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甘孜州歌舞二团现状调查暨发展策略刍议

2017-01-28 10:43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626001
大众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歌舞团甘孜州演艺

穆 杨 (四川民族学院 音乐舞蹈系 626001)

基于甘孜州歌舞二团现状调查暨发展策略刍议

穆 杨 (四川民族学院 音乐舞蹈系 626001)

甘孜州歌舞二团是甘孜州歌舞团在海螺沟冰川景区设立的分团,该团现面临的各方面情况较为复杂,发展道路艰辛。本文对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各种发展思路仅作参考并请指正。

甘孜州歌舞二团;现状调查;策略研究

甘孜州歌舞二团,屹立在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的一支艺术奇葩,担任着扩大办团规模、打造民族地域特色、提升海螺沟景区知名度等各项重任。笔者通过单位委派到该团担任艺术指导与舞蹈编导一个月之久,对其制度构建、演艺训练、人员薪酬等做了深入调查。

一、 增强合作展现特色

2015年,由5名管理人员,28名歌舞演员组成的甘孜州歌舞二团(以下简称二团)在磨西镇成立,每晚7点30分,长征大酒店演艺中心的民族音乐准时响起,观者络绎不绝。但今,由于交通、气候、宣传等诸多原因导致观众数量骤减,且大部分游客不知或不愿观看演出,每天观者数量仅为6-10人左右,二团演艺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发展不容乐观。

(一)扎根景区展现地方特色

海螺沟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康定、九龙和雅安地区石棉4县交界区,辖区为多民族杂散居住区,汉、彝、藏、白、蒙等13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1为增强海螺沟冰川公园在申报国家级AAAAA风景区时的民族与地方艺术色彩,同时扩大甘孜州歌舞团(以下简称一团)办团规模与影响力,并为社会人员提供多个就业岗位,经甘孜州委州政府批准同意在此建立专业歌舞院团。但从现今二团的演艺成果来看,整台晚会仅是将一团的藏族经典作品进行浓缩删减进行表演,而海螺沟少数民族居民中,以彝族居多,重大节日为娃娃节、火把节、彝族年等,二团的表演内容颇为尴尬。虽扎根景区,但缺乏对当地人文艺术的了解和自身的代表性作品,这正是目前二团的发展瓶颈之一。

艺术想要真正扎根并服务地方,首先要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再根据其艺术特征进行创作创新,所以,进行当地田野调查而创作新的艺术作品对于二团来说刻不容缓。据了解,在海螺沟新兴乡与燕子沟一带的彝族原住民中流传一种当地的彝族舞蹈,每当火把节来临时,当地人都会拿起道具围火而舞,颇具特色。虽不如凉山彝族火把节的盛况,但功能和属性是一致的。如分派舞蹈编导,将此舞改编创新,或搜集当地民间歌曲进行歌曲创作,或调查当地风俗撰写舞剧剧本。成果形成后既可引入舞台艺术表演,又可获得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重视与肯定,还能打造景区特色作品并扩大宣传途径,一举三得。

(二)与当地合作单位达成相关协议

演艺设备缺乏、环境简陋、观众数量骤减,与地方合作单位企业等缺少沟通,导致演员情绪低落、整体业务水平下滑,这对于艺术团体来讲是致命的,此为二团发展瓶颈之二。

如何增强艺术氛围扩大宣传途径,增加游客数量建立优良口碑,打造海螺沟冰川艺术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等正是海螺沟管理局与二团的共同奋斗目标。对于二团来说,可以此为突破口,与海螺沟管理局、广电、宣传、旅游等合作单位达成赞助、转播、宣传、演艺、接待等多方面合作协议,由此脱离当前困境,优化硬件建设增加观众数量,提升当地民族艺术氛围。

例如海螺沟管理局为增强地方影响力,特邀国家一级作曲家阿金教授作曲,甘孜州委书记刘道平作词 《海螺沟之恋》。该曲由国家一级演员真知演唱,歌词将景区众多特色涵盖其中,其功能不言而喻。二团可以此为渠道与景区管理局合作,将该曲作为晚会开场的伴奏音乐创作大型歌舞,也可根据该曲的音乐旋律进行二度改编创作大型舞蹈或当地民族特色展示。如此进行,第一,可与海螺沟管理局联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立艺术作品,不再局限于一团的“过期浓缩版”作品,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第二,在节假日黄金周,将演艺场地更改为广场,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到海螺沟的艺术特色,建立优良口碑,从根本上起到宣传作用;第三,增强和地方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为二团拓宽发展道路。

