的意味,具有了思想教育意义。

2.文学教育

我国的语文教育主要是借助文学作品展开的,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有着更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课外读本中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的都有,它们大都文质兼美,即不仅给人形式上的美感,而且,内容也是有深度、有积极意义的。作品的内涵里就渗透了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法。虽然,这其中也是各显神通、各具特色,但,唯物辩证法无疑是一条主线,从古至今,概莫如此。我国古代就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尤其以道家学说最为显著,比如老子的名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短短一句话就把两个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清楚地描绘出来了。《礼记·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此“学”、“教”都意味着暂时的平衡,“知不足”、“知困”意味着不平衡,“自反”、“自强”则意味着新的平衡[3]42。《学记》还说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教师有必要“知其心”,即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接受程度,就是说从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出发,这是唯物主义的[3]44。还有王充的《论衡》等,都有着破除唯心臆想、追求客观的唯物主义精神。虽然,在人类文学的百花园中,各种唯心主义思想流派也是其中的朵朵小花,但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思想无疑是主流。在语文教育中,教师更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各种思想流派进行有效甄别。

3.语言运用

这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写作。无论是说还是写,都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唯物辩证法就显得必不可少,否则,说话时容易漏洞百出,写作时也容易缺乏说服力。“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作为语言表达的说话和写作都是思维运作的结果,而思维是在一定思想方法指导下的脑力活动。可见,在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训练中,教师对学生加强唯物辩证法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我国的语文教育进程中,古代的语文教育内容是文史哲不分家的。近现代以来,虽然各学科越分越细,但也绝非泾渭分明,仍是相互渗透的。所以,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依然和语文教育有着宽广的结合空间。

(二)语文教育过程的唯物辩证法规律

语文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取得更大成效,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其中的三大规律,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都将对语文教育过程的优化、高效起到促进作用。

1.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语文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矛盾,比如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水平与语言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理解能力与文学作品内涵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有的是当前能解决的,有的只能留待日后才能完全解决,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教师该怎么办?这时候,教师就有必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加以分析和解决。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找到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教育内容中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毛泽东同志讲得很清楚,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的主要的矛盾方面决定的。”[4]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处理语文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果在某个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学作品的内涵之间的矛盾最突出,教师就把它当作主要矛盾。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欠缺,如果不是因为个体成熟阶段方面的原因,那就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和相应的训练。教师就要加强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通过阅读实践使学生掌握这些实用的方法,并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假以时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会有较大提升。这个主要矛盾也将迎刃而解了,教师又可以腾出功夫来解决另一个矛盾。

2.语文教育过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语文教育的过程主要是提高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过程,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某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实现一定阶段上的质变,由此,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更高层次迈进。就拿写作能力来说吧,学生起初只能写一小段话,通过有效的训练,能写出一篇由几段话构成的短文,再进一步发展,能写出更长的文章,而且,词汇也丰富了,语句表达也精彩了……这些“质变”的取得离不开“量”的积累。“质变本身带有突然性,我们通常把质变表述为突变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它的发生也并不是偶然的、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量变的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合乎规律的发生的。”[5]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更好地进行积累呢?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各种谋篇布局的方法。教师还应对写作方法进行有效地指导,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写作,并且持之以恒。有了扎扎实实地积累的功夫,还愁学生在写作能力上不能提高吗?因为这是质量互变规律下的一种必然。

3.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在我们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语文教育的这个特点让许多人困惑不已。因为语文能力提高起来慢,有的学生就干脆放弃,转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别的见效快的科目。就连有些教师也为此丧失信心,对于那些在语文学习方面久不见效的学生,也是听之任之,内心已把他们打入“不可救药”之列。之所以会有这些错误的想法、做法,主要还是不懂得否定之否定规律所致。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6]语文能力的提高过程也如此。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他们就会坚信,只要坚持付出就会取得进步;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他们就会知道,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曲折的过程。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了对未来成功的追求。所以,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拿起这个有效的工具,也要让学生掌握这个有效的工具,它不仅仅是在语文学习方面,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语文教育反思中的唯物辩证法

语文课上完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工作的结束,及时反思语文教育的全过程是语文教师应扎实去做的额外工作,而且这是进一步提升自己语文教育能力的必经之路。如何进行语文教育反思?这也离不开唯物辩证法。

语文教育反思需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语文教师就应通过教育过程中的种种联系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首先是语文教育系统内在的联系。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是四个基本要素,一次教学就是这个系统的一个循环。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是否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比如,备好课、了解学生以及其他相关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效?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在利用和影响教学环境方面是否到位?等等,通过这种种联系,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规律,这也是语文教师深化对语文教育认识的过程。其次是语文教育系统外在的联系。比如,学校的学习风气、学生的家庭状况、周边的社会环境等,这些是更难控制的因素,要能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利用,找到其中的消极因素尽力克服。语文教育反思应以内在联系为主,兼顾外在联系,语文教师应在联系中反思自身教学的得失,从中悟出语文教育的真谛。

