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趋势

2017-01-28 11:25陈铁良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虚拟环境德育工作德育

陈铁良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趋势

陈铁良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学、传播学与思想道德通过融合的方式,结合网络手段的应用,为学生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其主要从虚拟环境的角度,以网络开放、德育主旋律与德育阵地建设的方式,从多角度和多形式的层面强化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作用,而教育现代化与主体化、多元化与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形成,可有效实现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虚拟环境;网络德育;总体思路;发展趋势

大学生网络德育,采用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信息制作、传播与控制等手段,引起网络受众群体的注意力,通过其信息来源渠道、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客观化分析,实现网络德育工作的目的。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是网络技术、传统德育的融合,更是现代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网络德育总体思路

(一)网络开放

基于虚拟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可通过网络开放的方式,结合网络信息辩证原理,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德育环境。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逐渐成为生活主导,更是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占据着显著的优势,在此期间网络会对大学生精神与内心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其中存在的积极或消极思想,均制约着大学生德育思想的形成。针对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认识到网络开放对于大学生发展的意义,采用虚拟环境全面认知的方式,依据大学生个性化需求,采用网络竞技比赛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网络德育工作中。

(二)德育主旋律

在传统的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德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处于相互对立的关系,即德育工作者思想过于“高高在上”,仅通过思想灌输的方式,要求学生自主树立正确思想观念。而在网络德育教育中,其网络作为学生德育思想的“把控者”,利用自身信息制造、传播与监控的手段,以传播者、德育者双重身份致力于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领域。这种方式的运用,将德育工作者的地位“下滑”,剔除德育上下级管理的限制,使其工作更具人情味与亲和力。

(三)德育阵地建设

高校德育工作应深入校园,依据校园网信息发布的优势,完成大学生教育工作。首先,电子公示牌的运用。在公示牌内设置不同的栏目类型,如经济栏、文化栏或政治栏等,对大学生思想与人格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并增加与低级间竞争力,获取校园信息主体地位。其次,创建校园德育平台。由德育工作者将相关德育教育规定以文档或PPT呈现的方式,上传至德育平台,结合热点专题栏或讨论栏的设定,增加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的交流,依据学生现存德育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低级思想免疫力。

二、网络德育发展趋势

虚拟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德育工作者深刻意识到网络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意义,从而为改变传统德育工作的状态,丰富其工作内容,以网络德育教育为前提的大学生价值观营造,是目前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一)现代化

受到虚拟环境的影响,促使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发生着质的飞跃,如“六大德育观”的形成,即大德育:从教学、服务与管理等角度,结合党政工青妇全面监管的方式,形成网络德育的广泛化优势;战略德育: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德育观念形成与民族复兴有着密切关联,对此以21世纪战略发展的眼光,做好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尤为必要;道德教育:传统德育工作以概念传授为主,忽视大学生道德能力与行为的培养,而如何实现大学生道德能力提升刻不容缓;开放德育:社会的发展,促使德育工作不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采用高校德育信息文化选择与整合的方式,是形成开放德育工作的前提;发展德育: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进步,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会相应有所变化,以成熟者与发展者的角度,看待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可持续德育:基于科学理论、行为模范与先进思想下的网络德育,不仅是大学生成长的保障,还是对后期人生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二)主体化

关于网络德育,其教育主体、客体、对象均为人。然而在虚拟环境下,人们沟通交流,不会受到性别、地位以及文化程度的制约,即教育者、受育者处于同等地位。人以自尊和自立、自强与自律等表现,对自身价值观有着决定性认知,其不仅是生存发展的纲要,更是适应社会或改变社会的前提。虚拟环境具有扑朔迷离的特点,德育思想深入大学生内容,可使其在信息传播与接受中,有着主体性认知、慎思明辨的态度,从而做出精准判断或决策。

(三)多元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与内容更加趋向于多元化角度,如在德育教育内容数量与种类等方面,均显著高于传统德育内容。加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公共信息渠道均走向网络化,如数字化图书馆和杂志社、政府档案与数据库等,其内涵专题栏、专家网页和新闻组、电子杂志的设定,为网络德育工作者提供多元化信息来源。

(四)社会化

虚拟网络环境是对地域和年龄、经济与文化的克服,是社会形成统一文化圈,为时代平等化与民主化、社会化的迈进奠定有利基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为计划》针对“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化说明,其既是社会主义、科教兴国思想的展现,更是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社会化趋势形成的根本。

结束语

若要做好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应认识到网络文化对于德育工作的冲击,结合其文化的特点,采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全面开展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当前网络德育总体思路主要从网络开放、德育主旋律与德育阵地建设等角度出发,使其在不断发展中具有现代化、主体化、多元化和社会化的优势。

[1]于维.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9(5):136-136.

[2]马玉红.漫谈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11(2):267-267.

[3]何毅强.网络环境下职高学生德育思路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8):189-189.

[4]陈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9):46-48.

猜你喜欢
虚拟环境德育工作德育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如何通过虚拟环境有效管理Python第三方库
多维度助推幼儿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多维度助推幼儿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