二、健全各项制度稳步发展

演职人员流失严重,演艺质量时好时坏无法稳步提升;周而复始的表演内容,舞台演艺缺乏表演激情导致训练及演艺成效不佳;职称和个人业务能力无法提升,没有奋斗目标,演员情绪消极心态不稳。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其直接因素在于缺乏完善的制度,此为二团发展瓶颈之三。

(一)人事制度

1.提升编制外人员相关待遇

目前二团编制内人员仅4名,其余22名演艺人员均为编制外临时短期聘用,无“三险一金”,整体待遇偏低,每年旅游淡季和春节共放假4个月,期间薪酬减半,且无法转为编制内正式工作人员。详情如下:

编制外人员待遇统计表

由此得知,无论演职人员的学历、职务、工作年限的各种区别,待遇一视同仁,劳动合同也为一年一签的短期聘用协议,不具备何社会保险。建团至今两年不到,二团离团人数已达14人。考虑到团队的稳定性和二团演艺水平的稳步提升,建议用人单位以底薪+绩效的方式大力提高编制外人员的薪酬待遇,并为其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或以人事代理的用人形式解决薪酬及职称评定问题。

2.建立现实可行的轮岗交流制度

一团与二团演职人员可定期交流轮岗。有利于二团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提升,而更能激励二团整体的工作热情,产生自我发展的紧迫感。

3.建立科学专业的业务考核制度

据二团导演甲措老师讲述,二团未设立年终业务考核环节,演员对平时的专业训练没有引起重视,舞台表演能力下滑严重。二团应迅速建立具有专业性训练体系的教学内容,将业余演员往专业方向引导,提升整体表演水平。并针对专业训练的成绩、节目质量的高低、参与节目的数量等制定科学的年终考核制度,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和以上制度挂钩,激励演员的专业艺术能力。

(二)出勤制度

笔者在二团担任艺术指导期间,演员借机请假时有发生,几小时后却又出现在正式演出的舞台之上,病痛瞬间化为无形。因演员薪酬较低,扣罚相应待遇会导致演员离团,鉴于已有前车之鉴,团领导也无可奈何,已有的出勤制度形同虚设。所以,前期各项制度的建立显得至关重要,是后期管理制度建立的基础铺垫。完善请假、销假、训练、演艺等出勤制度,可对演艺人员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

(三)奖励制度

能编、能演、能研的全能型人才是歌舞团的“台柱子”,台柱子越多,代表歌舞团艺术实力越强。鼓励和培养演职人员成为艺术多面手,为艺术成果推广及团体综合发展均有好处。

1.艺术作品创作资助与奖励

目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原创艺术作品,全力将成都打造为文化艺术之都,多家艺术剧院即将拔地而起,这对甘孜州歌舞团来说是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几年,甘孜州歌舞团面却临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后备力量跟不上一直困扰着这支获奖无数的优秀艺术团体。鼓励演员搞艺术创作,为其成长提供艺术土壤,培养更多具有“康巴气息”的综合型艺术人才,有利于歌舞团人才建设发展、特色作品储备、综合实力提升,更可为国家民族文化艺术发展输送优秀的艺术人才。

2.训练演艺质量奖励

歌舞团排练时,人员参差不齐你来我去的现象使作品质量堪忧。为保证作品排练的质量,培养演员的个人专业能力,可将平时工作成效纳入月末或年终奖励,从侧面提高优秀人员薪酬待遇。例如,举办内部相关专业比赛,检验演员平时的训练成效。又如,晚会演艺时由观众评比最喜爱的演员和舞台作品。再如,训练人员与参训人员互评,奖励认真履职的演职人员。