语文教育反思需要运用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之中。所以,语文教师在教育反思中也应有发展的观点。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教学,既看到教学中的闪光点,又不回避教学中的缺点,而且把克服这些缺点作为继续前进的垫脚石。语文教师也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应把他们看成独特、鲜活的生命体,应相信他们将不断进步,即使这一过程伴随着一些过失,也不应失去对他们的信心,因为这些过失是他们成长道路中必不可少的经历。有了这种发展的眼光,语文教师就不会因为学生一时一事的不如自己意而失去理性的判断,做出情绪化的反应。语文教师还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教材、看待教学理念、方法,不让自己停滞、僵化,而是与时俱进,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进行适度的调整,使自己的教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可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于语文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是多么重要。语文教师只有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才能从中获得真知,才能为自己的不断提升筑牢根基。

(四)语文教育研究中的唯物辩证法运用

语文教育研究比起语文教学来应是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如果说语文教学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那么,语文教育研究则是回答为什么这么做,要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有正确、有效的方法论做指导,唯物辩证法就是语文教育研究中非常有用的指导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各种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联系中揭示其中的本质,从种种偶然性中发现其中的必然性,并把这些发现上升为理论加以阐释。为此,语文教育研究者要深入语文教育第一线,或亲身体验,或现场观察,或与师生交流,借此了解语文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作详细、深入分析之后,结合有关理论和个人的思考,做出总结性的论述,形成一套理论话语,但这并不是研究的终点。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一条正确的探索路线,即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无限循环的。当研究者已有了一定的理论创见之后,还要用语文教育的实践去检验,在实践中发现了新问题再对理论作补充、修改。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推动理论和实践都向前发展。“在这方面,我们通常称之为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科学的开端问题,而且直接把逻辑和历史在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为辩证地、理论地掌握认识对象的整体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7]语文教育研究者只有遵循这条正确的方法论路线,才能真正研究出有用的成果。脱离了这条研究路线,只是从国外拿来一些所谓新理念,然后嫁接到虚幻的语文教育现场,最后形成一套奇谈怪论,这只能带来研究的虚假繁荣,对于语文教育没有半点益处。因此,语文教育研究应植根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土壤,紧密联系语文教育实践,深入地研究、分析,运用我国独特的话语,作出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表述。这样,语文教育研究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三、唯物辩证法与语文教育结合中应避免的两种倾向

(一)回避、忌讳唯物辩证法

也许是过去在某些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恰当的过度宣传,致使有的人对于相关理论产生逆反情绪,对它抱有一种回避的态度;也兴许是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曾几何时,西方的各种思潮涌入国内,一些人因此常把某国某理论挂在嘴边,文章也尽是西方的那一套,在这种大背景下,有的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倒有落伍之感,转而也把它束之高阁,这些都是不对的。不恰当地宣传固然不对,但明明是正确的理论、方法也由此忌讳,更是不对。唯物辩证法追求的是客观、是对真理的探索,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加以坚持,并在实践中大胆地加以运用。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积极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解决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使语文教育的实践和理论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生搬硬套唯物辩证法

我们说,照搬西方的各种学说是不对的,而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不行的。在我国学术界,也曾有一个时期确实如此,这不只是对当时的研究造成很大损害,而且还产生了很大的后遗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当代的条件下坚持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论基础和辩证法内容的统一,而不能离开哲学基本问题去看待辩证法,又离开辩证法去看待哲学基本问题。”[8]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真正理解唯物辩证法,包括它的内容、范畴以及运用的方法。其次,要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合理地加以运用,适用的地方就用,不适用的地方再另想他法。总之,目的不是用不用唯物辩证法,而是能不能找寻到关于语文教育的真理。

以上是在语文教育中容易出现的对待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极端,它们都不是对待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方法,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都应尽力避免。

四、结语

语文教育是我国的母语教育,它已超越了学科教育的范畴,具有国家的文化战略层面的意义。语文教育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文化未来的影响力。我们倡导把语文教育与唯物辩证法相结合就是要达到使语文教育提质增效的目的。只有这样,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才会有可靠的基础。唯物辩证法作为被无数实践检验了的正确方法一定能担当此任,我们坚信这点!

[1]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35.

[2] 黄元吉.道德经精义[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112.

[3] 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陈书栋.矛盾基础论[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83.

[5] 李学丽,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M].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149.

[6] 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170.

[8] 孙正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0.

[责任编辑王银娥]

OnthePathofCombiningMaterialistDialecticsandChineseLanguageEducation

Luo Wen-ping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 bridge can be built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materialist dialectics so that their organic combination will better serve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aspects has four main paths to follow: 1) literacy education, literature education and language application reflect th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hought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ontent; 2) materialist dialectics law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process reveal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of the unity of opposites, the law of mutual change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the law of affirmative negation in th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3) materialist dialectic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retrospection; 4)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research.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avoid two erroneous tendenc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materialist dialectic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e path of combination; content and process; introspection and research

B02;G633.3

:A

:1001-0300(2017)04-0068-05

2017-01-20

罗文平,男,江西樟树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过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