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初探

2017-01-28 08:13吉颖晨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4期
关键词:村镇原生态文化遗产

吉颖晨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初探

吉颖晨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现阶段,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继承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在此将以“困境”与“思路”的方式,针对我国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一系列探究。

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明显提升,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植根于农耕文明的古村镇承载着我国农耕时代的历史文明,这些历史村镇在复杂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下得以生存至今,本身就很弥足珍贵,尤其是古建筑群及古代民风民情保留较为完整的历史村镇都具有很强的文化探索价值。同时,与博物馆、展览馆相比,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原生态”,由此产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1 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1.1 “原生态”遭到破坏

我国许多历史村镇“原生态”的古镇遗风遭到了巨大破坏,许多都是仅存零散的古迹,特别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原本保存完好的村镇结构被改变,祠堂、民居生活元素损害程度严重。与此同时,居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正确认识,为了追求高质量的建筑生活需求,往往都会对落后的历史建筑进行拆除、改造、翻新,在反复的冲击和压缩下,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岌岌可危。再加上,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滞后性,使得原本底蕴深厚的历史村镇“原生态”渐行渐远。

1.2 原住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原住居民基本都是保持“自由”状态,跟随时代发展的进步,不会刻意去保护古建筑群或者传统的民风民情,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缺乏足够的主人翁意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后继无人”。一方面是人们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传统的淳朴的农耕文化趋于衰落,而在多元化的现代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于传统的文化艺术显得不感兴趣,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网络时代更加青睐的是流行元素,加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另一方面是历史村镇外来人口增多,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冲击,原有的民风民情被打散、重组,无疑会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难度。

2 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2.1 加强法规保护以及资金支持

当前,面对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形式,急需要加强相关的法规保护体系建设,同时引入强大的资金支持,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全面性保护,为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保护好“原生态”。历史存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需要植根于其本来的“原生态”土壤中,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空间不受到城市化的破坏,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历史村镇积极走“旅游”发展路线,要充分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的稀缺性经济价值与文化传承意义,实现经济发展与“原生态”保护的协同效应。其次,做到“统筹兼顾”。历史村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缩影,包含了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政府部门必须完善分级保护的法规体系,不能局限于眼前,要从长远发展着眼,积极申遗保护,将一些国家或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用法规手段来维护,确保遗产资料的保护和利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定期对辖区内的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态评估,将其作为政府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最后,完善“传承人”机制。作为一种珍贵的无形文化资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要做好传承人的保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改善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2.2 加强文化宣传以及旅游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属于广大民众的共同事业,需要加强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行列中来。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作为社区或村镇居民应该树立“自觉”意识,积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增加自身的“自我认同”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政府部门或者社会组织、企业应该主动引导各项艺术节、庙会、节日等多样性活动的开展,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向社会宣传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并抓住旅游业发展契机,将历史村镇遗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元化的民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开发利用好已有的旅游资源基础,打造符合人们精神审美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经济收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协同发展。

2.3 拓宽保护路径以及发展途径

新时期下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性的注入创新动力,保持发展的活性。现阶段,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文献也比较多,各种保护路径和手段也在推陈出新,例如博物馆静态保护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文艺表演模式等等都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选择的路径之一。当然,针对不同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其发展的保护方式。通常来讲,对于一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做好相关的鉴定、记录和保存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空间的重构,实现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多元化保护模式,开发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机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等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在对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克服传统的局限性,加强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互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中。此外,政府部门需要引导历史村镇制定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挖掘其市场价值,积极开展内外部营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

3 结语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集体精神财富,做好相关的保护与继承工作极为重要。在当前文化与旅游交互发展的背景下,应该积极寻找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的保护路径,实现其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推进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1]林琰.浅谈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大众文艺,2016(24)

[2]张艳玲,肖大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中的重要性[J].古建园林技术,2009(03)

猜你喜欢
村镇原生态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Tough Nut to Crack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