三、 加强交流提升业务能力

(一)团内交流

1.专业交流

定期举行演员内部专业交流。一团为专业团体,业务能力较强,二团虽为业余团体,但艺术能力也可圈可点,双方通过相互观摩,增进情感及专业沟通,对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专业水平。

2.定点交流

演员进行专业定点交流。挑选一团主持、声乐、器乐、舞蹈、创作等艺术领域的优秀人才定期到二团进行专业帮辅交流,可对一团演员的教学与表演经验进行巩固培养,又可弥补二团演员专业能力和整体实力的不足。

3.相互合作

组织一、二团的优秀演员参演参赛。由一、二团优秀演员相互协作完成一个作品或一台晚会,创造二团参与大型演艺的机会,拓宽视野并积累舞台经验,扩充二团舞台演艺实力。

(二)对外交流

高校艺术类专业拥有系统科学的训练体系,能稳步提升演员的各项专业技能,地方歌舞团的舞台表演风格独特,是本地舞台艺术的代表性团体。根据二团的演员质量和表演内容,学习高校的专业训练模式和各地的艺术表演风格,并整合完善。

1.与高校艺术类专业交流

加强与就近高校和各民族高校的专业交流,商讨共建教学演艺实习基地,分派各类演职人员赴高校业务进修,系统学习表演、创作、研究、教学等知识,一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专业舞台,另一方面为歌舞团创作、演艺、训练、人才需求、前景发展等提供一定捷径。

2.与地方歌舞团交流

赴地方歌舞团交流采风,观摩学习地方歌舞团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取长补短,并就地采风创作新的艺术作品进行储备,全方位锻炼演艺创作人才,打造二团所在地的艺术特征与风格内涵。

3.与退休专家及传承艺人交流

甘孜州有许多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前辈艺术家和某项民间特色艺术的传承艺人,比如原甘孜州舞蹈家协会主席洛绒益西,以及真达锅庄、巴塘弦子、炉霍锅庄、疯装锅庄的传承艺人等。他们所掌握的众多技艺并未完全展示于舞台之上,其中不乏濒临失传的珍稀素材,将这类素材搜集整理,联合高校与科研院所进行艺术研究创作,可形成独有特色作品。

4.与州内各企事业单位交流

民族艺术的传承并不是由个人或个别单位完成的,二团应与州内广电影视、文化旅游、艺术协会、餐饮娱乐、群众组织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加强沟通,全方位策划联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具体思路,可对舞台演艺、对外宣传、经费来源、硬件设施等发展建设形成有益趋势。

四、 扩大艺术氛围和影响力

参演参赛却是检验舞台表演艺术与自我宣传的最佳路径。例如央视在海螺沟与泸定县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康巴艺术节、国际跑马节等大型晚会,以及州内各县举办的各种演艺。再如荷花奖、金钟奖、四川省舞蹈新作大赛、康巴艺术节等各级各类专业赛事。二团可先与一团或州内各县歌舞团联合参演参赛进行舞台锻炼,逐步扩大自身艺术氛围和影响力,并积极寻找快速成长的专业渠道。随着《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意见》的正式出台,成都全力打造音乐产业文化之都的重大决策正加速布局,《意见》中各项政策的支持以及众多企业的资金投入是二团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机遇和转折点。

甘孜州歌舞二团是一支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民族艺术团体,本文对其现状和发展进行刍议,虽研究范围有限,但从侧面指出了民族艺术发展的艰辛。望二团能紧抓机遇全力挑战,为海螺沟景区建设和甘孜民族艺术文化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注释:

1.《海螺沟景区概述》http://www.hailuogou.com/Aboutus.asp?Ti tle=%BE%B0%C7%F8%B8%C5%CA%F6,海螺沟景区概述,2008年9月。

[1]《海螺沟景区概述》http://www.hailuogou.com/Aboutus.asp?Title=%BE%B0%C7%F8%B8%C5%CA%F6,海螺沟景区概述,2008年9月。

[2]《 海 螺 沟 3 6 0百 科 》 h t t p://b a i k e.s o.c o m/doc/1481313-1566379.html,2010年1月.

穆杨,讲师,四川民族学院舞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舞蹈教学与编导。

猜你喜欢
歌舞团甘孜州演艺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俄要重建红旗歌舞团